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春晶
【摘 要】 目的:研究腹腔鏡對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行治療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選擇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選自其中的66例進行分組對照調查,劃分為觀察組33例,對照組33例。為對照組配合傳統開腹手術進行治療,觀察組選擇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評價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結果:對本研究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等進行比較,兩組患者之間存在差異性,而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本研究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選擇采用腹腔鏡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其臨床治療效果明顯,而且相關治療水平較優,術后患者并發癥較少。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效果
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是在子宮外不正常位置出現了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同時并發有周期性出血,這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的婦科病癥[1]。有臨床研究認為,這種病情會導致患者出現月經紊亂,甚至患者存在痛經、性交痛和不孕等相關情況,雖然這是一種良性病變,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心理產生影響,也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有臨床數據認為,這種病情存在一定的遠處轉移和種植轉移的情況,會誘發患者出現癌變[2]。臨床對于這種病情的治療時,通常選擇采用手術切除的方法進行治療,而對于患者在進行治療時,為患者選擇采用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治療開始成為現如今治療的主要手段,本研究針對于此分析腹腔鏡對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行治療的效果,并將主要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有選擇的研究對象均為本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選擇其中的66例進行分組對照研究,并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患者均為33例。本研究對照組患者中初產婦和經產婦的比例為16:17,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2.5±4.6)歲;本研究觀察組患者當中,初產婦和經產婦比例為15∶18,患者的平均年齡為(31.8±5.2)歲。本研究所有患者經過臨床檢驗和診斷,均被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并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兩組患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所選擇的所有患者均經過本人和家屬同意,自愿參與到本次選研究。對于本研究的對照組患者選擇采用傳統的開腹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手術根據手術原則進行,因為本研究篇幅有限,不對于詳細手術方法進行詳細介紹。本次研究的觀察組選擇采用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患者在月經干凈以后3日以上,在患者的排卵期對患者進行相關輔助檢查的完善,并且在手術前3日進行胃腸道和陰道的準備工作,并且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選擇患者臍孔下1cm作為操作孔,對患者送入欺負針并且幫助患者建立二氧化碳氣腹,將輔助套管置入患者體內,經腹腔鏡對于各個病灶進行探查,之后對于病灶進行處理,并且確診患者的病灶。根據手術過程中的情況,對患者的卵巢囊腫進行分離,并且切除患者的附件,剝離患者的囊腫,大部分育齡女性都具有生育要求,所以需要對患者子宮輸卵管進行再通處理手術以后,反復的北盤江進行沖洗,叮囑患者手術后第1次月經來潮和第2天口服孕三烯酮片,每周患者需要兩次治療,連續為患者治療,6月作為1療程。本研究兩組患者手術以后出院,均需要為期3個月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
對本研究兩組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評價和調查,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所有數據調入統計學軟件中進行檢驗,本研究的統計學軟件版本為IBM SPSS 26.0,所有涉及到的計量資料均采用t檢驗,兩組數據之間選擇采用P<0.05表示差異明顯,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本研究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患者的術后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等進行比較,兩組患者之間存在差異性,而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細情況請參見表1所示。
3 討論
最近這些年微創理念在臨床醫學當中開始不斷的發展,采用腹腔鏡手術對于婦科疾病進行治療,已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開腹手術,它開始成為婦科疾病治療的首選手術方案。腹腔鏡檢查能夠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提供金標準,操作條件也較為封閉,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患者腹腔內器官出現爆漏的情況,同時也可以降低因為遺留滑石粉和紗布等損傷患者血管和組織的可能性[3]。對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操作,視野被放大,能夠觀察到微小的病灶,同時選擇采用電凝、內凝等多種方法對病灶進行灼燒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鄰臟器的損傷。在對患者的治療的過程中能夠對血管先凝后斷,它具有較好的止血效果[4]。除此以外,腹腔鏡手術能夠有效解除患者內膜異位癥的病灶,它能充分對于各種臟器之間周圍黏連情況進行分離,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盆腔的正常解剖形態得以恢復。手術以后為患者選擇采用大量的0.9%的氯化鈉溶液進行反復沖洗,可以在去除腹腔局部對生殖細胞有毒害作用的免疫因子和自由基的情況,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妊娠的效率。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癥一般都伴有痛經和性交痛等相關癥狀,臨床認為這和前列素升高以及盆腔血管擴張存在關聯,所以選擇采用腹腔鏡能夠有效對于病灶部位進行去除在很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疼痛。而從本研究的結果當中也能證實上述理論,所以綜上所述,本研究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選擇采用腹腔鏡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其臨床治療效果明顯,而且相關治療水平較優,術后患者并發癥較少。
參考文獻
[1] 崔明雙,王玲,王開宇.探討腹腔鏡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效果[J].中國農村衛生,2017,(22):15.
[2] 王慧玲.腹腔鏡聯合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EM)合并不孕的臨床價值研究[J].當代醫學,2016,24(04):136-137.
[3] 司遠彬,李北氫,孫秀靜.子宮內膜異位癥合并不孕患者腹腔鏡術后行宮腔內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綜述,2016,18(03):580-583.
[4] 唐仕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并發不孕癥的臨床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26(0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