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琬茹
【摘 要】舞蹈表演作為一門藝術,經過快速的發展為大眾帶來全新的視覺盛宴,無論是動作、服裝還是技巧都有極強的藝術性,其中也包含表情藝術。本文以幼兒舞蹈的表情藝術為例,分析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的特點和意義,并從基本功練習、表情訓練、表情與動作的協調聯系、舞蹈演繹等方面詳細闡述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塑造的策略,從而更加豐富舞蹈的內涵。
【關鍵詞】舞蹈表演;學前教育;表情藝術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8)08-0158-02
一、幼兒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的特點
幼兒舞蹈表演中的表情藝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具有感性的特點。舞蹈演員會將自己的情緒融入其中,尤其是幼兒,更會直接將自己的心情用肢體表達出來,雖然幼兒在表演時不會過多揣摩舞蹈環節的情感表現,但此刻的心情就是最好的情感表達,往往也是人們最想看到的。
第二,類型多樣化。最明顯的表情類型就是歡喜和悲傷,其次是通過動作和妝容的修飾表達出的微妙表情,這種情緒更是變化多樣,甚至能直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例如悲慟、悲愴、喜極而泣等微妙情感表現。
第三,具有虛擬性的特點。舞蹈表演中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肢體動作和表情,為了增加視覺效果,只能從表情入手,通過幼兒對舞蹈的自我理解,揣度人物的內心,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表現在臉上,結合肢體進行表演,將物質和虛擬任意進行切換,所呈現出的視覺效果充滿活力。
二、幼兒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運用的意義
幼兒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塑造的意義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深刻表達舞蹈所傳遞的情感。舞蹈想要帶給觀眾的情感,通過表演者進行表達,再作用到觀眾的內心世界,這是傳遞美德過程,即便是幼兒舞蹈,也有它獨特的美。
第二,烘托良好的氣氛。一場優秀的舞蹈表演,必然是集燈光、舞美、音樂、演員于一體的,演員最直接的表達方式就是肢體和表情,恰到好處的表情能夠烘托正常表演的氣氛,帶動觀眾隨著表演者的心境而變化。
第三,有助于舞蹈演員塑造舞蹈形象。這是一個由外而內再向外的過程,舞蹈演員要不斷揣摩角色的內心,通過對心理活動的掌握進而更好詮釋出來。這一點,幼兒的掌握能力較弱,但是不乏天資聰慧者。
三、幼兒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塑造的策略
(一)扎實表情基本功練習
舞蹈表情包含面部表情和人體動作協調一致,通過一種節奏抒發出的情感表達,節奏的快慢,力度和幅度的大小,都能更好更鮮明地表達出演員的思想感情變化。由此可見,表情的基本功練習尤為重要。
第一,進行肢體控制能力訓練,加強舞蹈元素的練習,每日幼兒都要堅持練習自己的肢體控制能力,這不僅可以增強肢體表現力,還能為幼兒在今后的舞蹈表演中打下堅持的基礎,每天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避免幼兒有疲勞感。
第二,注重呼吸的練習,這是舞蹈表情藝術塑造的一項重要內容,幼兒經過教師的指導,協調自己的呼吸節奏和面部表情,既增強了面部的沉穩,又提高了表演時的舞臺效果。例如幼兒在跳古典舞時,面部表情不宜夸張,應該帶著淺笑,但是幼兒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容易高興得大笑起來,所以利用這種呼吸的訓練方式可以幫助幼兒有效控制表情,使動作表現不僅連貫,還具有美感。[1]
(二)加強表演者表情訓練
表情也是需要訓練的,而不是想要怎么表達就怎么表達,內心所想不一定就能詮釋出角色的情感,所以加強對表演者的表情專項訓練,不光是專業舞者,就連幼兒舞蹈也將它列為基本功之一。對此,一方面建議加強表情訓練和肢體動作訓練相結合,通過二者的協調達到統一;另一方面,表演者要學會轉化表情,雖然角色不會改變,但是隨著劇情的變化,角色的情緒是會發生變化的,演員就要表現出這種變化,面部表情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例如,龜兔賽跑的舞蹈表演,扮演兔子的演員起初應該是洋洋自得的,隨后因為大意和偷懶被勤奮的烏龜超過后,舞蹈的肢體語言應該變得緩慢,表情也是失落沮喪的,甚至表演者還紅了眼圈,體現出人物的懊悔心情。[2]
(三)加強表情和動作的協調練習
作為一名舞蹈表演者,兼顧表情與動作的協調是必然的,明明是悲傷的舞蹈,偏偏表演者沒有帶入情感,面部僵硬沒有表情,甚至還有笑容表現出來,這是完全失敗的,表演者所要完成的不僅僅是一支舞蹈,更是藝術的塑造,表達作者創作時的情感。例如,哭這個表情,可能是喜極而泣,可能是悲慟的大哭,也有可能是傷心的抽泣,因此幼兒在表演時不可以是機械式的假哭,那樣是無法打動觀眾的。所以,演員對表情自我轉化的過程,也是角色情感轉化的過程,一個幼兒要表演的是為媽媽送上生日禮物,起初扮演母親的舞蹈演員沒有過多的肢體語言,只是神態柔和地看著女兒,但是當女兒將送給她的圍巾拿出來時,母親的肢體動作有了節奏,摟著女兒轉圈,母女開心歡笑,但是很快母親哭了,手掩面而哭,身體甚至微微顫抖著,可是嘴角卻是上揚的,這就是喜極而泣的表現了。從笑到哭,不同的表情變化,可是內在情緒一直是喜的,這就需要演員進行很好的表情轉化了,通過這種表情和動作的協調性練習,從而更好地演繹舞蹈藝術。[3]
(四)增強對舞蹈演繹的理解和認識
在一場舞蹈表演中,塑造表情藝術固然關鍵,但是這種表情藝術塑造的難點在于提高塑造的成功率,在進行塑造時要協調配合燈光、音樂、服裝和舞蹈的意境,加深對一切外在因素的體會,并傳承與發展下去。隨后表演者對舞蹈的節奏、音樂的節拍甚至是整個舞蹈的風格要求也越來越高,還有不少表演者會根據自己的體會進行創意改編,改編中融合了角色的情緒,雜糅了自己的情緒,可能是完全一致的,也可能是思維碰撞重新展現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明明是同一支舞蹈可不同的演員表現出來的效果不同。
許多舞蹈的背景音樂是有歌詞的,那么演員必須對歌詞也有所了解,幼兒對這些的感悟能力低,這時候教師就起到了關鍵作用,他們會為幼兒詳細講解歌詞的含義,并根據每一句歌詞的具體意思進行動作指導,細節決定動作的好壞,歌詞的詮釋也一樣決定著動作是否正確到位。
例如,幼兒在表演《司馬光砸缸》這支舞蹈劇時,扮演司馬光的演員在砸缸的時候搬起石頭,即使手中是道具,為了表演人物的堅定不猶豫,面部表情也要表現得十分吃力,步伐緩慢甚至顫顫巍巍,石頭丟出去的一瞬間受力點需要掌握好。此外,扮演落水的兒童不僅要配合司馬光的表演,還要根據歌詞表現自己的狀態,起初和伙伴一同玩耍是開心的神情,隨后掉入缸中就是驚恐的夸張肢體動作和神態,等到司馬光拿起石頭的時候是期待,隨后被救下,表演者要表現出欣喜甚至劫后余生的神情,通過對歌詞詮釋,表現出來的舞蹈動作和表情藝術才不會違和,觀眾所看到的也就是最好的。
總而言之,舞蹈表演是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在表演過程中通過對表情藝術的成功塑造,可以完美表達人物的靈魂,彰顯人物充實的內心情感世界,這不僅需要表演者有著超高的表演水平,更需要表演者有著扎實的表情技術,加上后期的表情訓練,長此以往,形成了完美的藝術表達形式,帶給人們一場視覺盛宴。幼兒舞蹈皆是如此。
參考文獻:
[1]呂萌.關于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塑造的有效思考[J].藝術評鑒,2017,(01):73-75.
[2]周佩.舞蹈表演中表情藝術塑造的探究[J].當代音樂,2015,(23):119-120+123.
[3]呂新躍.文化元素在舞蹈表情教學中的運用[J].藝術教育,2009,(06):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