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衛華
【摘 要】班主任是對學生在校思想、學習、健康、生活等多個方面全權負責管理的教師,他不僅是一個教育者,還是一個組織者、領導者和協調者[1]。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變化顯著的時期,他們有很多成長的煩惱,普遍心理脆弱、自尊心強,存在既依賴于成人,又想獨立于成人的心理矛盾[2]。這就需要班主任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來幫助小學生調解心理矛盾、勇敢面對成長的煩惱,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本文詳細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意義,并提出了具體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希望對當前我國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 小學生;
隨著社會經濟與科技力量的不斷發展和持續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越來越高,“教育”在人們生產生活中占據的重要性意義的比重越來越大,社會的生產生活對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也越來越高。基于此,教育必須做出與時俱進的創新改革實踐,從而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符合人們對于教育的期待、滿足市場對于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今社會競爭的強度愈演愈烈起來,對人們尤其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心里健康教育是構建完整人格、塑造積極三觀、打造健康心理環境有效教學實踐途徑之一。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實踐接班者,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小學生抓起。而班主任作為小學生教育教學的最直接管理人、負責人,同時班主任又是小學生教學環境中最親密的人,班主任自身的心理素質和教育工作將會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產生直接重大的影響作用??偠灾?,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的日常工作結合起來,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必經之途。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心理學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來培養學生的良好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新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實踐環節,是當代教育者所必須面臨的緊迫任務。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意義分析如下:
1.提高班主任的綜合素質
要實現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班主任工作的方方面面之中,就需要教師主動學習心理教育的理論知識和教學知識,只有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才能夠指導和建設學生的心理環境、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持續發展。因而,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和塑造學生健康身心環境的同時也提升了自我內在修養的層次、完善了自身知識結構系統,換言之,在指導學生、培養學生、發展學生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教育教學的綜合素質。
2.提升了班主任的教學層次
傳統的思想建設工作是單向的、線性的德育工作,這種外在灌輸的方式不能從學生的內在環境來完整學生的人格建設、道德建設,滿足不了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從學生的內在心靈環境出發、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能力水平的實際出發,是一種由內而外、潛移默化、春風化雨般的心靈塑造教育教學方式,符合小學生身心認知發展的要求,有助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是時代召喚下教育教學必然的改革實踐方向措施。這種心理健康教育相較于原來的思想品德建設,具有明顯的徹底性、切實性、有效性等優勢,使得班主任工作的教學層次步入了一個新的紀元,打開了班主任工作的新窗口、新渠道。
3.豐富了班主任的教學方式
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時必須實事求是,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制定和選擇與學生實際情況相適宜的教學方式或教學手段,給班主任工作的展開提供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豐富并擴展了了班主任的工作內容。這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它給班主任提供了新的角度來觀察和總結小學生的行為特點。這種心理健康發展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獨特體驗性,有利于形成“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新型課堂模式,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從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學的質量水平和教學質量效率。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
幫助學生建立起如何處理好成長煩惱的良好心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和方向。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換言之,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實踐呢?具體策略和分析如下:
1.建立“互動”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班級氛圍
心理環境是內在的、肉眼不可見的,它對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學習能力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用,了解學生的心理環境是班主任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師生關系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順利開展、能否達成教學目的的關鍵,只有建立起互動的、信任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能打開心扉,把自己成長的煩惱和困惑傾訴出來,這種深入的溝通交流就是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初始條件。建立“互動”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及時的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從而有的放矢的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和諧的班級氛圍在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下自然而然的生成,這種和諧的班級氛圍又助力于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工作的展開,極大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2.發揮學科優勢,抓住教學時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不僅包含學生思想、生活和健康方面的成長負責,還承擔著教學的任務?;诖?,班主任應該把握自己所任學科的優勢,在熟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擔任語文學科教學的班主任為例,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時,通過教材內容的故事、道理,以及其蘊含的文化背景這些方面來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和認知知識的同時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這種基于學科優勢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方式不僅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科課堂的質量效果和質量效率,還能夠助力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3.組織心靈對話疏導的活動課,定期進行心理輔導
組織心靈對話疏導的活動課是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開的有效實踐措施之一,以便班主任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從而把握好集體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這種定期進行心理輔導的方式是以心理健康教育為中心的主體課堂,這種專門的活動課的形式給學生們提供了充足的傾訴交流的時間,極大滿足了學生的心理訴求和發展渴求;同時,通過心理輔導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的紓解成長的煩惱,尤其是與成人之間的“代溝”矛盾;從而切實的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4.及時更新學生心理檔案,關注學生身心發展情況
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時應該建立起學生的心理檔案,及時記錄好學生的基礎性格、基本能力、興趣、愛好、特產、氣質、身心認知發展水平等多個方面的數據,從而給小學生的教育教學工作展開提供方向,有利于因材施教的針對性教育工作的展開和實踐。學生的身心認識水平和心理環境是發展的、動態的,因而班主任不僅要建立完整、真實、可靠的心理檔案,還要及時根據學生的發展動態更新心理檔案的記錄數據,從而實時的、動態的了解和認識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心理環境動態,以便更好的展開小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一方面,各學科教師可以根據心理檔案來制定符合學生情況的教學計劃、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另一方面學生和家長也能夠通過心理健康檔案了解自己、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從而充分激發出內心的潛能來發展自己、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飛速發展對教育教學的必然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教學實踐當中是教育創新改革實踐的重要措施之一。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第一管理人、負責人,必須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這一責任,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來展開班主任工作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同時,極大地促進了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從而滿足了教育改革的要求、實現了塑造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教學目標。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完美的滲透進學生的教育教學之中,還需要教育工作者們更多的教育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探討。
參考文獻
[1]張曉燕.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新課程(上旬),2015,(9):21.
[2]王莉,閆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6):30.
[3]李一鳴.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z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