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麗紅
【摘 要】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要求各學科在進行教學時,加強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小學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科,通過其自身的特點,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學應通過生動的音樂形象,在進行審美教育的同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斷發展學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本文就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小學音樂 德育教育 措施
在小學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寬容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學習音樂不是為了掌握音樂本身的知識與技能,而是要通過其獨特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審美力、鑒賞力,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在音樂的熏陶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人才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品質的升華。
一、小學音樂在德育教學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
柏拉圖曾說:“音樂教育比起其他教育來說是一種更為強有力的工具,節奏與和聲有一種滲入人的靈魂深處的特殊方法。”音樂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工具,它以其特殊的手段和方法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凈化學生心靈。小學生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在心理的發展都很不成熟,道德觀念和思想品質的形成依賴于教師的教導和家庭的影響,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對學生未來觀念的正確樹立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小學音樂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對世界的認識能力,美妙的音樂能夠展現美好的感情,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的情感和音樂的情感融為一體,從而起到培養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的作用。
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小學音樂的教學模式也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教學方式的改變活躍了課堂氣氛,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小學音樂課中,有的課程需要開展相關的活動來進行,小學生有著愛表現的特點,教師設計的活動會讓學生們躍躍欲試,急于表現,在這種沖動的作用下,學生的大腦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在課堂活動中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想象力得到發揮。
3. 能夠促進教育目的的實現
教育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國家對人才的要求不僅局限于專業素質的好壞,還在于道德品質、思想政治傾向、心理健康等方面是否達標。小學音樂可以通過優美的旋律來對小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在沉浸在優美的旋律中時,會熟記歌詞,無形中培養了積極向上的品格。比如有的音樂是斗志昂揚的,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內涵,從而培養了自己的品格,增強了社會責任感,促進了教育目的的實現。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通過音樂背景,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如果教師告訴學生要熱愛祖國,那么他們對“怎樣做才算是熱愛自己的祖國”的理解不透徹。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必著急,可以告訴學生熱愛祖國就是愛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家鄉,熱愛祖國就是從點滴小事做起。當然,在這些教育方式中,我認為還是音樂背景的效果最好,它以故事的形式出現在音樂課堂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還可以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一課時,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關于黃河的視頻,讓學生初步感受黃河的藝術魅力,進而引出《黃河大合唱》。這時再結合多媒體為學生介紹這首歌的時代背景:在1938年延安除夕晚會上,詩人光未然朗誦了自己的《黃河吟》,正巧冼星海也在場,聽到后連聲說好,并連續抱病工作六天,終于完成了這具有歷史意義的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共有八個樂章,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堅強與勇敢。這樣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更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2.通過民族音樂,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音樂欣賞可以感染人們的內心,震撼人們的靈魂。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更是以其獨特的風格吸引了廣大的欣賞者,讓很多人接受了美育的熏陶。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很多這樣的教育素材,教師應充分利用,注重民族音樂在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通過聆聽民族音樂,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民族的情感。
例如:在學習歌曲《鳳陽花鼓》時,教師先讓學生了解安徽民歌《鳳陽花鼓》的產生背景,能唱這首民間小調,并能根據歌曲的情緒選擇適當的打擊樂器和節奏型為歌曲伴奏。通過新舊兩首《鳳陽花鼓》的對比,感受不同的情緒及風格,進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時讓學生談一談自己家鄉都有哪些風俗、美景和傳說等,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也是課堂教學的及時補充。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音樂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因為小學生的最大特點就是愛表現,他們在音樂活動中會急于將自己的才藝展示給大家,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個特點,開展一些課外藝術活動,讓學生懂得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唱出和諧的音符;只有協調一致,演出才能獲得成功。
例如:在學習《唱山歌》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壯族的傳統文化活動—歌圩活動,讓學生進行對歌、拋繡球等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對歌時可將學生進行小組分組,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集體能力,歌詞隨編隨唱,有效的發揮了每個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不僅學習了歌曲知識,更培養了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學,能夠豐富音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享受優美動聽的音樂時培養自己的思想品質、道德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對學生開展德育教學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到預期效果的,需要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深入挖掘出音樂歌曲中內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作用,陶冶學生的性情,提高審美趣味,使學生們一個個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黃少群.探討德育教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科普童話,2015(37):32
[2]鄧美霞.小學音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探討[J].學苑教育,2017(18):21
[3]陳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德育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7(30):17
[4]劉瑢菲.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J].中華少年,2017(36):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