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民航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出現了航空服務類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高職航空服務類專業因此越來越受到師生的廣泛關注。航空服務英語作為ESP的分支,也逐漸受到重視。本文將任務型教學法引入到高職航空服務類專門用途英語(ESP)的教學中,先從ESP 和任務型教學法的定義和特點出發分析該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提出基于任務型教學的高職航空服務類專門用途英語(ESP)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建構,以期提高高職航空服務類學生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和自身綜合能力,并提升航空服務類ESP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任務型教學;專門用途英語;航空服務類
隨著世界經濟和貿易的全球化發展,各國的經濟、文化、政治和社會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國與國之間往來越來越密切。這使得我國的民航運輸業在近幾年迅速地發展,而我國開設航空服務類專業的高校并不多,因此每年培養的航空服務人才數量根本無法滿足目前社會對其的需求,航空服務類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日益突出。因此,航空服務類專業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為了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許多高職院校都增開了空乘專業等航空服務類專業。航空英語是高職航空服務類專業的主干課程,航空英語作為ESP的分支,是為航空業服務的英語,也日益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重視和關注。
一、 ESP和任務型教學法的定義及其特點
專門用途英語的英文為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簡稱為ESP。專門用途英語是針對某種特定的學科、特定的職業或者特定目的的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這類英語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在特定的職業環境下或者在特定的專業領域里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和語言交際的能力,如商務英語、旅游英語、醫學英語等。專門用途英語與相關職業和專業領域聯系緊密,以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學生活動為中心,具有針對性非常強、教學目標明確和實用性強的特點。
任務型教學法的英文為Tasks-base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該教學法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根據教師創建的語言學習任務,在任務的驅動下積極主動地利用學習資源進行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相關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語言實踐學習活動。任務型教學法的特點是以實用主義為基礎,以任務為中心,主張學生在“做中學”和在“學中做”,并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的時候,注重根據現實工作場景和生活情境來設計實用和熟悉的任務,以此來激發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參與任務,與小組成員進行互動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協作共同完成任務,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相關專業英語的運用能力。這種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教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形成了以完成任務為目標,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互動式多維教學方式。
二、 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高職航空服務類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中的必要性
2012年出臺的 《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交通運輸大類)(試行)》把航空服務類專業的教學目標明確為:具備較強英語語言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并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為旅客服務。可見,高職航空服務類專門用途英語(ESP)不僅需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還需要學生具備高質量的航空服務能力,以此來滿足航空服務業就業崗位的需要,培養出社會急需的高素質、高水平的航空服務人才。如何在高職航空服務類專門用途英語(ESP)教學中將這兩者進行有效的結合,這對航空服務人才的培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將任務型教學法引入到高職航空服務類專門用途英語教學中,正好符合這類人才培養的要求,能真正起到既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又培養學生航空服務實踐能力的作用。
1. 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高職航空服務類ESP教學中,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高職航空服務類ESP任務型教學法教學中,教師在真實崗位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將課程的內容劃分為相關的具體任務。學生在完成具體、形象的任務和解決遇到的問題過程中進行學習,學習的目標非常明確,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積極性,并能很好的引導學生運用已學到的知識和能力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進行新的知識建構和能力的培養,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2. 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高職航空服務類ESP教學中,有利于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航空服務能力的有機融合發展,促進高質量專業型人才的培養。
在高職航空服務類ESP任務型教學法教學中,任務的設計一般以學生未來的崗位環境和工作情境為基礎,強調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語言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在此類工作任務完成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航空服務專業學習中促進學生的語言運用和實踐,有效地將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航空服務能力的培養有機結合,促進人才培養的專業化發展。
3. 任務型教學法運用于高職航空服務類ESP教學中,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水平。
在高職航空服務類ESP任務型教學法教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整個過程的中心,教師已不再是教學過程的中心和主體,教師只是任務的設計者和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學生通過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與教師積極互動的過程中自主地運用語言進行探索,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對新知識進行建構,最終熟練地掌握語言知識和專業知識的運用與實踐,并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提升人才的水平和質量。
三、 基于任務型教學的高職航空服務類專門用途英語(ESP)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建構
1. 根據高職航空服務類專業學生的特點,以航空服務崗位要求為依托,設計既科學又操作性強的多樣化任務。
高職航空服務類ESP任務型教學法教學的關鍵是任務的設計。教師需要根據高職航空服務類專業學生獨特的特點,詳細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機,并以他們未來就業崗位的具體要求為基礎,來設計既科學又操作性強的多樣化任務。只有這樣的任務,才能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學生才可以通過完成相關的任務來實現他們知識、能力和素養的培養目標。因此,在任務設計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四點:第一、任務設計前應做詳細的調查,了解航空服務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和目前該專業的就業現狀,根據就業崗位的需求和該課程的關鍵點,設計跟實際工作相關、可操作性強的任務,完成此種任務有利于學生進行相應的知識建構和應用能力的培養。第二、任務的設計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從具體任務逐漸過渡到抽象任務,以便于學生容易接受和掌握,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來達到語言學習與應用的目的。第三、任務的形式盡量靈活且多樣化,以此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有利于將難度大的任務用合適的形式展現,便于學生容易理解和完成。第四、任務的形式設計盡量安排學生在“做中學”,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既能達到學生的知識積累,又能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第五、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允許學生犯錯誤。任務完成的過程就是學生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犯錯誤和糾正錯誤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嘗試,學生的能力才能最終得到真正的發展。嘗試的過程中犯錯在所難免,如果將學生犯錯誤納入最終的考核范圍,將勢必會阻礙學生任務的嘗試和能力的發展。
2. 在任務型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維提供空間,教師則根據情況及時進行適當的指導,處理好學習主體和教師指導之間的關系。
高職航空服務類ESP任務型教學中,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體,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獨立思維的空間。而教師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適當的時候教師給學生進行指導和建議。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指導之間的關系,這對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為主體的局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中心,鼓勵他們進行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能獲得比較好的學習效果,并減少對教師的過度依賴。第二、教師已不再是傳統教學中的一言堂教學,也不再是教學的主體,而是任務的設計者和任務執行過程中的指導者。在任務進行的過程中如果學生遇到了困難或者任務進行的方向出現了偏差,教師應及時引導和適當指導,確保任務的有序進行和效果的發揮。第三、在任務結束后,教師應進行系統的總結、評價和補充不足之處。在任務完成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提煉和歸納的能力比較有限,他們難以將知識系統化。在任務完成后,教師需要對知識點進行補充、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建構專業知識體系。同時對小組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點評,公正、客觀地評價各組成員的優點和不足,有利于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弱點并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
3. 引入互聯網技術進行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并將課堂教學和實訓操作相融合,建立高職航空服務類ESP立體化教學模式。
在高職航空服務類ESP任務型教學法教學中引入互聯網等信息化技術,將線上和線下教學有機結合,這可以增加任務呈現的方式,讓課堂教學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將課堂教學進一步延伸到實訓操作,有助于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強化并將其內化為自身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最終形成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在立體化教學模式建立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四點:第一、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用圖像、聲音和視頻等多種形式來呈現任務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快速地了解具體的任務并融入到真實和具體的任務情境當中。第二、通過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建立智慧課堂等課堂信息平臺,進行任務的布置和相應微課、慕課的上傳,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及時掌握任務的進展情況,根據不同情況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第三、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信息平臺、微信或者QQ進行作業布置、作業批改、在線指導和在線答疑等教學活動,實現線上和線下教學,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的有機結合。第四、利用校內和校外的航空實訓基地和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到實踐的機會,不斷提高自己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
4. 完善高職航空服務類ESP任務型教學的多元評價方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成就感,進而促進任務型教學效果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
在高職航空服務類ESP任務型教學法教學中,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對整個過程進行指導和監控。針對這種強調過程的專業課程,僅僅使用考試來進行終結性的評價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合理的。在這類課程的學生評價中,最看重的是學生在整個任務完成的過程中的表現。因此在此類課程評價方式中應重視過程評價,根據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過程表現、小組合作情況、回答問題情況和解決問題情況綜合進行形成性評價,最終形成多種考核評價方式,建構動態的、科學的和合理的評價模式。以此來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同時學生能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做出調整,最終達到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學質量提高的目的。
四、 結語
可見,基于任務型教學的高職航空服務類專門用途英語(ESP)立體化教學模式通過科學的任務設置和實施,實現課程線上和線下教學,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的有效結合,具有科學、合理、實踐性強的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和積極性,也有利于促進他們專業英語綜合素養和航空服務素養的有效提高,使他們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高質量的航空服務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曉芳.ESP理論下的高職航空服務英語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5(7).
[2]張坤,陸遙.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ESP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4).
[3]程衛.醫藥衛生類高職院校大學英語ESP課程任務型教學模式研究[J].校園英語,2014(6).
作者簡介:
付娜,江西省南昌市,江西制造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