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當前的考試中,“看圖說話”這一題型遍布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不論語文、數學還是英語,都能看到關于看圖作答的身影。所以,從小鍛煉學生的看圖識圖能力顯得愈發重要。本文通過分析小學作文教學現狀,探討不同年級經典繪本的運用方法及作用,希望能提高學生整體的看圖能力及作文水平。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經典繪本;作用
引言
經典繪本是兒童文學中重要的藝術瑰寶,對培養兒童的藝術鑒賞力、文學修養、開發兒童的藝術創造力、教育兒童生活學習等方面都有著積極作用。如今的小學作文常以看圖說話作為作文題目,教師們應更加注重經典繪本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作用,讓小學作文教學更為多元化、有趣味性,并得到高效的學習。
一、 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一) 程式化教學普遍存在:盡管素質教育已經施行多年,但考試制度并未有太大的改革,很多家長仍以成績定輸贏,導致學校和老師為了讓學生考高分,仍運用應試教育中的程式化教學。尤其語文考試中占分比最高的作文,老師更是給不同的文體列出了“高分模板”——議論文的“總、分、總”三段論,記敘文“萬用模板”,甚至散文也有如何點題、如何立意、如何結構等成套的方式方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提高了學生的成績,但文章千篇一律,毫無亮點,只能以“規整”來形容。久而久之,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被扼殺,所有孩子的思維方式都趨于一致化,未來的社會發展也很難創新與多元。
(二) 難以形成藝術化語言:語言是門藝術。每個人表達思想的方式不同,運用的語言也就不同,遣詞造句必然也不盡相同。但如今很多小學語文老師為了規范學生的用詞,不僅在語法上進行嚴格的統一,更在遣詞造句上進行統一。如“花紅柳綠”不能寫成“柳綠花紅”,“春光燦爛”不能寫成“春光明媚”但可以寫“陽光明媚”,“茂盛”“繁茂”只能形容植物……統一化的用詞讓學生過于死板,很多詩意的語言被批病句,讓這些天生的詩人成為只會應付考試的考試機器,無法體會到語言的美與語言的藝術。
(三) 忽略精神力量的傳播:作文應該是一個人表達思想的有力武器,是可以承載其精神力量的途徑。但當前的教育方式讓學生“為了寫而寫”,或“為了考試而寫”,完全背離了文章“為了表達自我而創作”的初衷。
同時,小學教育應培養學生最基本的精神世界,而并非只是讓他們考高分。作文應承載培養學生理解愛、學會愛的能力,讓學生有一個表達自我的窗口,但這些在當前教育中都被忽視掉了。本該形成自我觀念的最佳時期,學生們的文章卻充滿了華麗的辭藻與規整的格式,幾乎完全沒有自我意識的體現,沒有對世界的不同看法,甚至沒有對社會與周圍人的愛意,干巴巴的文字沒有生命力。這是我們目前小學作文教育最為失敗的地方。
二、 經典繪本在不同年級的運用及作用
(一) 低年級各門課程大量運用,激發興趣培養語感:繪本圖文并茂,用簡單易懂的話語和生動形象的圖畫來表達具有深刻人生道理的故事。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能讓他們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對寫作產生興趣,同時在不知不覺間培養了語感,積累了知識。
所以,低年級的作文教學應該以經典繪本為切入點,通過這些他們感興趣的故事,帶領學生進入寫作的大門。學習任何一門知識和技能,都要先從模仿開始,而經典繪本中簡單有趣的語言,正是學生們最好的模板。同時,其他課程的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中適量引入繪本,提高學生們的識圖能力。
(二) 中年級目標式融入語文課堂,提高能力嘗試創新:通過低年級大量的閱讀積累,升入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創作技巧,但他們還不能獨自進行很好的創作。所以,中年級的作文教學中所選取的經典繪本,應抱有更強烈的目標性,才能讓學生形成自己明確的寫作方向,寫作能力得到長足的提高。同時在長時間欣賞到想象力豐富的畫作后,能夠大膽創新,將以往一成不變的書寫模式打破,得到寫作的新鮮感與樂趣。
如經典繪本《大象湯》,故事開頭制造了懸疑,隨后慢慢鋪陳,最后進行翻轉,然后是一個合家歡式的大結局。這就是我們平時寫故事最普遍的一種模式,但要如何在固有模式下翻出花樣來,就需要想象力加持了。而這就是老師需要教會學生的重要技能。
(三) 高年級注重課下積累,改變寫作模式,豐富創作資源:高年級的學生課業逐漸加重,為了完成課標要求的任務,很多老師會忽略掉課堂氛圍與學生的學習狀態,但也會在悶頭趕進度的同時,發現學生的積極性已大不如前,苦惱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經典繪本可以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在教會學生寫各種文體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看經典繪本的課下作業,尤其是很多沒有文字的繪本或不按套路出牌的繪本。幫助學生突破沉悶的學習,找回他們逐漸被社會打磨掉了的想象力,拓寬思考問題的角度。這樣,他們在寫作時才能有更多新奇的點子和豐富的創作資源,找到表達自己的欲望。
如經典繪本《大樹上的難題》,其創作目的就是因為作者因“沒有人相信我所做的事”而感到困惑。這本獲獎無數的繪本并沒有講什么大道理,但所有讀過它的人都會因不可思議的想象力而捧腹大笑——為了救掛在樹上的風箏,小男孩把貓、房門、水槽,甚至是來收水費的工人都扔上了樹,可還是沒能把風箏打下來。學生如果能在平常寫作時,有這樣的想象力與樂觀精神,讓沒喝干凈的牛奶瓶變成藍天白云,讓石頭音箱變成害羞的靈魂歌者,讓石獅子垃圾箱變成因貪吃而鬧肚子的搗蛋鬼……那么,他們的精神世界一定會五彩繽紛,他們對于寫作也一定能保持熱情。熱情與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
三、 結束語
我們常說“三歲看八十”,就是說明了兒童時期的經歷和思想對人一生的重要影響。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融入經典繪本,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寫作和鑒賞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對寫作的興趣,讓寫作成為他們表達自我的一種工具,幫助他們未來的生活更加美好愜意。
參考文獻:
[1] 莫婉瑋.如何發揮小學生純真思維在寫作中的作用——小學作文教學之我見[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創新,2014.
[2] 周發群.新課改下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之我見——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質量的途徑[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2).
[3] 蘆仰清.淺議兒童經典繪本讀物對小學作文教學的作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17).
[4] 朱秀玲.領著孩子與繪本親密接觸——淺談利用圖畫書進行習作教學的策略[J].新作文:小學作文創新教學,2015(6):24-26.
作者簡介:姚雅論,福建省晉江市,晉江市青陽街道普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