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新模式的指導思想:校政協同,注重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校企協同,注重與大學生未來職業教育相結合;校社協同,注重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相結合。然后論述了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新模式的結構機制。最后探索了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新模式的具體措施:構建三類課程體系,完善人才培養多維度;建設雙向陣地平臺,打造人才發展共同體;開展“三全”文化活動,穩固人才意識形態圈;健全兩個保障機制,提高人才發展質量線。
[關鍵詞]高校 創新創業 實踐育人
[作者簡介]滕智源(1986- ),男,廣西桂林人,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副研究員,碩士。(廣西 桂林 541004)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8)04-0064-04
自《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下發以來,全國高校就邁入了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各高校根據自身辦學特點,發揮學科特色優勢,著力從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和技能入手,在課程體系、陣地平臺、雙創文化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經驗,創新創業教育已經與高校專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但同時不可忽略的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的耦合度和關聯性并不高。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始終是把青年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接班人,因此,本文認為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接下來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就是探索一種“社政搭臺、企業入駐、學校唱戲”的協同育人新模式,充分讓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為學生提供各類支持和保障,讓學生能夠充分認知國情、了解社會,接受教育、提高才干,從而培養出“又紅又專”的高質量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服務高?!半p一流”建設。
一、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新模式的指導思想
本文所提倡的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新模式中,“協同”和“共享”將是主要的切入點。高校需要結合自身、立足地方,吸納政府機構、行業企業、基層社區、科研院校等共同完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新機制。
1.校政協同,注重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以及《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始終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能只關注學生創新創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還應注重創新創業學生的德育工作,將創新創業精神與素養的培育作為一項基礎工程來抓。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知識教育、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不能單純地把創新創業精神與素養歸結為一種市場化的工程師和企業家精神,而應該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扣起來,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培養學生服務國家、筑夢中國的道德品質。
2.校企協同,注重與大學生未來職業教育相結合。注重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是這幾年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取得的重大成果。各高?!靶V袕S、廠中?!钡木置嬉呀浕拘纬呻r形,高校與企業在項目對接、賽事合辦、卓越計劃等產學研合作方面可以說已經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例如,企業“短、平、快”的商業化管理及指導形式無法確保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效果;高校與企業的產學研命運共同體還沒有形成,深層次的技術產業鏈創新合作缺乏等。因此,高校接下來應該繼續著重挖掘“協同”二字,將大學生未來職業教育充分融合到創新創業教育之中。
3.校社協同,注重與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相結合。社會實踐教育是青年學生認知國情、了解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主要是通過引領青年學生深入基層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教育關愛服務、助力脫貧攻堅等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等。同時,大學生在深入基層、體驗社會的過程中,能夠轉變創新創業的思維模式,從原來單純的市場資本角度上升為社會國情角度。
二、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新模式的結構機制
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新模式將按照校政、校企、校社的協同方式,通過課程體系設計、陣地平臺建設、文化活動組織、保障機制設立等四個方面,全方位、全過程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德育工作結合、與實踐育人融合。新模式結構如圖1所示。
新模式的運行采取高校主導管理、企業主導運營的機制。一方面,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畢竟是一項教育工作,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主要環節,因此,無論是課內課外,還是校內校外的育人過程,創新創業實踐教育均應該被納入學校的統一教學實踐管理體系之中。為了保證教學實踐計劃的順利實施,確保育人目標的順利完成,應該采取高校主導的協同管理。另一方面,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模式的創新點就在于走出傳統,走進政府、走進企業、走進社會基層,讓學生親身參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服務地方。而這些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都與市場緊密銜接起來,比較適合采取項目化管理。因此,為了使企業機構等能更深入、直接地參與到育人過程中,同時,動態監控各個活動進程,確保各項活動的有效實施,應該采取企業主導的運行機制。
三、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新模式的具體措施
1.構建三類課程體系,完善人才培養多維度。新模式下的高校創新創業實踐育人課程體系,應該充分考慮思想政治教育、未來職業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三個大類,并且設置更為靈活的教學計劃和考評辦法,從思想、知識、技能等多個維度培養學生。一是將創新創業基礎素質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合,提升創新創業精神與素養培育課程的質量。甚至在課程內容上可以與“兩學一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關聯起來,培養學生在通過創新創業實現自身價值的同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二是將創新創業基本訓練課程與未來職業教育結合起來。簡單來說,也就是在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的基礎上引入行業教育。因此,需要引入有著企業工作經驗或企業派駐的教師,讓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無縫對接國家和社會的經濟、科技戰略需求。三是將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與社會實踐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到社會基層中體驗,了解國情、社情,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等。國家大力實施創新創業工程,其初衷也是以人民為中心,是為了解決新時代的社會主義矛盾。因此,讓學生真正到基層人民群眾中體驗感受,會讓他們更明白自己的創新創業方向和目標。
2.建設雙向陣地平臺,打造人才發展共同體。新模式下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陣地平臺,必須堅持合作共贏的原則,奉行共享互惠的開放戰略,構筑科教融合、求同存異的新型產學研人才發展共同體。新時代下,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可是國內高校和企業的發展出現了不平衡態勢,而讓兩者實現“雙頭并進”局面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加大創新創業工作力度。新模式下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陣地平臺,需以地方區域為中心,區域高校和區域企業雙向聯合,甚至一些非區域企業也可以參與其中,具體框架如圖2所示。政府主導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陣地平臺可以作為融合性質的中轉站,讓各個產業和學科交融起來。而在各個高校和企業,可以按需求建設一批校內實驗室和校外實習廠。
原來高校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過程中所建立的一批眾創空間、人才培養合作基地等創新創業實踐育人陣地平臺都是基于某一企業的,但新模式下主要是希望將政府和社會力量一起融入進來,形成政府搭臺、企業入駐、高校唱戲的新局面。發展初期,可以先讓一個一個的區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陣地平臺。發展中后期,再推動多區域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戰略,讓發達地區的區域性創新創業實踐育人陣地平臺帶動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企業經濟發展,推動人才發展共同體朝著更加開放、平衡和共贏的方向發展。
3.開展“三全”文化活動,穩固人才意識形態圈。當前,高校開展的學院級單一學科性品牌活動、學校級多學科復合型賽事、區域級精英式項目培訓等多級創新創業文化活動非常多,但是,在意識形態方面側重性還稍顯不足,沒有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創新創業文化的傳承創新、交匯融合。高校在創新創業育人過程中可以聯合外機構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掌握住意識形態的話語權和領導權,讓學生摒棄唯利主義、唯己主義,在理想信念、道德觀念和價值理念上能與黨和國家統一起來,完善學生創新創業人格的塑造。
首先,開展全程性道德建檔活動。高校人才培育過程中必須加入國家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內容。對大學生進行學術規范教育和創業實踐過程監督,會使學生養成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群眾的思維和習慣,塑造學生優良的創新創業道德。其次,開展全面性網絡自制活動。加強互聯網中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建設,營造清朗的網絡學習交流空間,旗幟鮮明地抵制各類不良信息的傳播,大力宣傳我國新時代的優秀創新創業人物和成果,以及正確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素養,并且讓學生“自投羅網”,規范自己的網絡行為。最后,開展全員性公益建制活動。通過定期讓學生到社區、基層充當志愿工作者,讓學生學會感恩、學會反哺,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
4.健全兩個保障機制,提高人才發展質量線。目前,高校對創新創業實踐育人的保障支持服務已經考慮得非常全面,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方面,高校應該聯合外機構加強心理服務保障機制建設,對創新創業大學生和校友開設心理輔導服務和咨詢,培育他們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另一方面,高校應該推進創新創業校友跟蹤保障機制建設。創新創業校友的難就在于創業初期或某個困難時期,一旦沒有撐過去很可能就會造成不可預估的后果。因此,高校要聯合政府、企業和社會建立多渠道的信息路徑,多給校友創造機會,解決校友的實際困難,實現高校支持、政企調和、校友自治的良性互動局面。
[參考文獻]
[1]宋妍,王占仁.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雙向建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7(6).
[2]焦新安,胡效亞,張清,等.地方綜合性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與研究——以揚州大學“四位一體”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7(5).
[3]常青,李力.高校“多維型”創新創業實踐育人體系建設與運行機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1).
[4]張根華,冀宏.應用型本科視閾下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
[5]王勇,王明強,孟寧寧.校地協同模式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體系建設途徑與策略[J].教育評論,2017(7).
[6]滕智源.“互聯網+”視角下“三個整合”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6(17).
[7] 林木明.創業實踐教育的國際經驗與中國探索——基于美英創業實踐教育的啟示和借鑒[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8).
[8] 潘懋元,朱樂平.以創新文化養人 以創業實踐育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7(8).
[9]商應美.高校創業實踐教育體系建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黎春燕,李偉銘,李翠.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教育:模式、問題與對策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0).
[11]吳麗麗.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創新[J].繼續教育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