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全
所謂嚴師,即給予學生更大程度更多方面的格式化規范,“嚴師出高徒”多用來稱贊嚴格的老師培養出好學生。但據了解,“嚴師出高徒”其前身應為“名師出高徒”,即更好的育人條件能培育出更優秀的人;其衍生“嚴師”是指更規范的教學方式更能夠讓學生更大程度避免錯誤,從而走向“高徒”。其對應模式一“管”。
“自由出天才”的理念則出自十九世紀英國哲學家、邏輯學和經濟學家約翰·密爾的《論自由》一書中“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氣里自由自在的呼吸”。教育的本性就是尊重人的自然天性的過程,教育的唯一標準就是學生作為人的天性得到保護,天賦、興趣、自由、自主、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營養、探索的氛圍,才是讓一個人心智大開、創造力源源不斷的重要條件,而不可能是其他外在的標準!其對應模式二“不管”。
在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過程中,到底是嚴一點好?還是松一點高效?到底“管”還是“不管”?現在,我以湛江四中2017屆高三17班為例,通過對26位同學的調查,并結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實踐,反思“管”于“不管”兩種班級管理模式的利與弊!
17班是湛江四中17屆的一個文科重點班,全班70人,算是整個年級里數一數二的大班級,由于是中下層次的班級,“關系學生”比較多,學生總體情況良莠不齊,不易管理!高一高二時由本人擔任班主任,主要是采取嚴格的教育管理方式。紀律是維護班級整體性的保障,自分班之后,我就以《湛江市第四中學學生管理手冊》為基礎,制定了《17班的班規》,我的管理理念就是嚴,紀律是鐵。
高三時黃老師接班擔任班主任,主要采取“自由”的管理模式,所謂自由,并非諸事不管百事不顧,而是大事小管,小事放手。在學習生活方面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年備考,學生的學習和成績一直以來都是我工作的重點,每次考試之前做好備考、思想引導工作,考風考紀教育,考完試之后進行細致的班級、各科以及個人成績分析,并進行“學困生”的單獨談話與指導,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問題所在以及接下來的學習的方向;所以每次大考之后,也是我工作最忙的時候!雖然高三有很多次大考小考,黃老師的要求就是同學們踏心學習就好了,不要那么關注這些成績!班長說“她很少跟我們看成績,排名什么的也只是稍微提一提,對這些不是很重視。但誰有進步有退步去找她時她會分析出原因?!比绻麊渭儚某煽兊慕嵌葋砜矗?7班的學生在我這個“嚴師”嚴格有序的管理之下,從高一到高二的成績一直都在不斷地進步,并且多次超額完成任務,效果非常明顯。在黃老師自由自主的管理模式下,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但高三一年的學習成績總體都在下降,高考本科上線人數就是最好的證明。這種模式對于不自覺的同學來說,學習會越來越懶散;對于成績優秀的同學來說,他們還是很看重成績,希望老師進行成績分析來指導自己的方向。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嚴師出高徒”是正確的選擇呢?不是的,兩年的嚴格管理,也弊端重重,下面從老師和學生兩個方面來說明:
“嚴師”本身對老師的要求就很高,它不是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強調的是教師自身的智力、功底、修養、水平、品德等方面總和在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實踐。也就是嚴格要求學生做任何事情之前,我這個班主任必須先做到,這無形之中就給自己添加了巨大的壓力。班主任每天被繁雜的工作占用大量時間,疲于應付各種問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更沒有多余的精力用于改進自己的教學,導致教學水平跟不上來,專業水平難以提高。更嚴重者,會把自己的身體搞垮,高二第一學期因此住院了兩周!
對于學生來說,我的“嚴”也給他們留下了不少的“心理陰影”。在老師的嚴格管理下,學生表面是聽從的但內心卻是抗拒的。太死板太苛刻地對學生,讓學生覺得你沒有人情味,不敢與你接近,這樣就拉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不了解學生的想法,學生不敢與老師談心,教師與學生不同心就很難去管理好班級,最后就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換句話說,叫“吃力不討好”!
而黃老師的自由管理模式,卻得到了學生的一致認可,調查的26位學生中,96%都表示很喜歡!高三這種特殊時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學習計劃,平時的行為也不會因為學校和班級的條條框框而擔心自己被老師批評。學生沒有心理負擔,就喜歡和老師親近,老師說話的信服力就大。對于老師本人來說,不僅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喜愛,也可以減少自己的工作量和壓力,為自己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教學研究,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研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工作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也為自己預留了更多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就兩種模式而言,“管”較為普遍,其針對目標有二:一為學生整體表現,即集體排面,二為學生個人行為規范。二者就整體而言服務于大方向大目標,即年級、學校。對班級內部學生個人而言必然存在不滿和排異,畢竟人人個性有異,一招鮮不可能吃遍天。因而導致的是班級整體成績上檔次,集體凝聚力卻不足,集體內部小團隊多分。
然而,黃丹老師的“不管”模式并非適用于所有集體,應用“不管”模式的集體必須先存在相當的集體凝聚力,該類團體多集中于有過相當時間磨合調整的集體,因為有對學生個人情感的照顧和對學生較多的接觸,該類模式導致的效果亦顯而易見:集體內部個人成績檔次分明,高中低三者皆大量存在,平衡程度較低,但集體凝聚力極強,同學之間交流密切、豐富,不易分散,班級評分高。其服務對象為班級內部,大至集體,小至個人。
在當今時代,“嚴師”偏向于應試;“自由”偏向于育人,隨著社會飛速發展,經濟沖擊,“自由”模式似乎更受學生的歡迎。不管哪種模式,都要求老師必須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理論水平,淵博的知識和好學不倦的精神,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不斷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