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娟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也說:“喜愛是比責任感更好的教師。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良好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她)去負擔。”托爾斯泰還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是教育成功的關鍵。”興趣和喜愛的確是激發學生學習的推動力,學生只要對某門學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巨大的動力,不畏勞苦,孜孜以求,興趣盎然,樂在其中,從而取得優異的學習成績。
縱觀歷史長河,馬克思,恩格斯一生追求實現共產主義,讓全人類幸福生活,是因為他們有遠大的理想,共同的興趣。諾貝爾冒著生命危險進行炸藥實驗足見他對科學研究的興趣,興趣讓他發明了炸藥,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比爾·蓋茨從小對電腦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使他對電腦有不懈的追求,不斷創新,成為互聯網的行家。球王貝利從小對足球有濃厚的興趣,使他把任何一個能踢球的地方都當作球場,任何一個物品都能當作足球來踢,只要一有空他就踢球。他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從垃圾箱撿來的椰子殼;他在院子里踢、在巷口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可見興趣給他巨大的動力。可他買不起一個足球,當他被足球教練送一個足球時,踢得更起勁兒了。當他被帶到足球訓練場時,更加努力了。他獲得世界上唯一三屆世界足球賽冠軍,當人們詢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說:興趣+天賦+汗水+機遇其中興趣占了很重要的份量,使他在球場上努力拼搏。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小培養人的興趣使人更快的成功,出類拔眾。
在教學中也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事半功倍而高效的教學效果。有經驗的教師善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導他(她)們步入科學的殿堂,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心態中學習,使學習過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例如,有一位教師在上語文課時.先讓學生看美麗的大海和海島的錄像。美麗的大海和海島景色和豐富的海上資源吸引了學生.使學生深深的陶醉其中。老師問學生:“你們愛這美麗迷人的景色嗎?”學生不約而同地回答:“愛!”老師進一步說:“這使我們偉大祖國的一小部分,我們祖國地大物博,還有很多美麗可愛的地方。下面我們接著看錄像,看看可愛的祖國。”接著老師播放各地的景色,并且掛上了《祖國的地圖》邊看錄像邊講解課文,使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完成了學習任務,使學生感受到了祖國的偉大和熱愛祖國的感情。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也深有體會。當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時,學生的學習干勁非常足,學習效果就非常好。當我講日本挑釁釣魚島事件時,講到釣魚島的來歷和中國輝煌燦爛的文明時,學生都聽的津津有味,下課了還沉浸在老師的講課中,期待老師繼續講下去。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多么的重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名人總結出來的名言,也是本人從實踐教學工作探索出來的經驗。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非常活躍的心理意向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的進行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從而有利于課堂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