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更應該通過課程內容所蘊含的道德情感,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小學語文課程內容中的優秀篇章,推動學生在潛移默化之間接受道德品質的熏陶,使學生在提高文化素養的同時,培養出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身心成長。本文主要針對如何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揮教學中的德育功能,提出建議并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德育教學
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功能的重要性
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旨在強調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部也根據報告規劃出了以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規范和文明禮貌,保護環境,愛惜資源,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形成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等良好品質為目標的中小學生德育教育標準,這在諸多方面都與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不謀而合。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若能根據課程教學內容,加強小學語文教育,將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合二為一,便可以間接或直接地將這一目標進行體現,使學生在學習豐富的文化知識的同時,也得到道德品質的有效提升。讓文化素質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相輔相成,使教師達成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既能發揮傳授知識的作用,又能夠展現立德育人的功能,力求讓學生將中華民族的高尚品德傳承下去。
二、 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揮語文教學德育功能的策略
(一) 發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教師應從細節處展開,將小的細節教育體現出大的道德目標。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素質教育的元素,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來說是最好的教學資源。小學語文教師要將課程內容深入研究,對課文全面了解,從小小的細節之處發掘出大大的德育教育內容,從而促進德育工作目標的良好實現。比如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半截蠟燭》懂得為了國家的利益應該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放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護國家機密,增強學生的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經過《慈母情深》的課堂學習,了解掙錢不易、給錢慷慨是母愛的深厚,支持讀書、崇尚文化是母愛的深刻,大愛無言、春風化雨是母愛的深遠。讓學生用心體會慈祥深刻的母愛,使他們學會以誠實、勇敢、善良來回報為孩子艱辛付出的偉大母親,懂得愛親敬長的深刻意義。其實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優美篇章,都蘊含了豐富的思想和情感,但它們都有同一個教學目標,那就是讓學生對于不同的文章都能夠擁有不同感受,從而培養學生不同方面的道德品質。
(二) 運用豐富教學手段落實德育教育目標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也在漸漸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創新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這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落實語文教學中滲透道德教育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教師通過豐富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學習,從而將德育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能夠更好地讓學生體會理解,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深刻印象。比如在學習《草原》時,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方式,將一些具有草原風景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圖片感受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和牛羊成群組成的牧場風光,體會蒙漢兩族人們團結友愛的和諧畫面。聲情并茂地給學生讀出身處草原的美好感覺,喚起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沉浸在課文中,去體會老舍先生遣詞造句的妙處,感悟課文背后所蘊涵的思想感情。教師通過利用文章中的情感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珍惜資源的文明行為以及熱愛人民、和諧團結的道德品質教育。使學生輕松地理解課本內容,深刻地受到道德品質教育,從而實現道德教育和文化素養的雙重提高,最終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三、 巧設課下作業,將德育教育滲入生活
語文課程來源于生活,更是生活的真實反映,所以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將課程教學目標和社會生活緊密相連,才能加強德育滲透效果。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寫作水平,對學生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模式,不考慮學生的綜合理解程度,更不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形成道德缺失,造成學生性格失衡。因此,教師應積極響應十八大“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號召,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讓學生先學會做人,再進行學習。將德育教育滲入生活之中,
由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后寫作之中。比如,在學習完《將心比心》之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清潔道路垃圾、遵守交通規則,體會清潔工打掃城市衛生的辛勤,明白警察叔叔的辛苦。然后,讓學生再進行寫作,使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逐漸提高,更能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在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鑒于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善于利用課程內容的傳統文化元素,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德育功能發揮到極點,為學生創造一個優秀的人文素質氛圍,使學生時刻都能受到文化素養的熏陶,從而培養出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磨礪出學生的堅強意志,樹立起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讓學生得到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繆華莉.淺議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途徑[J].亞太教育,2016(01).
[2]顏峰.試述小學語文教育滲透人文素養的培養[J].才智,2014(17).
[3]許曉放,張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文的德育因素分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06).
作者簡介:
李燕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林圩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