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閱讀教學來說,既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問題之一,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呢?通過“讀”的方式強化小學語文語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學語文語篇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面分析了小學語文語篇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語篇教學
語篇指的是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交流過程中的一系列連續的語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從功能上來說,它相當于一種交際行為。總的說來,語篇由一個以上的語段或句子組成,其中各成分之間,在形式上是銜接的,在語義上是連貫的。語篇教學是相對于以詞匯和句子結構為中心的教學而言。語篇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獨白,它包括書面語,也包括口語。縱觀現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盡管從總體上來看,語篇教學已經被廣大語文教師所熟悉,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問題,究其原因是教師缺乏對語篇教學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導致語篇教學的應用體系不夠完善,因而無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參與教學改革和創新,努力使語篇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一、 小學語文語篇教學的應用價值
語篇教學作為閱讀教學的一種創新性模式,由于是相對于句子、詞匯教學的創新性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因而應當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對于小學語文語篇教學來說,由于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因而對于促進閱讀教學的深入開展具有很強的價值。語篇教學已經從傳統的一句、一段的教學模式向整體層級轉變,這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整體閱讀意識和閱讀能力,使學生對語感的整體把握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會使學生的閱讀模式發生深刻的變化,從“碎片式”閱讀向“整體式”閱讀轉變,對于培養學生未來的閱讀意識和閱讀方式都具有重大價值,因而應當更加高度重視語篇教學模式的科學應用。
二、 小學語文語篇教學的應用方法
由于語篇教學的重要價值,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可以有效地應用,但由于小學生的自制能力以及思維能力不強,因而在應用語篇教學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采取科學的方法,確保語篇教學取得更好地成效。
(一) 要通過“通讀”培養學生的感受力
在小學語言閱讀教學中開展語篇教學,至關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語篇整體感受力,這就需要引導小學生“通讀”語篇,使學生能夠在通讀的基礎上構建語義圖像,進而使學生把握語篇的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進行科學的設計和創新,特別是教師要發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化對學生的指導和引導,使小學生能夠融入語篇當中,切身感受語篇。比如我在進行語篇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增強學生的感受力,首先要帶著感情對語篇進行“范讀”,同時還要強化“范讀”的感染力,使學生在收聽的過程中能夠有一個大致的理解,進而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此基礎上為了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感受語篇,我還科學設置主要問題并且進行創造性的“復述”,學生有了大致的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在通讀全文后,以“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秋天的雨”為題,帶著學生細細欣賞了楓樹、田野、果園中的果樹和菊花的優美景色,從秋天的雨帶來色彩中去引導學生感受秋天的美麗、豐收、歡樂。這樣的教學既能把握整體,又能實現局部突破。
(二) 要通過“精讀”培養學生的理解力
要想使語篇教學更具有深度和廣度,除了要培養學生的感受力之外,更高的層次則是要在培養學生的理解力方面下功夫,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對語篇進行“精讀”,使學生既要理解語文形式的“言”,更要理解語文內容的“義”,使其能夠形成統一體,進而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理解力。在具體的語篇教學過程中,我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理解力,主要從體式導、元素導、篇意層三個方面狠下功夫,并且使三者具有很強的內在聯系性,但所有這些都要求學生進行精讀。為了能夠培養學生“精讀”的習慣,我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比如在我進行“范讀”之后,我還帶領學生進行“朗讀”,引導學生掌握“主體”,并且對氣象、事象、物象、景象等進行深入的分析,學生分析了不同的元素,進而使學生對語篇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如在教學《荷花》文中“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這段時,便可以引導學生帶著欣賞的態度,通過“精讀”讀出“挨挨擠擠”的感覺,以歡樂的語調讀出“碧綠的大圓盤”“冒出來”,使學生有如親臨其境的感覺,在體驗式的“精讀”中提高審美情趣,同時又完成了知識內化。
(三) 要通過“品讀”培養學生的審美力
“欣賞文學作品”是“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在開展小學語文語篇教學的過程中,最高層次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力,而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力,必須通過“品讀”來完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達到這一教學層次,我高度重視培養學生“品讀”的習慣,通過引導學生體驗細微處、構建語義場、比較異同點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品讀”的習慣和能力,我還積極推動語篇教學模式創新,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通過“提問”的方式,對于一些具有很強審美特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提問,盡管一些學生的回答比較膚淺甚至出現了錯誤,但我也沒有進行制止和批評,而是因勢利導的進行分析,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教學方法的創新。作為一種具有較強系統性和科學性的閱讀教學模式,語篇教學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小學閱讀教學當中,但一些教師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還缺乏有效的改革和創新,傳統的“詞句”教學模式仍然沒有轉變,必然會制約語篇教學的科學應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應用語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通過“通讀”培養學生的感受力、通過“精讀”培養學生的理解力、通過“品讀”培養學生的審美力,真正使語篇教學在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方面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顧偉球.語文教學中另一種語境的生成[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7,(7):88-89.
[2]谷愛梅.在語文閱讀課視角下觀小學英語語篇教學[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7,(6):37.
作者簡介:
蔡桂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綏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