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立春
摘要:從延伸服務的視角,分析了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由延伸服務向基礎服務和核心業務的轉變,結合“津麗大講堂”的建設,對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的未來發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公益講座 延伸服務 視角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05-0075-02
一、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衍生了公益講座
近年來,隨著國家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的提出,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相關政策和文件陸續出臺,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一員,各地的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和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指標都對其基礎服務和延伸服務提出了明確的指標性要求。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之下,全國各級公共圖書館紛紛通過時間、空間以及服務內容上的不斷延伸,來提高文化服務水平,滿足公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目前在公共圖書館界,延長開館時間,雙休日開放、節假日不閉館,全年無閉館日,乃至通過自助借還機實現24小時對外開放的極限服務時間,很多館已經做到了;在空間延伸上,許多館已經突破圖書館物理空間的限制,把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機關、部隊、學校、企業、社區以及農村偏遠地區,擴大了圖書館服務的覆蓋面;而舉辦講座、展覽、培訓更是讓圖書館服務內容的延伸惠及了更多的公眾群體。可以說,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讓公眾更好地享受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
在公共圖書館的諸多延伸服務中,公益講座因其選材的廣泛性、主題的鮮明性、知識的豐富性、信息的密集性、聽眾的多樣性、表達的生動性、主講的權威性、聽講的互動性以及與形勢結合的緊密型、與公眾需求的貼切性等眾多因素而廣受歡迎,成為公共圖書館傳播先進文化的一個新型平臺,公共圖書館界迅速掀起公益講座熱潮。
二、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的發展歷程
經過多年的實踐,尤其是最近十幾年的蓬勃發展,許多公共圖書館的公益講座已經由延伸服務演化而成熟起來,逐步轉化成為圖書館的基礎服務,從而擴大了圖書館基礎服務的范圍,并成為許多圖書館的核心業務。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知名講座品牌應運而生,如國家圖書館的“文津講壇”、浙江圖書館的“文瀾講壇、天津圖書館的“海津講壇”、寧波圖書館的“天一講堂”、廈門圖書館的“周末知識講座”等。而且,在全國范圍內,京津地區、東南沿海地區、東北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紛紛成為公共圖書館講座的活躍區。以國家圖書館為龍頭,浙江圖書館、天津圖書館等省級館講座品牌已經形成,并在社會上形成了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部分地市級館的講座也在朝著系列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同時,隨著講座成為圖書館基礎服務和核心業務,它已經被列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指標體系之中,在引領全民閱讀、普及社會教育、促進區域文化建設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三、“津麗大講堂”的發展
“津麗大講堂”誕生于公益講座被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全國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指標體系的進程中;誕生于公益講座由延伸服務向基礎服務轉變的過程中;誕生于公益講座紛紛成為各圖書館核心業務的演變中,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建立的“津麗大講堂”,借鑒他館公益講座的經驗,作為我館的文化服務品牌來加以建設。
(一)“津麗大講堂”的定位
大講堂依托天津圖書館海津講壇的講座資源,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三貼近”原則,圍繞傳播科學知識、豐富文化生活、提高人文素養、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發展的目標,將講座分為五個系列,歷史文化系列、政治經濟系列、養生保健系列、藝術欣賞系列、天津民俗系列……除此之外,我館還把“東麗區域文化”宣講作為大講堂的一項重要內容,圍繞張貴莊、軍糧城、泥窩、十三傾、東堼等地名的由來、東麗“文學大區”的發展、大鄭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泰山行宮、老姆廟、貝殼堤等文物的保護、排地、金鐘河的抗日斗爭故事等展開,在打造“津麗大講堂”講座品牌的同時,實現對東麗區歷史文化形象的宣傳,增強群眾對區域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津麗大講堂”內容及效果
“津麗大講堂”經過一段時間的策劃籌備,2016年1月,第一場講座《脊椎健康從習慣開始》在圖書館多功能廳開講。現代社會,由于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前,但由于現代人工作、學習、生活方式的改變,很多人出現了脊椎方面的問題,這個問題由于涉及人群廣,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因此,針對這種狀況,我們決定第一場講座由養生保健開始。我們聘請水上公園醫院骨傷推拿科創始人、世界脊診整脊醫學聯盟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疼痛分會青年委員許鵬老師為講座的開講嘉賓,講座現場許老師用PPT、現場模特展示等生動靈活的方式讓大家認識到了脊椎、保鍵脊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判斷脊椎病等問題,并在現場與聽眾積極互動,一一解決大家有關脊椎方面的問題,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一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與感悟》《〈三字經〉故事解析》《一帶一路建設與天津發展機遇》《旅游攝影漫談》《嗓音的訓練與保護》《十二生肖與天津民俗》《排地軼事》等十幾場講座在我館多功能廳舉辦,聽眾近3000人,將“津麗大講堂”的品牌影響力一下子推廣開來,人們對圖書館有了新的認識,擴大了圖書館的美譽度。
(三)走出去,送講座進基層
在圖書館陣地講座取得圓滿成功的基礎上,為讓更多群體共享這些優秀的講座資源,我們開始將講座向館外延伸。我館有分館15家,館外流通服務點10家,這些單位涉及學校、部隊、企業、社區、機關、監獄,另外還有農家書屋109家。我們把講座目錄下發到這些單位,讓有意向開展講座的單位,根據本區域內公眾的需求,圈選需要的講座目錄,我們邀請專家、出講課費,安排專家上門講座,基層單位提供場地、組織人員。先后有《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世界經驗與中國的探索》《漫談老年人生感悟》《如何掌控自己的內心》《書法學習與創作漫談》《風光攝影的理念及光影的把握》《演戲與看戲的學問》《前事不忘后世之師——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五大道的傳說》《小洋樓故事》《趣說張貴莊》等20場講座在分館、流通服務點、農家書屋、社區、學校開講,各類受眾4000余人。這些講座在面向基層公眾傳播先進文化的同時,注重對天津及東麗區域文化的宣傳,增強了公眾愛國愛家鄉情結,同時帶動更多公眾走進圖書館、了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
(四)重視宣傳推廣,擴大品牌影響力
在決定一場講座成功與否的眾多因素中,宣傳和推廣是關鍵性的因素。“津麗大講堂”采取將講座主題與主講人背景資料制作成宣傳海報,在圖書館宣傳欄和戶外公共文化宣傳欄中張貼;在圖書館工作簡報中刊登并發放到相關部門;在圖書館電子觸摸屏中滾動播放;在圖書館網站和微信平臺中發布;對一些重量級嘉賓的講座宣傳制作成可收藏的書簽向讀者發放。這種面向不同群體、多媒體交互的宣傳推廣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群體參與到講座中來。由于宣傳推廣工作到位,“津麗大講堂”從第一場講座開始,每場講座的人數都在100人以上,全年36場講座達到了7000人次,這種規模對于一個新講座品牌來說是不容易的,可以說,“津麗大講堂”的講座效率和社會效益達到了最大化。
四、“津麗大講堂”的未來發展
公益講座在由延伸服務向基礎服務和核心業務轉變的過程中,公共圖書館界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有一些舉措,“津麗大講堂”已經在實踐中嘗試開展,有一些舉措,還需要在實踐中創造條件逐步開發。
(一)聯合社會力量辦講座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在開展各項圖書館基礎業務——如閱讀推廣、參考咨詢等工作中,與社會各界的聯系還是非常廣泛的。以我館為例,在閱讀推廣過程中,我館與區教委、關工委、團委、婦聯、科協、環保、工會、電臺、電視臺、報社、網絡中心等單位建立了非常緊密的聯系,每年都要開展區域性的讀書活動。我們可以將這些資源遷移到公益講座項目中,集中本區域內的資源共同舉辦講座,可以很好地解決區縣級公共圖書館公益講座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匱乏、講師稀缺、宣傳不力等諸多問題,同時可以達到更為廣泛的社會關注度和參與度,更好地擴大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
(二)依托講座聯盟走聯合發展之路
“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是指在一定區域或范圍內,公共圖書館間建立的一種講座聯合體,它可以起到節約資金、減少成本、資源共享的目的。“長三角地區圖書館講座聯盟”“浙江省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全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更是把公共圖書館講座推進到了共建共享的發展階段。“津麗大講堂”在今后的發展中要盡快融合到天津地區和全國公共圖書館聯盟之中,提升講座水平。
(三)深層開發衍生產品,擴大講座服務成果
每場講座,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里進行,它的聽眾是有限的,因此影響力也是在一定范圍內發生的,講座結束了,也就“曲終人散”了。如果對講座進行后期的深層開發,使其衍生出新的文化產品,再以新產品方式傳播出去,它的生命力就會更加強大。縱觀“文津講壇”“文瀾講壇”等公益講座的龍頭品牌,他們紛紛采取了這種做法。每場講座中,請專業人員對講座現場進行錄音、錄像,后期制作成視聽產品,建立自己的視聽資源庫,并上傳國家資源庫;或者將講座內容整理成冊,結集出版,充實本館的地方文獻資料庫,或者在一定范圍內進行發放,或者進行專題展覽。這樣,即使現場講座結束了,也并沒有曲終人散,而是以另一種形式繼續發揮它的作用,深化了講座的服務成果,讓它的生命力更加強大。
(四)加大傳播力度,提高講座利用率
把每次講座后制作成的視頻資源,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在區域內的總分館、流通服務點、農家書屋、協作單位、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公共電子閱覽室間進行共享,達到提高利用率和覆蓋面的效果,提高講座的社會效益。
(五)圖書館公開課網絡直播
圖書館公開課是借鑒“慕課”(MOOC)的技術與理念,通過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將圖書館優質講座資源傳遞給社會公眾的一種方式。國家圖書館為充分發揮數字圖書館在傳播先進文化方面的優勢,打造“互聯網+”環境下的全民學習氛圍,同時,更為快速高效擴大圖書館公開課的傳播范圍,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聯合各地圖書館共同開展圖書館公開課網絡直播,實現公開課資源的實時傳輸與網絡互動,豐富社會公眾可獲取優秀文化資源。因此,今后的公益講座將聘請專業團隊,進行講座現場錄制工作,制作成公開課,上傳國圖資源庫,擴大我館講座品牌影響力。
公益講座是公共圖書館服務內容的延伸和拓展,隨著它由延伸服務轉變為基礎服務,成為各館的核心業務,并被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圖書館必須不斷在策劃、管理、組織、傳播等方面創新,才能保持講座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漢華.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含義與邊界[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6):22.
[2]韓向瀧,喬海濱,張秀蘭.我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問題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2(10):36.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