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高峰

【摘要】油畫風景寫生普遍直接面對大自然進行寫生教學及寫生練習,不止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更能深化其生活體驗增強事物觀察力、色彩表達力及繪畫想象力,樹立自身主觀對客觀意識,從根源上實現內在精神體驗及內在精神表達,幫助學生認識繪畫本質。本文以油畫風景寫生課為切入點分析其教學特點,就提出具體的美術教育作用進行深入探究,旨在為相關美術教師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提高寫生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油畫風景寫生;美術教育;作用
油畫風景寫生作為油畫教學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以幫助學生掌握油畫繪畫技巧及繪畫技法為主要教學目標,不止能能增強學生色彩表達能力、事物觀察能力及繪畫想象力,更能幫助學生捕捉到繪畫對象細枝末節,充分調動其自身心理感應及情緒變化廣泛參與美術教學過程。同時,油畫風景寫生能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不斷豐富學生創造力準確把握繪畫過程中轉瞬即逝的形象[1]。然而,從現階段我國油畫風景寫生教學水平來看,部分院校過于重視室內教學錯誤將油畫風景寫生視為單一性色彩訓練手段及技巧練習方式,無法與其他課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其自身作用,難以為學生日后美術創作奠定基礎。鑒于此,本文針對油畫風景寫生課在美術教育中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1.油畫風景寫生課的概述
按寫生地點,油畫風景寫生課教學可分為外出下鄉寫生及室內在校寫生,二者相輔相成各有教學側重點。室內在校寫生以個別輔導及課堂講授為主要方法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景物描繪的方法及技巧,主要通過選擇校內或學校附近適宜景點結合風景油畫特點開展空間練習、色彩練習、造型練習及構圖練習等,進行由淺至深油畫風景寫生基礎練習,有利于學生實踐過程中正確運用相關理論知識[2]。相較于室內在校寫生,外出下鄉寫生能激發學生興奮感及新鮮感全面感受寫生對象,是兼顧強烈鄉土生活氣息與個人感情色彩形象感受的審美體驗。如何兼顧風景油畫寫生特點,是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2. 油畫風景寫生課在美術教育中的作用
2.1豐富繪畫想象
一般說來,想象力指利用人類視覺器官得到外部事物直接印象或間接印象實現物象二次創造的過程。俗語有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說明想象力是繪畫者對客觀世界作出的二次注解,而繪畫者能憑借想象力全面查考事物[3]。由此可見,油畫風景寫生教學無法脫離想象,客觀上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充分調動自身感官器官獲得相應體驗開展幻想或聯想,促使藝術主體與客觀對象間產生微妙的精神層面雙向交流。例如:以油畫風景寫生課為例,美術教師引導學生樹立自身主觀意識促使現實風景成為情感層面符號,利用自身豐富的想象力擺脫寫生對現實物象單一仿造的局限。
2.2增強色彩表現
從室內寫生角度來看,油畫風景寫生具有色彩對比強烈及色彩變化豐富等鮮明特點。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美術教師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教學原則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加大對于色彩表現力訓練的重視程度,著重強調提高學生觀察力及感受力,鼓勵學生直接與自然溝通交流,培養學生色彩觀察力。例如:以油畫風景寫生課為例,美術教師將色彩表現視為提高繪畫技能的本質性因素,結合繪畫訓練規律(即整體-局部-整體),規范學生繪畫步驟促使畫面關系出現有機聯系,提倡實時觀察風景畫面表現變化得出總體觀察結果,促使所獲取的觀察結果兼顧直覺性與本質表象視覺思維。
2.3樹立主觀意識
名言有云“藝術作品由心靈產生,是無法脫離主體創造的活動過程”,換而言之越是堅持自身繪畫個性不斷深入挖掘自身主觀意識則油畫風景寫生越能全面體現自身價值。由于油畫風景寫生無法脫離外在客觀對象,客觀上要求學生以全面觀察把握繪畫主體對象為前提條件不斷探索自身內在精神與客觀對象間聯系,一旦忽略探索聯系環節則阻礙雙方正常溝通難以進入全新的審美階段。同時,學生深入了解繪畫主體對象過程不止是自身情緒世界與形象思維不斷活躍的過程,更是主觀意識與客觀對象間相互感應構建雙向審美的過程,有助于形成飽滿充沛的繪畫意象。
3.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從現階段我國油畫風景寫生教學水平來看,部分院校過于重視室內教學錯誤將油畫風景寫生視為單一性色彩訓練手段及技巧練習方式,無法與其他課程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其自身作用。因此,相關美術教師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幫助學生從根源上認識到油畫風景寫生是不斷強化自身積累及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過程,做到持續積累、持續思考及持續探索,賦予風景寫生課程全新的教育價值,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充分發揮風景寫生課程的作用,為學生日后美術創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鄧懿清.論油畫風景寫生教學對高職院校藝術系美術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的重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7(09):141.
[2]黃慧中.我國高校油畫風景畫寫生教學探究——評《油畫風景寫生》[J].新聞與寫作,2016(09):116.
[3]黃慧中.高校油畫專業理論教學與方法研究——評《油畫風景教學》[J].教育發展研究,2016,36(Z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