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摘 要】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們需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探究性的學習機會,靈活運用引導策略啟發學生思維的創新力與想象力,讓學生在探究中思考、思考中進步,最終取得最優質的學習成果,走上全面發展的創新之路。數學課堂的探究性學習,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活躍學生的抽象思維,鼓勵學生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深入挖掘自身的無限潛能,同時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增加了課堂的教學實效,數學教學工作也將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關鍵詞】初中數學 探究性學習 能力培養 策略 分析
探究性學習符合初中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也是教育現代化進程持續加快的必要前提。探究性活動的有序開展,有望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發展觀念,養成端正的學習態度,掌握更多的基礎技能。學生有意識、有能力的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學科素養與學習能力將會取得一個新的進步。筆者憑借自身積累下的豐富經驗,對初中數學課堂的探究性學習發表幾點新的看法,希望能夠為其他教師提供些許幫助,從而構建一個完善的教育體系,培養出更多的全能型人才。
一、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分析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因此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會大大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應試教育觀念的存在,極大的束縛著教師教學思路的多元化轉變,單一固化的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的教學手段、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還會使學生衍生出不同程度的厭學情緒,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教學效果始終不盡人意。而新課改后,學生的主體地位異常明顯,課堂的教學格局發生了重大轉變,學生們有了探究學習的機會,也可以從中獲取到不一樣的情感體驗,真正地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促使數學課改成效得以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學“相反數”這一知識點時,因為“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可組織學生說說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就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這樣就簡單而有趣地把生活中的相互依存的關系牽引到“相反數”的概念上,從而激發出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望。
二、鼓勵學生實驗探究性學習
實驗是數學課堂探究性學習的有效方法,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分析、操作、推理、驗證,會表現出極強的創造力,使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價值盡顯無余。比如,“側面積的計算”教學時,課前可以讓每一個合作學習小組準備一些紙質的圓錐,再讓學生自己剪開,通過實驗的方法去自主或同伴合作探究出結論。
三、鼓勵學生參與游戲探究互動
初中學生對游戲也充滿著好奇,讓學生在游戲中探究數學問題,又帶著數學問題繼續進行合作性探究。比如,“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教學中,一位教師將學生3人分為一個合作學習小組,要求每一小組在硬紙板上任意畫一個三角形,并剪下這個三角形,再將三角形的任意兩個角剪下,將三角形拼在一起,會發現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和為180度。學生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既得出了結論,又探究了定理的證明方法。
四、充分挖掘資源組織探究學習
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建立數學模型,以興趣小組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組合,自主確定研究課題,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徑,并進行研究成果發布,這樣既能立足于對學生學習、需要、動機和興趣的強化,鼓勵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同時通過小組學習,促使學生在與他人共同學習,分享經驗的過程中,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例如,在學生學習了“多邊形”的知識后,在學生發現并提出“幾何圖形在現代建筑裝璜中的應用”的探究課題,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自由組合成一個探究小組,查閱了大量建筑裝璜資料,走訪考察了許多標志性建筑的裝璜圖案,最后吸引了全班同學參與了這項探究活動,有的同學因此寫出了數學小論文,有的同學設計出新的墻面裝飾圖案,有的同學設計出了自己的地面裝飾圖案,學生在這一活動中探究熱情高,持續時間久,學生的創新意識,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五、自主探索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首先要求教師真心誠意地把學生當作學習主體,教師僅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學習中強調學生自主活動,學生學習主動,能有興趣地探索和解決問題,充分體現對他們的思想觀點的尊重和鼓勵,積極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教師在探究學習中要把自己當成“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與者”,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擺正教師地位的同時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自主努力目標是把學生放在學習主體的地位,讓他們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主動思考問題。讓學生看了學習目標就明確了本課要學習的內容和需要達到的程度,進而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暴露學生的思考過程,把他們弄不懂的地方、錯誤的地方都擺在桌面上,再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摒棄錯誤,發現真理,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化。這樣,通過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要學習的東西,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初中數學本身是抽象的,讓學生自主參與,多給學生提供一些直觀教學活動,如拼一拼、比一比、摸一摸、看一看、量一量、畫一畫,以及操作實踐,建立表象認識。這樣一來,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內容跟自己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生動有趣的,以及理解和掌握起來比較容易的知識越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促成學生積極的自主參與。
六、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與教師的教學行為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踐行新課程的核心任務“努力轉變教的方式與學的方式”,使初中數學“實踐和綜合應用”領域的實施得以具體化和科學化。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深入推進,我們數學教師不可回避地面臨著一次機遇與挑戰,探究性學習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著我們去思考,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完善。
參考文獻
[1]謝全法.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興趣培養之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03)249-250.
[2]董靜.初中數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J].魅力中國,2017(17)30-30.
[3]明俊英.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J].發現:教育版,2016(0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