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障學生具體表現在對知識的認知、學習中邏輯思維能力極低;并由于思維發展不成熟,他們對某一事物存在瞬時記憶、瞬時遺忘的狀態,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為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本文主要就“智障生語文閱讀”做研究,討論如何讓智障生更加順暢、流利的學習語文,改變對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認識,盡可能地轉為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關鍵詞:智障生;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
親身體驗的簡稱為體驗,也叫體會。從教育角度講,體驗式教學以“在體驗中發展”為指導思想,學生主體發展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一切體驗活動實施的著眼點。教學的關鍵是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作為主體去體驗,在體驗中完成學習對象與自我的雙向建構,最終實現主體的主動發展。總的說,體驗式教學具有三個主要特點:其一是促使學習者發揮主動精神,成為教學參與過程的主體。其次是具有親歷性、個體性的特征,也就是讓學生從事系列活動中建立感性認識,獲得知識,形成價值判斷。其三是講究學以致用,即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成功地運用于活生生的現實實踐當中。
新課程背景下,隨著改革逐漸推進深化,新課程、新理念、新方法呼之欲出。智障生是一個特殊群體,當前特教教育教學的改革也刻不容緩。而在對有智力障礙的同學時,教授語文知識應轉變“光寫不讀”的狀態,保持“寫和讀相互聯系”的狀態,多讓他們體會到生活實踐當中去。強化語文閱讀教學和生活感知之間的聯系,使其增加對生活感知的直觀形象,加強學生的理解程度。生活實踐能力的提高,說話表達口語的能力也會有所增強,其語文能力更會有所提升。
一、 構建體驗式教學的結構美
智障生大多無法簡單有效的思考,語言表達不流利,所以學好語文的閱讀能力是它的關鍵,它在特殊語言學校中有非常高的地位。尤其是實施體驗式教學方法,開設語文閱讀優美的體驗式課堂,那如何建構語文課堂的“結構美”呢?首先,應該是內容優美。教師通過選擇一些優美的文章,激發智障生感受到其中的知識內涵美。比如,閱讀《林海》,閱讀文章,得知其語言優美、清晰;閱讀作者,來講解其生平事跡,使學生能夠設身處地的思考這篇文章;閱讀多媒體上的錄音和文章,向有障礙的孩子們展示另外的一片天地。老師耐心的引領著孩子們一起閱讀相關的課外內容,學習和了解其文字和內容的深刻含義。其次,形式美。由于生理上的殘缺,有礙于孩子的記憶力,所以在學習完知識章節后,就應該進行相關的習題演練,可以幫助鞏固和回憶所學知識。再次,板書美。黑板上書寫著的板書,也是營造課堂結構美之一,是無聲的語言,是教學中的明目。由于生理上的障礙,所以他們的主動性較差。而字跡工整、布局結構有序的板書,能夠讓學生們無意識的進行模仿,像是一首好聽動人的音樂,引領著學生們閱讀其間的音符。
二、 拓展空間,把語文閱讀融入生活
要想提高智障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要解決學習中的枯燥和不耐煩,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把語文閱讀融入進生活空間和學習內容中。讓生理上有障礙的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深化對語文教學內容的理解。比如學習《理想》這篇文章,詩人在詩中贊揚理想的意義,談論理想的飛車,尤其是最后一節說:“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教師領著同學閱讀完這篇文章,引用生活中去,這首詩不僅能夠看作大理想,還有小的理想。比如,每天要回家幫助父母做一件事、每天回家看兩個小時的書、每天盡量做一件好事等等。其次,把閱讀和校園生活也聯系在一起。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不穩性,智障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在學校發生的事能夠盡量生動形象的敘述下來,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提高有著很大作用。比如多設計一些練習口語表達能力的活動,以校園內發生的好人好事為素材,要求闡述一件自己所了解的好人好事。又或者在新聞節目上看到的時事,在課堂上把它講出來。要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心理上的內容,了解身邊發生了什么事,多多思考,而不是“牛勁到底”。
三、 營造體驗式教學的良好環境
所謂體驗式教學,就是讓心理或生理上有障礙的孩子們能夠親身實踐的去學習,它不是隱藏的,它是讓孩子去體會、去發現。尤其是對于智力有障礙的孩子們,周圍環境的好壞最為重要,語言、神態、板書等都是包括在課堂氣氛里面的。所以營造一個好的課堂氣氛,是實施體驗式教學的關鍵。首先,課堂上設置問答有序的環節。比如,讀完一篇文章后,先讓學生自行討論。然后老師提出幾個問題,學生通過閱讀文章選段來回答。其次,在游戲活動中滲透學習。因為游戲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較強吸引力,智障生更是如此。所以,教師可以將語文學習融入游戲活動中,引導學生在游戲之中學習語文知識。但是一定要選好游戲項目,不能過多游戲或者無用游戲。比如,借助多媒體手段進行“小蝌蚪找媽媽”小游戲活動,將易混淆的字形成詞組。屏幕上,每一個小蝌蚪都背著一個易混淆字,要求學生尋找小蝌蚪的媽媽――背著另一個字的青蛙。大家都聚精會神地尋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參與性,游戲過程中還強化了易混淆字的辨別效果。最后,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不僅僅是由老師和學生構成的,更是需要家長與教師的密切合作。比如應階段性舉行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訓。上述方法都必須是通過智障生親身實踐實施的,這可謂是體驗式教學的宗旨之所在。
體驗到的東西最真實,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使智障生可以隨時回想起曾經親身感受過的生命歷程。相對于“認識閱讀”的體驗式閱讀,著重在于通過智障生自身的探索與實踐,形成獨特的生活經驗,并借此構建知識。作為一名特教語文教師,如何切實有效改善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方式,使智障生在閱讀中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自信起來,讓他們更容易融入社會群體,成為社會的一名成員,這是一個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趙紅梅.智障生語文教學模式初探[J].快樂作文,2011,(4):150.
[2]潘雅萍.立足生活實際,促進語文教學——智障生語文學習生活化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A版,2011,(3):122.
[3]張君松.語文閱讀體驗式教學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12):78.
[4]賀非非.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及其建構[D].華中師范大學,2015.
[5]姜亞南.小學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探索[D].重慶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蔡文濱,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