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 哪個班沒有學困生呢?哪個班沒有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兒童學習有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后于別人,其原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于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這些學困生時常會成為老師的“眼中釘”、“肉中刺”,然而“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因此,教師要用耐心去感化他們,用愛心去溫暖他們,使他們健康成長!
【關鍵詞】對待 學困生 愛心
我從教六年多了,如果把這六年的教學生活比作在茫茫的黑夜中摸索前行,自從讀了教育大師蘇赫姆林斯基《給教師的100條建議》后,它像一盞明燈,讓我豁然開朗,原先在教學實踐中的煩惱與困惑,在這里得到了解答。伏案閱讀,常常為書中閃光的思想,精辟的論述和美妙的描寫而折服,感覺每一句都是經典,都是真知灼見。于是感嘆,如果能在從教之初讀一讀這本書,那么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是多么大的幫助啊!
讀完此書,我受益匪淺,其中我感觸頗深的就是蘇霍姆林斯基有關“差生”的教育理念。在我教一年級的時候,班里就有這樣的學生,怎樣對待這樣的學生呢?對于廣大教師來說,似乎還是一個長期思考的問題。本人就這一內容提出一點膚淺的思考。
一、對待學困生要有耐心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假期中,我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之后,其中一篇《怎樣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兒童》中,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學習有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后于別人,其原因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于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當“學困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按照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學生在童年時期沒有從周圍的人哪里獲得對于他的發展來說應當獲得的東西。對于一個學困生來說,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什么程度,我們都應當讓他在公民的、勞動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腳。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明確的認識到,學困生是可教育的,必須使學習成為他們樹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領域。當學習困難的兒童跟能力較強的兒童在一起上課學習的時候,需要對他們加以特別的關心和耐心。不要用一句話、一個手勢讓學生感到你對他的前途喪失信心,在每一節課上,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都應該在認識的道路上邁出哪怕最不顯著的一步,都要取得一點點的成績。每次我遇到這樣的情況時,總是不急躁、不挖苦,靜下心來,耐心輔導。
比如,我班的米爾肯同學,父母都是老師,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在漢文學校多學點知識,就把這個漢語并不是很好的維吾爾族學生送到了純漢文學校,這對于一個語言不精通的小男孩而言,真的是一個智力挑戰。這個孩子平時在班里話并不是很多,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有的知識點聽不懂,語言表達能力較薄弱,計算能力差等等。于是我就和家長取得聯系詢問原因,原來這個孩子長期住在爺爺奶奶家,爺爺比較疼愛孩子,只要孩子不想學習,爺爺也不監督孩子是否已經完成作業,就讓孩子玩,不讓自己的孩子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老人也沒有文化,不能給予輔導,再加上學生在家一直說的都是本民族的語言,漢語能力一直不能得到提高,所以我在課上用漢語講課的時候導致這個孩子聽不懂部分知識點的意思,我就得講三遍、五遍、甚至更多遍,這個孩子也不能理解題目的意思。此時的我真的有種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的感覺,以至于雜亂的課堂已經嚴重的影響了我的正常上課時間。
于是,我開始尋找方法,在我的課堂中,我創造機會讓他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及時鼓勵他的勇氣,對他今天的表現給予表揚。對于他聽不懂、也不理解的知識點,我利用課余時間單獨給他輔導,一遍、兩遍、甚至十遍,我都是耐心的給他講解題目的意思,讓他學會思考、學會動腦,有的時候他真的是不能理解我說的意思,索性我就讓班級中漢語比較好的學生過來幫我用維吾爾語言翻譯一下,慢慢的,我發現這個孩子開始相信我了,也愿意和我說話了,上課回答問題更加積極了,聲音也洪亮了。在我的耐心輔導下,看著這個不起眼的孩子每天都在進步,我的心里真的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二、對待學困生要有愛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好的孩子人人愛,愛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因此,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工作者,在熱愛學生上,對“學困生”要傾注更多的愛,對“學困生”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真的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多為“學困生”想想,多向學困生獻出一點愛心,多與學生溝通感情,這樣才能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
在我們班里,有一個叫王浩的男孩,非常調皮,已經成了老師每天抱怨的對象。上課愛做小動作,一會拿別人的東西,一會轉過去和別人說話,一會鉆桌子下面,一會開始畫畫,一會開始亂叫……剛開始我真的有點懷疑這個孩子是不是有“少兒多動癥”,從他學前班的老師哪里得知,這個孩子腦子很靈活,反應也特別快,但是就是太調皮了,很喜歡上課講話。在我的數學課上,這個孩子一直我行我素,讓他靜下來學習真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于是,我發現表揚的作用遠遠要大于批評的作用。“河東獅吼”的方法已經無濟于事,怎樣才能讓他靜下心來學習呢?這是我這段時間以來一直思考的一個問題。有一天,我在他玩耍的時候叫他站起來回答,這個孩子支支吾吾半天,也沒回答出來,我即興對他說:“如果你能回答正確的話,我就給你所在的組獎勵一顆星星。”沒想到這孩子稍微動了一下腦子,脫口而出,我隨即就給他所在的小組獎勵了一顆星星,無意間,我在他的臉上看到了害羞的表情,接下來他聽課聽的非常認真,下課還給班主任炫耀自己上課為小組爭奪了一顆星星的優越感呢。而且本次期末考試也考了87分的好成績。從他的身上,我領悟到,一味的批評,或許只能使孩子對學習越來越討厭,也對老師越來越充滿畏懼感,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愛的表揚,都需要別人對他的肯定,或許你一句微不足道的表揚,就可能融化他那顆冰冷的內心,或許靜下心來,在孩子的缺點中發現他那一點點的優點,并且用無微不至的圣潔的愛呵護著他生命中的那一點點的光,那么這顆不曾被抹滅的光總有一天會撒滿天空。
當然,對待“學困生”還應該有足夠的熱心和信心,不能因為他們行動不如別人敏捷,就受到老師的冷落和挖苦,更不能讓他們成為班級中的灰色人群。要讓“學困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熱情和關心,感受到被關心的溫暖,體驗成功的快樂,不斷增強對學習的自信心。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的教育會變得越來越好,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每一個鮮活生命的與眾不同和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