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的全面到來正在改變人們日常生活的原有狀態,而大學生作為社會當中接受新事物較早、較快的群體,受到這種影響最為直接。但是互聯網在帶給大學生各種關于訊息、知識的新鮮感同時,其潛在的隱患與弊端亦在大學生身上日益凸顯,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誠信道德的失范問題。換言之,在“互聯網+”時代這一宏觀背景下,身為大學教育工作者,該如何推動高校誠信教育的發展,已經脫離教育本身的范疇,更成為倫理、心理甚至信息科學等各個領域共同關注的重要話題。
關鍵詞:互聯網+;大學生教育;誠信教育;教育策略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普及,網絡在大學生中的覆蓋面愈發廣泛,這一方面促使大學生能夠依托互聯網接觸新鮮、前衛與世界接軌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影響到其日常行為。縱觀近年來的新聞熱點,大學生就業、在校信貸過程中所暴露出的誠信缺失問題屢見不鮮,這無疑為高校誠信教育敲響警鐘。
一、 互聯網+時代下當代大學生誠信問題的特征
(一) 互聯網世界中的道德缺失
多數大學生在網絡上的交流、下載、評論行為都是“匿名式”,且與現實生活中的行為存在著“非統一性”,因此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他們意識不到互聯網中的道德約束,會將網絡視作完全割裂現實生活的“自由空間”,甚至于口無遮攔、無所顧忌,將人性中自私、自利的缺點完全暴露出來。
(二) 互聯網世界中自我約束能力的弱化
普遍意義上來說,大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其自我約束能力普遍性較弱,尤其是當網絡環境無法對其行為上的管控,讓大學生將互聯網視為自由自在的空間時,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會變得更加薄弱,甚至出現無法遏制的沖動和不負責任的行為,而這也是導致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誠信問題日漸突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 互聯網世界中的網絡違法行為的日漸沉重
作為互聯網的主要使用者,大學生對于網絡環境亦習以為常,但是當大學生主觀性地認為互聯網不存在法律約束時,其就會增生互聯網行為不會產生道德責任的意識,從側面增加了互聯網違法行為的可能。可以說,互聯網違法是融合違法犯罪和網絡技術的行為,目前主要包括網絡金融詐騙、網絡資源竊取、不法商品交易等,因網絡誠信的喪失所導致的違法犯罪行為,已經超出校園道德建設領域,甚至“升華”為社會安全問題,相關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以免產生更為惡劣的影響。
二、 互聯網+時代下當代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路徑
基于目前大學生在“互聯網+”這一時代背景下呈現出的誠信問題,筆者認為當前高校誠信教育問題應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
(一) 建立健全當代大學生網絡信用機制
筆者在前文中提到的大學生誠信問題案例主要涉及經濟方面,但事實上目前高校中存在較為普遍的另一類誠信缺失問題反映在學術方面,如論文資料剽竊、考試作弊等。而建立健全的高校網絡信用制度,有助于適度提升大學生在“互聯網+”環境中的誠信水平。具體來說該制度主要包括這樣幾部分內容。
第一,建立學生作業與論文管理檢測系統,提高學生日常作業與論文的原創性。利用互聯網內部的審核機制與網絡技術,將學生的作業、論文與網絡資源進行對比,檢測其中的粘貼復制、同時亦檢測學生彼此之間內容的相似性,有效遏制抄襲和作弊狀況的發生。
第二,建立校園誠信一卡通,將圖書借閱、學費繳納、助學貸款等進行統一綁定,綜合評估。大學生日常借閱圖書、保管和及時歸還,學費定期繳納等可以進行誠信積分,積分可以作為大學生在校表現的一項成績納入個人信用檔案當中;同時積分還可以作為校內誠信助學貸款的評判標準,作為學校內部判斷是否發放助學貸款的參考對象。
(二) 開展形式多樣的網絡誠信教育實踐活動
隨著當前我國高校課外活動的逐步推廣與落實,將誠信教育納入到課外活動當中也逐漸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和重視。例如,傳統以“誠信”為主題的展覽、班會、社交、閱讀等活動,在高校內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但除此之外,在網絡環境下,高校內可以將誠信教育活動與網絡科技展開有效結合,同時將大學生納入其中,提高其自主誠信意識,例如建設網絡考場,無人圖書館等。
(三) 完善大學生校園網絡文化管理制度
對于任何人而言,網絡都是一把雙刃劍,因此構建有效的校園網絡文化管理機制,促使其能夠沿著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生成民主、法制和科學化的校園網絡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明確校園網絡文化管理領導機構,完善內部工作機制,落實相關責任人。高校需要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清晰掌握校內網絡文化發展形勢,通過有效研究和總結,分析得出適于本地的文化管理制度,通過建立網絡文化管理隊伍,來落實文化管理工作。
其次,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管理制度,要促使大學生在校園內充分意識到在校期間的誠信行為與個人的信譽度息息相關,是日后走向社會應聘的重要檔案資料。學校內部可以將學生的自然情況,每年評優情況及入學后的信用歷史(包括圖書借閱、學費繳納、助學借款等)納入信用檔案當中,通過有效的計分規則,將學生的信用狀況進行評估,并以合法途徑向校內公開。
最后,建立校園內部網絡信息篩選系統。通過網絡信息審核系統,確保大學生在校內所能接收到的網絡信息全部健康、有益身心,針對校內有意發布不良信息的學生,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甚至必要的懲罰。
三、 結論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給大學生成長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身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格外重視網絡環境下的高校誠信教育問題,注重利用互聯網構建高校信用機制,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水平。就目前我國高校已經生成的誠信教育形式來看,結合互聯網的誠信教育面臨創新、面臨豐富,豐富校園網絡誠信教育形式、完善大學生的校園網絡文化管理形式,是時代所需,更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陳達.論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誠信教育[J].人力資源管理,2017(11):323-324.
[2]王曦.網絡環境下大學生誠信問題及教育對策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5:21-25.
[3]陳婧.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的三維構建[J].市場周刊,2016(10):90-91.
作者簡介:
張營營,助教,浙江省寧波市,寧波大紅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