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音樂課程的開設意在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感知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通過實情分析,許多初中學校還在運用傳統應試教學模式,音樂課程的重要性被有所忽視。所以需廣大中學音樂教師適時轉變教育理念,通過創新性教學手段的運用不斷提高音樂課程的有效性,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藝術審美能力。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程;審美能力;培養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一、教師和家長需適時轉變教育理念,意識到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性
(一)家長需適時轉變觀念,對音樂課程重要性有所感知
在應試教育影響下,家長關注學生學業達成情況的唯一指標為分數,家長們通常認為學生只要能步入優質的高中,其他學科的學習過程無關緊要,甚至要求學生放棄其他科目的學習全身心投入中考備戰。學生如果在初中階段對音樂課程有所興趣,家長通常都會進行阻止,這說明家長對學生藝術、音樂審美及內在情操培養概念有所缺失,這樣的實情是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所以廣大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通過宣傳和疏導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引導家長意識到音樂課程和中考考察科目的學習并不沖突,讓家長意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
(二)教師需改變教育理念,把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作為首要培養目標
在音樂鑒賞課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仍采用傳統應試教育模式開展課堂教學,在課上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學生在課堂被動地接受,許多學生覺得音樂知識較為晦澀難懂,導致學習興趣的缺乏;其次,教師未對學生興趣愛好有所了解,許多教師在鑒賞素材方面通常選取古典、民族音樂,學生在課上因為興趣的缺失自然無心學習。教師需適時轉變教育理念,需從學生視角出發,適當地選取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進行音樂審美教育,實現學生在充分學習的基礎之上有效舒緩學習的巨大壓力。
二、創新性教學手段的運用,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教師的教學手段作為課堂教學效果達成情況的指向標。首先,教師在備課階段要從學生實情出發進行教學案例選取,通過優秀作品和學生興趣點的有力結合,實現對學生的充分教授。教師在備課階段還需注意,選取的教學內容要難易得當、充滿趣味,這樣的教案更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其次,在課程導入階段,教師需通過多媒體技術對知識點進行直觀呈現,例如視頻、動畫、故事等方式進行導入,這樣的課堂導入能夠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有力提高;最后,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需秉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開展課堂教學,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傳達相應知識點后,可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實現學生對知識點的拓展性思考,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能夠提出許多具有創新性的想法。在教授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的開展提高教學有效性,教師在課上組織歌唱比賽、舞蹈比賽等活動,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通過活動實現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望,在歡聲笑語中培養了學生內在音樂核心素養。
三、教學內容需具備適度性、拓展性、有趣性
音樂鑒賞課程開展的基本構成為音樂素材,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師選取的鑒賞素材,好的音樂鑒賞素材可以實現學生對音樂知識點的有力掌握,還能培養學生的內在音樂審美、音樂情感等核心素養。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現有音樂教材進行選取與拓展,在學生興趣點所在的章節多下功夫,并適當、適時地加入新鮮元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那些學生覺得深奧、難懂的章節有所刪減,實現初中音樂鑒賞課有效性的全面提高;其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還可以通過網絡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填充課堂教學,通過網絡渠道選取適合學生當前發展的“微課”開展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后要求學生對微課自發地學習,并通過微課講解的音樂知識點進行音樂素材收集。下一次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針對知識點開展講解或演唱活動,實現課堂教學的有力翻轉。這樣的教學模式對傳統教學素材實現了有力補充,音樂課堂的教學工作也由教師主導轉向了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適時引導。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已成為廣大初中音樂教師的日常教學重點。初中音樂教師在開展初中音樂課程中需通過創新性教學手段進行傳統音樂課堂改造,并向學生、家長宣導音樂素養的重要性。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還需適時轉變教學理念,從學生視角出發進行課堂建設,通過新鮮知識元素和創新性教學手段的應用,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相應課堂活動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實現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內在核心音樂素養的全面養成,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冰潔.從“知、情、意、行”看初中音樂欣賞課[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王璐(1989—),女,漢,山東棗莊人,本科,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