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英
[摘要] 目的 分析日常生活護理干預對小兒糖尿病的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100例小兒糖尿病患者,收取時間:2014年5月—2017年6月,選擇隨機的方式對該院所有觀察對象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日常生活護理干預,每組患者各50例,比較2組血糖水平改善情況、依從性、家屬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小兒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6.01±1.23)mmol/L,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5。觀察組小兒糖尿病患者依從性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觀察組小兒糖尿病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將日常生活護理應用于小兒糖尿病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值得研究。
[關鍵詞] 日常生活護理;小兒糖尿病;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1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a)-0122-02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的改變,從而導致我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使小兒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存質量[1]。降糖藥物為目前治療糖尿病的常用手段,但由于研究對象均為兒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此期間依從性較差,甚至拒絕接受治療。而實施一項有效的護理干預十分重要,不僅能夠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同時還能提高患者依從性[2]。因此,該文對2014年5月—2017年6月收取的小兒糖尿病患者進行客觀的研究,并選擇一項合理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院收取對象為小兒糖尿病患者,對收取100例小兒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各項基本資料——性別: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年齡上下限值分別為13/3,平均年齡(8.21±1.03)歲。對照組各項基本資料——性別: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年齡上下限值分別為13/4,平均年齡(8.59±1.01)歲。2組小兒糖尿病患者在各項臨床資料對比中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能進行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小兒糖尿病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日常生活護理以及飲食指導等。觀察組-小兒糖尿病患者采取日常生活護理干預,具體措施:①健康教育、心理護理:護理人員積極主動的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并為其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相關知識,使其能夠對糖尿病知識有基本的認知,并強調對患者運動、心理以及飲食等護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其提高依從性[3]。由于患者需長時間服用降糖藥物,不僅給家長帶來了沉重的心理壓力,給患者也帶來了痛苦。因此,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并給予其充分的支持與鼓勵,對其心理狀態進行全面的評估,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有關糖尿病的知識,使其能夠增強自信和提高對自身疾病的認知。②日常運動干預:在兒童成長發育過程中,運動起著重要作用。運動能夠促進人體血液循環,使其心肺功能以及血脂得到改善,同時還有促進機體新陳代謝的作用,在治療糖尿病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有關運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其能夠自覺遵守;并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體重等制定一份針對性的運動方案,其中包括慢跑、騎車、行走、做操等有氧運動,并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進行運動[4-5]。在進行運動前可隨身攜帶飲料及低脂餅干等食物,有利于患者饑餓時服用,從而避免低血糖的發生。每周為患者檢測身高、體重、血糖等基本情況,從而充分、及時的了解患者病情和血糖情況。③日常飲食干預:飲食指導為控制糖尿病患者最為重要的內容,現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難點之一。兒童處于生長發育期,對其進行飲食干預應具備一定的特殊性[6]。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家屬合理飲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合理安排飲食保證營養均衡。叮囑患者家屬在飲食方面應以低糖、豐富蛋白質、纖維素等為主,并保證每日攝入足夠的熱量,按時飲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1.3 觀察指標
分析2組小兒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分析2組小兒糖尿病患者依從性。分析2組小兒糖尿病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依從性、家屬護理滿意度)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血糖水平)用(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將2組血糖水平進行對比
觀察組小兒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6.01±1.23)mmol/L,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如表1。
2.2 比較兩組依從性
觀察組小兒糖尿病患者依從性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如表2。
2.3 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小兒糖尿病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98.00%,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3。
3 討論
小兒糖尿病常發生于年齡在5~6歲或10~14歲兒童中,若未能對其血糖水平進行及時的控制,易導致患者發生眼、腎臟以及血管等病變,對患者病情十分不利。研究認為,糖尿病的發病因素與遺傳、環境、免疫功能異常密切相關。臨床資料顯示,兒童糖尿病的早期表現為酮癥酸中毒,均為初次發病。糖尿病的治療為一個長期且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給予其一套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日常生活護理干預主要是指在糖尿病的治療中給予其心理、運動以及飲食干預,為患者提供優質、全面、科學的護理,從而促進患者身心健康,提高滿意度[7]。通過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運動護理以及飲食干預等內容,一方面能夠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糖尿病的預防知識以及對糖尿病的認知,使其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另一方面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使其能夠建立戰勝疾病的自信,保持樂觀的心態,以此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從而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通過該次研究,觀察組小兒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6.01±1.23)mmol/L,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小兒糖尿病患者依從性98.00%顯著高于對照組,2組間相比較(P<0.05)。觀察組小兒糖尿病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98.0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P<0.05)。
綜上所述,日常生活護理干預對小兒糖尿病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不僅能夠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同時還能提高依從性,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
[參考文獻]
[1] 洪文,陳少春,周麗華,等.奧瑞姆自我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兒自我管理行為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0(1):21-24.
[2] 王曉翠,張曉芹.探討胰島素泵強化治療小兒糖尿病的臨床護理[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5,20(21):4421, 4424.
[3] 王曉麗.綜合護理應用于小兒糖尿病臨床護理的療效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6):152-153.
[4] 左麗細,李華聰.整體護理在小兒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170-171.
[5] 戴靜.探討日常生活護理干預對小兒糖尿病的治療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24):128-129.
[6] 李金格.日常生活護理干預對小兒糖尿病治療的效果探討[J].母嬰世界,2016,96(17):118-119.
[7] 蘇云鶴.護理干預在治療小兒糖尿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糖尿病新世界,2015,85(17):129-131.
(收稿日期:2017-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