袁明燕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對于小學生來講,作文是學生最難以理解和掌握的部分,這也對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不能只局限于課堂和書本上,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從生活中尋找和觀察事例,讓學生對作文教學有新的認識,創設不同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對語文作文學習完全掌握。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策略
提高語文課堂質量是學校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給小學語文作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活力。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科學的方法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創設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提高對語文作為教學的理解。還要培養學生堅持寫作訓練,引導學生自主修改,學會積累寫作的材料及改進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水平,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創設情景,提高學生寫作表達能力
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不能使用單一的講解方法,要為學生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先從學生的心理方面來看,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因其本來的天性就是喜歡玩,不喜歡約束。而學生的不同個性,也表現為不同的表達方式。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針對這一特點,進行有效的情景創設。語文寫作更需要貼近現實生活,將作文的表達融入有趣的游戲中,從而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或者是讓學生感受生活,進而讓學生在生活游戲中找到寫作的素材和寫作的想法。將讓學生寫變為學生愿意寫。與此同時,教師一定要有良好的指引能力,讓學生在寫作中有更好的構思等。通過對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教學,更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在周六日的時候,以“我的媽媽”為題,讓學生在家幫助媽媽做家務,體會媽媽的勤勞等。然后根據細節的觀察和生活的體驗,讓學生懂得如何寫作。
二、加強基礎知識學習,練好基本功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習成績的過多關注,使得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個性等受到了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久而久之甚至會對語文學習產生排斥和抗拒的心理。因此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桎梏,對每一位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了解,注重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使得具有不同特長的學生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正確理解作文概念是為了使小學生從心理上改變對作文高高在上的這種錯誤認識。重新認識和接受作文,這是克服學生懼怕作文心理的第一步。而要達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則仍需要小學生加強基礎知識學習,使其掌握基本的寫作知識,這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例如,加強小學生對字、詞、句、段、篇的學習與訓練,能促進他們進行廣泛的閱讀和積累;讓小學生知道并理解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詩歌和散文等多種文學體裁的區別和聯系,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會如何運用這些文學體裁進行寫作;讓小學生懂得在寫作中適當運用順敘、倒敘、插敘、細節描寫、欲揚先抑等表達方式及技巧,能使他們的作文錦上添花,更上一層樓。
三、培養學生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的習慣和能力
小學生的直觀能力較強,找出他們熟悉的話題,他們會覺得有話可說、想說。小學語文教材中選了大量寫人、記事、繪景狀物的優秀作品,教學中能使學生陶醉其中,深受感染,好奇心極強的小學生往往會產生躍躍欲試的寫作欲望。因此,我們如果在教學中能夠教會學聲觀察人、事、物的方法,并在作文教學時找出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人、事、物話題,讓他們寫出來,學生就會仿照書中人、事、物的寫法,進行知識遷移,寫出屬于自己的“作品”來。魯迅說過:“如要創作,第一需觀察,對于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才好下筆。”猶如雕塑大師羅丹所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如讓學生寫最喜愛的水果時,我讓學生對水果進行看看、聞聞、嘗嘗等活動。寫自然物時,就帶學生出校門,與自然界進行親密地接觸。寫社會現象時,讓學生用細心的眼光觀看,用發現的角度學會思考。例如:寫《我是環保小衛士》一文時,就讓學生首先了解什么是環保?環保有哪些重要性?環保可以怎樣做?我怎樣為環保出一份力?然后,讓學生成立環保小組,如有的是收集廢舊電池小組,有的是保護綠化小組,有的是節約水源小組,有的是減少噪音污染小組……學生首先是從我做起,以自己促他人,然后,出謀劃策動員家人及周圍的鄰居甚至小區的居民和學校的校友,一起來支持這項活動,參與這項活動。
四、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更加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在長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逐漸喪失了語文學習的興趣。在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師應使得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注重學生良好思維習慣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在充分了解每位學生自身特點的情況下,與同學進行交流和互動。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會不斷地得到強化和提高。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利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將桂林上水的精美圖片以及介紹桂林山水的視頻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實的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貯備,同時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對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產生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需要教師合理根據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理解能力調整作文教學的重點和目標。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的發展和興趣為中心,以學生的終身寫作習慣和終身寫作興趣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和最終出發點。
參考文獻
[1]張健健.王曉燕.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分析[J].教學研究,2017(19):62-63.
[2]王艷秋.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J].劍南文學,2017(03):272-273.
[3]張曉娜. 淺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作文教學[J].文摘,2016(1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