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繼紅 秦磊
摘要:豬支原體肺炎在豬場為常見傳染病,混合感染時增加疾病的診治難度,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現以濟源地區某豬場送檢病豬為例,通過對豬支原體肺炎和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實驗室診斷和治療過程進行詳細闡述,并對該種疫病的防治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給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豬;支原體肺炎;感染;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5-0072-01
豬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豬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可導致病豬發生氣喘、咳嗽等臨床癥狀,其病死率較低,卻能導致病豬免疫力下降,導致因豬支原體肺炎而繼發其他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病感染的現象十分常見,使死亡率增高[1]。豬支原體肺炎在冬季較為多發,其中仔豬容易感染,且發病癥狀明顯,而成年豬和育肥豬則一般為隱性經過,不表現明顯臨床癥狀,但降低飼料報酬率,給養豬業造成巨大損失[2]。
1 發病情況
濟源市某規模化豬場存欄300頭左右,其中仔豬百余頭。于2017年3月12日開始,有少數仔豬陸續發病,但養殖戶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l周左右后,陸續超過半數仔豬發病,期間使用青、鏈霉素進行治療,但效果較差,7頭仔豬陸續死亡。養殖戶攜帶2頭死亡仔豬和3頭發病嚴重仔豬來我處咨詢與檢測。
2 臨床癥狀
通過對送檢病豬進行臨床癥狀觀察,發現發病較輕的病豬體溫較為正常,為37.5~38.0℃,但其呼吸頻率較高,為80~100次/min,病豬精神較差,不好動,呼吸困難且具有明顯的氣喘癥狀。而發病嚴重的病豬體溫高達40.3℃,呼吸頻率為110次/min,病豬鼻孔帶有泡沫性鼻液,張口呼吸,眼角有較多的分泌物,體表發紺等。
3 病理變化
通過對病豬和死豬進行病理解剖,發現其病理癥狀主要集中于肺部,肺部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且為灰白色;肺部出現水腫和氣腫,肺部整體出現對稱性肉樣實變,氣管和支氣管存在泡沫狀液體;肺臟表面很多島狀紅色肉變。在其他器官未發現明顯病理變化。
4 實驗室診斷
ELISA檢測。通過頸靜脈采血方式采集血液樣品3頭份,將血液樣品于4℃靜置2h后吸取上清液至潔凈離心管中,應用ELISA法分別檢測偽狂犬野毒、藍耳病毒和肺炎支原體血清抗體,結果發現3份血清樣品均檢測肺炎支原體抗體陽性,其中1份血清樣品檢測為藍耳病毒抗體陽性,其余均為陰性。但由于該豬場曾經對豬群進行豬偽狂犬病毒和藍耳病毒疫苗接種,但未進行肺炎支原體疫苗接種。
細菌分離培養與藥敏試驗。在無菌環境下采集病死豬的肺部病變部位和肺門淋巴結,剪碎后制備為懸液,分別接種于鮮血培養基和普通瓊脂培養基。在37℃恒溫培養箱內培養24~48 h,于24 h和48 h分別取出培養基觀察菌落生長情況,結果發現生長24 h培養基中均未發現菌落,但48 h培養基中僅有鮮血培養基表面出現液滴狀微小隆起菌落,且存在大小不一的溶血環現象。取菌落長勢良好且分布均勻的鮮血培養基,在無菌操作臺上用滅菌鑷子分別在每個培養基上夾取4個不同的藥敏紙片,每個藥敏紙片間距一致,具體實驗操作方法和判定標準參考郝春燕[3]等進行。結果發現該菌株對青霉素、環丙沙星和阿莫西林產生嚴重的耐藥性,但對恩諾沙星、泰樂菌素、鹽酸土霉素和慶大霉素敏感。
5 診斷
結合該病的臨床、病理癥狀和實驗室檢測結果,可以初步判定病原為豬肺炎支原體。
6 治療
將病豬和假定健康豬群進行隔離,同時用2%~3%氫氧化鈉溶液對病豬所處的環境進行噴灑消毒,結合藥敏試驗結果,采用恩諾沙星對病豬進行肌肉注射,其用量為3.O mg/kg,每天肌注2次,連續用藥5~7天;在每噸飼料中添加可溶性鹽酸土霉素粉末100 g,對病豬群進行投喂,連續飼喂l周。
7 預防措施
筆者認為車間式養殖方式可導致豬舍通風性較差,豬群容易發生支原體肺炎,因此養殖戶應該選址建造通風性良好的豬舍;豬舍豬群密度過大可導致豬舍廢氣難以向外擴散,應該以適宜的飼養密度(以1.8 m2/頭)提高豬的活動范圍,同時也有利于空氣流動,降低肺炎支原體發病率;豬舍內應保持干凈衛生,刺激性氣體可導致豬黏膜損失,使支原體侵入支氣管和肺部,養殖戶應該定期對豬舍進行打掃和消毒,及時清除糞污。
參考文獻:
[1]賈曉劍,秦嘉藝,葛紅霞,等,一例豬支原體肺炎與豬流感混合感染的治療[J].現代畜牧科技,2016,8.126.
[2]王寧,豬支原體肺炎診斷與治療[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2,28(1):140.
[3]郝春燕,王利勤,王晶鈺,豬鏈球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J].動物醫學進展,2010,31(5):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