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高年級記實習作對學生對教師而言,都是一個難點。小學生對于記實習作無從下手,主因是沒有充分領悟到習作的主旨——習作材料來源于生活。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教師要找出記實習作教學的有效策略,提升教學有效性,就要將習作的形式進行轉換,幫助學生將經歷的生活還原到習作中,并進行系統(tǒng)專項的訓練,從根本上引導學生做好記實習作,提高記實習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記實習作;有效性;策略
一、 引言
小學高年級在義務教育中處于關鍵的地位,其是對小學低中年級的鞏固與承接,也是為初中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且小學生到了高年級各方面的能力都相對全面,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想。在記實習作教學中,教師首先就需要重視學生的心理認知以及學生的實際生活,再通過之后的教學和系統(tǒng)性訓練,達到有效教學目標。
二、 轉換記實習作的形式和內容,提高教學有效性
記實習作要求的形式多變,內容也是十分復雜,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會覺得記實寫作會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攻克這難題的重心就需要對記實習作的要求形式和內容進行轉化,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增加記實寫作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記實習作的能力。
首先是記實習作要求形式的轉化。這種形式主要包括文章的構思和布局,文章的類型,文章中的修辭表達等等,這些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是十分抽象的。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對于形式上的教學開始逐漸發(fā)生變化:起先可以是形式的程序化,讓學生在習作中學會開頭,在中間段如何選取素材,如何結尾。這種形式上的程序化對于學生初學記實習作幫助較大,但過于僵硬,缺乏創(chuàng)造性,記實習作本來源于生活,也不能過于形式化,應適當使用。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形式上的模仿。這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作用更大。畢竟,任何學習都是從模仿開始,但是模仿也只能模仿一種構思,而不能搬抄模仿其中的具體內容。形式上的模仿并不可以完全攻克記實寫作的難題,并不能讓學生下筆的時候有內容可以寫。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形式上的轉化,可以從學生的心理認知出發(fā),對記實習作的形式進行顛覆性的轉化,讓記實習作的形式貼近兒童生活、游戲化,例如將文學性質的轉化為非文學性質的,散文性質的轉化為非散文性質的。
而這種顛覆性的形式轉化就意味著內容要發(fā)生相應的變化。記實習作的內容才是重中之重,任何形式都是為內容所服務,只有內容飽滿,文章才豐富。前面談到文學性散文的形式轉化為兒童化的生動有趣的非文學散文性形式,就意味著內容的轉變。這種形式和內容上的同時轉變,才可以讓學生領悟到習作只是一個表達自己想法傾吐心聲的需要,無須將自己的思維禁錮。
三、 還原兒童真實多彩的生活,提高教學有效性
文學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記實習作也是一個還原生活的過程。學生要順利完成一篇記實寫作,其還原生活的能力應比較強。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和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收集整理加工素材的能力,提高記實習作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校舉行運動會期間,會有許多參加比賽的同學,并且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同學們都會努力地進行訓練,同學如何犧牲自己玩耍時間,如何克服身體上的疲憊,如何維持好學習和運動會之間的平衡。教師可以讓學生描述運動會期間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想法、分享收獲。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收集素材,幫助學生歸納整理素材。例如在運動會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總結出自律、堅持、平衡、樂于助人等一系列的關鍵詞,也可以收集一些對人的描寫素材等等。之后,通過寫作還原運動會生活。這不僅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積累素材,而且?guī)椭鷮W生通過觀察他人,反省自己,進而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
教師也可以通過閱讀學生還原生活的習作,了解學生的想法以及性格特點,在之后的教學中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因材施教。針對大多數(shù)學生習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通過一些教學方式進行改善。例如從習作中發(fā)現(xiàn)有許多學生其實是很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由于性格原因,或不夠自信,或表達能力不夠強,和同學們的交流也不多。面對這一種情況,教師可以經過學校批準,帶領學生們去接觸大自然,創(chuàng)造學生交流的機會。例如組織一個爬山的活動,在爬山過程中,給學生分配各種任務,增加學生之間的聯(lián)系,并且在休息時,在放松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表現(xiàn)自己,可以表演節(jié)目,可以發(fā)表在爬山中的所見所聞。這樣,讓兒童生活——記實習作——兒童生活——語言表達緊密聯(lián)系,多方面有效地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四、 系統(tǒng)訓練與專項訓練整體結合,提高教學有效性
在學生觀察生活、收集生活素材的同時,必須及時讓學生進行記實習作訓練,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反思、改正,提升能力。畢竟,寫作不是生活中的隨口講話,有話可以寫的同時也需要進行語言文字表達的規(guī)范和美化。
教師應高屋建瓴,從年級、整冊教材習作教學要求入手,精心安排各階段各組習作的重點和要求,螺旋式上升,力求形成清晰完整有序的訓練小系統(tǒng)。還可以把全冊的文章與習作訓練分類,分出散文、說明文等,更要分出貼合兒童心理的想象文、寫人敘事記敘文、常用應用文等,進行系統(tǒng)的訓練安排操作,讓學生的語文功底更加堅實,提高記實習作的效率和質量。
記實習作小系統(tǒng)訓練還要與專項訓練結合,整體扎實推進。專項訓練,包括聯(lián)想與想象、抒情方式、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要充分利用課文素材,結合單元重點,讓學生從小到大、從細節(jié)到整體、從易到難的進行分類訓練。例如對于課本中關于父(母)親的文章,教師先讓學生學習課文描寫類的句段,之后通過回憶自己對于父(母)親的觀察,利用課文中的描寫方法,進行專項表述,最后形成篇章。這樣從句子出發(fā)到文章的整體構造,習作教學逐漸遞進和深入。
五、 結語
第三階段的記實習作,主要是考察學生的對于日常的觀察以及對于生活素材的回憶。習作過程中,最難的地方在于學生無話可寫。針對這情況,在記實習作教學中,通過不斷的實踐,改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還原生活的能力,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敢于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進行系統(tǒng)專項的整體訓練,達到記實習作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羅萍,楊春容.聚焦習作特質,精準設計支架——基于學生需求的習作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7(Z3):146-148.
[2]馮婭男.小學中段語文習作教學的現(xiàn)狀調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許杰,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圓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