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妞
【摘 要】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開展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增強他們的語文素養,充實他們的語文知識積累,但這一切目標的達成都是需要以有效教學為基礎的。語文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出更為科學的教學手段,將各類新型教學方法相結合,靈活運用,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一輪又一輪的深化實施,教學要求不斷提高,閱讀教學需要進一步提升有效性,將其作用充分發揮,才能達成新課改提出的要求,同時滿足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但現階段我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總體來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對此,本文提出了幾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策略,希望能夠為推動閱讀教學的進一步發展貢獻微薄力量。
一、創設趣味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驅動力,更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知道,學生是教學中的主體,如教師采用了各類優秀的教學手段,將閱讀教學表現的異彩紛呈,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那么有效教學也是無從談起的。但小學生對學習的重要性還不了解,他們學習興趣的形成需要依靠教師的激發。當然,在傳統的“一言堂”式教學模式中,學生只負責聽講和背誦,教學的參與度不高,學習興趣是難以形成的,必須通過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才能讓學生萌發出主動學習的意識。情境教學法便是一種能夠很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例:某位老師教學《九寨溝》一文時,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向學生邊展示九寨溝那茂密的森林、神奇的湖泊、壯觀的瀑布等美麗迷人的景色,同時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在充滿激情、悠揚動聽的旋律聲中,結合具體課文內容,教師進行了生動的講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又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感情朗讀。如此設計,不僅節約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無需教師冗長的語言描述,學生便仿佛身臨九寨溝那美麗神奇的勝景之中,為其迷人的景色所傾倒。
二、精心教學設計,深化閱讀理解
想要體現閱讀教學的“有效”,學生需要從教學中真正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受到情感和價值觀的熏陶,這要求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將文本中的內涵深入挖掘,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獲。教學設計是一門設計科學,設計的本質在于決策、問題求解和創造。現行語文教材的編排能夠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和認知規律,把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具體化、序列化,整體統一于每篇課文之中。精心教學設計,首先要做的是確定具體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其次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與策略。這其中需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新課標的具體要求,二是學生的學習水平,特別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認知和學習能力。例:《草原》一文,初讀后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高度概括的“美”字。因此,我在具體教學時,以“美”為切入點,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將所提問題歸納為描寫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兩個部分,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建立兩個研讀專題:(1)課文是怎樣描寫蒙古草原的“自然美”的?你覺得哪些句子寫得特別好?讀到這些語句時,你想到了什么?(2)“人情美”表現在什么地方?你是怎樣理解的?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如此教學設計,使得課堂走出了教師煩瑣分析、學生被動應答的誤區,使學生在積極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再如,某教師在教學《麋鹿》一課時,在學生理解字詞之后,讓學生在細讀課文之中,結合書本內容將書上的插圖進行簡要勾勒與著色。如“雄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雌的沒有角,蹄子寬大”、“角似鹿,面似馬,蹄似牛,尾似驢”等等。在此基礎之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麋鹿的特點。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觀察、想象、描述,不僅深化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激發了其主動探求有關麋鹿方面知識的欲望。
三、加強探索,深化情感體驗
文章是作者傳情達意的工具,通過語言文字,表達作者對自然、人情的不同感受,這就是對生命的不同感受。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命躍動,感受到生命價值的升華,就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多感受,感受文中人物的悲歡命運,行為節操,文中描述的風土人情,秀美風光,感受語言文字的氣韻、神采、品格。通過感受,促進理解。例如,《窮人》一文,在激烈的對比中,蕩起學生思想與情感的漣漪。室內與室外做著對比;人物內心的前后變化做著對比。讓我們感到漁夫和桑娜都在經歷著驚濤駭浪,也都戰勝了驚濤駭浪,駕馭著各自的小舟平安而歸,相信他們也會駕馭著未來之舟平安抵達彼岸。又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長文,而長文短教的關鍵,就是找準切入點,讓學生了解魯迅是一位怎樣的伯父,一位怎樣的先生,這是我們在復習這篇文章中最需要考慮的問題。而人物的動作與神態恰恰最準確地體現了人物的內心,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體會“嚴肅”表情的背后先生的內心世界。
四、自悟,感悟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閱讀并不是教學最終的目的,而是要通過閱讀,讓學生獲得相應能力的提高。如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成為了教師主要的教學任務,閱讀教學同樣應將這一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促進學生的發展。過去,為了考試,老師必須給學生一個標準的答案,這樣的閱讀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善于引導、設計,并且提供寬松的環境,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如小學課本中有《將相和》這篇文章,老師可以讓學生表演課堂短劇,表演出王宮內大臣對此事的意見,并且要求學生進行展示,讓他們以自己的真實想法為代表,替大臣們發表意見,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五、結語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地鉆研知識,觀察學生,加強創新,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制定出符合知識目標、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韓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策略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6,(5):419.
[2]潘樹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策略探析[J].中外交流,2016,(3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