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許多教育工作者出于提高教學質量的愿望,進行了合作學習的不同程度的實踐,而且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從教學管理實踐出發(fā),發(fā)現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組合作;問題;對策
一、 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
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核心概念界定,因為不同的研究者研究的方向不同,所處的社會背景不同,研究的對象也大相徑庭,所以不同的研究下對合作學習的界定也各不相同,從而產出了各種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
約翰遜認為,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協同努力,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和同行學習。
王坦定義:合作學習是學生在小組或者團隊中互相幫助,互相補充,各自都有明確的分工和合作,通過集體的力量來完成一個共同的任務。
本文形成了自己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小組合作學習是指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小組為單位,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互助學習,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與同伴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并以團體的成績作為評定獎懲依據的教學模式。
二、 小組合作學習現狀分析
為進一步明確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具體情況,本文設計了《小組合作學習情況調查問卷》。以LX中學為例,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分析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 師生缺乏小組合作意識
在課堂上,教師并不是很喜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授課。只有16.7%的教師認為這是教學的必要形式。而其他的教師不是認為這是形式主義,就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認為對學習沒有什么明顯的幫助。這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教師們對小組合作學習并沒有從心理上接受,這種意識還是比較薄弱的。同時,在學生的問卷中,學生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很有用,認真參與的只占17.0%,大部分學生是隨波逐流的性質,隨便參與,或者獨享自己的想法,不愿與人分享。又或者有的人愿意坐享其成,不認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認為只要有別的人認真就好了。這些都說明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設置沒有認真對待的態(tài)度,這就將影響課程的設置。
(二) 小組合作學習分組不夠細致靈活
教師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分組的時候,一般都會采用三種方式,但使用最多的就是前后座位就近原則這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可以節(jié)省時間,省時省力。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可以開始討論了。但是由于前后座學生的能力差異較大。有的就演變成了優(yōu)等生之間的表演,有的是成績相仿的同學之間的說笑。有的學習好的性格外向的就有很多的發(fā)言機會,他們思維敏感清晰,更容易有發(fā)言機會。
(三) 小組合作學習缺少互動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有16.7%的教師會告訴每一個學生學習任務,而33.3%的教師只告訴組長,44.4%的教師會選擇直接告訴全體學生,這說明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不是很多。教師提出問題后,沒有給學生足夠的去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還沒理解明白和透徹就開始了小組討論,而小組討論的時間又比較短,一般還沒把問題弄明白,還沒形成統(tǒng)一的小組意見,就要進行匯報了。所以說,小組合作學習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它要分工明確,要有互動交流,還要形成統(tǒng)一的意見來進行最后的匯報。如果時間不足,小組成員之間也沒有深入地溝通和交流,那只能說是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了。
三、 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對策
(一) 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觀
1. 提升教師的合作學習觀: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理解程度對合作學習的運行和效果起到直接的影響。而進行合作學習所采用的措施和行為,能夠應用到學生的學習上。要想使小組合作學習起到積極的效果,就應當加強教師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觀。
2. 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小組合作學習要發(fā)揮作用就要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主體地位。如果學生不愿意參與到小組合作中,小組合作學習也就無從談起,所以應當提升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 合理的分組策略
1. 異質小組:異質小組是專家學者非常推薦的一種合作學習小組構成模式,所謂異質小組是指小組內部人員構成具體情況存在差異性。合作學習小組組員人選可以根據學生的成績、能力、參與積極性、民族、性格、家庭、性別以及其他特殊需求進行分組,但是從班級層面看,小組內部成員是異質的,但小組之間整體上呈現出同質性。
2. 小組規(guī)模:小組規(guī)模需要根據學生能力和需求的多樣化以及教師輔導技巧等因素確定,而不是固化的四組或六組。這一問題上應該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小組數量應在教師控制范圍內,如果數量過多會導致學生等待教師而浪費時間的現象;二是小組人數要支撐起小組所從事的特定活動并不會出現“閑置”人員的情況。
(三) 小組合作學習的互動策略
1. 小組合作學習的生生互動策略:促進性互動是基于合作而產生的,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之間或小組內部都會產生,互動的內容包括認知、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還包括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行為規(guī)范等信息,方式可以通過交流、分享、研討等進行外部交流方式,也可是學生自身通過看、聽、想而進行的自我交流,促進性互動的作用最終體現在促進學生學習成績、合作意愿以及其他技能的提升上。
2. 小組合作學習的師生互動策略:合作學習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但同時并不否認教師的指導和幫助,師生互動也是小組合作學習互動策略的必要構成。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負擔起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對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水平。由于合作學習過程中問題可能會隨時出現,如果要確保合作學習的成功和效果,教師必須要發(fā)揮作用,憑借自身在知識結構、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優(yōu)勢,引導、幫助學生合作學習的開展。教師主動性的發(fā)揮目的在于保證學生主體性更為充分的展現,所以師生互動策略對解決小組合作學習相關問題意義重大。
四、 結語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和教學實踐的不斷豐富,小組合作學習還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不斷完善,使其從內容到形式在實踐中達到統(tǒng)一,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2]汪林,王俊超.小組活動的形與質[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5(5).
[3]鄧仕民.論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沖突與調適[J].教育探索,2015(6).
作者簡介:
王秋霞,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濟南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