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發展,當前高中地理教學也呈現了新的發展趨勢,教學理念與教材內容也在不斷地改革創新。在高中地理新教材中,每一節的課程都會設有活動內容,有助于提供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系統,結合當前人們的生活與生產實際是地理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活動教學與其他地理知識都存在著一樣的問題——怎樣開展活動教學才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淺要分析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系統,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希冀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拓展延伸,使學生能夠進行高效學習。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學內容;學習興趣
一、 引言
高中地理新教材,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在每節課的后面都設置了活動內容,活動有鮮明的操作性與啟發性,能夠為師生探討交流創造條件,有助于突出學生運用思維能力來進行地理分析與考慮。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活動形式,與以往的課后思考習題有一定的差距,活動內容較多,涉及地理實驗以及參觀和調查、資料收集與整理等。所以教師在進行地理新教材活動,教學上應當加強方法的靈活性,通過創新教學方式來展示地理新教材的重要內涵。
二、 利用新教材活動內容進行輔助教學
高中地理新課標教材中有大量的活動內容,具有鮮明的啟發性與操作性,教師可以根據教材活動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聯合教材內容,開展不同的探究活動,有助于創設不同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活動”起來。當前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能夠輔助地理教學,與教材內容緊密相連,通過對圖片以及文章的分析理解,進行提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教師進行正確地引領和幫助,可以做出讀圖指導等,使學生運用地理知識進行分析,學習活動內容,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新教材活動能夠對地理教材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例如:“以你的家鄉為例,說明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通過開展定向問題,有助于學生聯合課本內容,找到已學過的案例進行解答,對于這種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布置成課后作業,學生能夠加強對課本的掌握程度,有助于理解并加強教材內容,在上課時認真聽講,結合活動內容進行知識鞏固。
三、 利用活動內容,進行地理圖解分析
通過活動中直觀的圖示觀察,學生能夠根據所學到的地理知識原理,闡述事物形成的原因。教師可以利用活動內容,根據地理圖解,有效地指導學生分析并掌握圖中所隱含的知識,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教師指出圖例中的重點,并做出簡單的提示,布置課后作業,學生能夠自我分析總結并整理出答案。在此過程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地理的眼光發現問題,并分析解決問題。通過活動內容的訓練,能夠培養學生讀圖與識圖的技能,在考試過程中遇到看圖分析時,能夠熟練地解決問題。
教師結合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動內容,引領學生進行地理圖解分析,有助于學生增強思維邏輯能力,能夠鍛煉學生的看圖能力。傳統的地理學習,學生只能夠根據死記硬背來增強地理知識,對于地理圖解只能是背記知識點,難以有效地進行思考和分析。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改革與發展,新教材內容的創新,教師可以運用活動內容,引領學生進行圖解分析,有助于學生掌握地理圖解分析能力,真正地了解到地理知識的無窮奧秘。
四、 結合活動內容,進行材料分析
地理新課標教材中活動綜合類知識較強,涉及的知識點較為寬泛。所以開展地理教學,可以引領學生結合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動內容進行材料分析。例如:學習到《厄爾尼諾現象》時,教師可以結合活動內容與文章中的圖片進行分析,引領學生認識厄爾尼諾現象對于我國產生的影響,通過引領學生閱讀地理文章,有助于學生根據活動內容提示總結答案,以此來培養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當前高考考試中的地理綜合題,也常以這種材料分析為主,所以通過活動內容訓練,能夠為高考打下夯實的基礎。
高中生學習地理知識,不僅要夯實地理基礎,也應當養成良好的分析能力,通過根據地理材料給出的已知條件,自我分析,拓展想象力與思維能力,進而進行發散性學習。這也是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高中教師應當緊密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貼合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動內容,進行活動探討,引領學生進行材料分析與思考,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 根據活動內容,進行辯論研討
根據地理教材內容以及課后的活動問題,進行問題探討與辯論。引領學生探討“目前我國水資源的主要問題是缺水,特別是北方城市,缺水極為嚴重”教師提出問題,并結合不同區域的人們的觀點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自主搜集資料,并淺談各自的看法。開展小組討論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中探討自己對于該知識點的看法與理解,小組成員能夠激烈地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優勢互補,有助于學生增強組織能力,也發揚了自己的探究精神。此種問題的答案較為靈活,并未有詳細準確的參考答案,所以教師應當正確地指引學生在課外時間積累材料,并找尋相關的地理知識,使學生能夠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設備,能夠積極查閱資料,將所查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分享講解。讓學生根據自己所查的資料,結合課本內容,進行簡單地評論,通過提出見解,有助于理解問題的原因。開展問題探討是信念,能夠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后積極的豐富地理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通過資料的搜集,也增強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索精神。
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養成地理綜合技能,也應當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學習地理知識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由于地理知識較為抽象枯燥,所以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方式,結合活動內容進行辯論式教學,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中,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也是那樣的生動有趣,進而加深對地理學習的興趣。
六、 結合活動材料,進行社會調查
結合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動材料,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這部分活動內容通常是要求學生通過走訪當地有關部門,或者是尋求長輩來了解當地的運輸布局,或者是本市的聚落形態。讓學生將調查結果運用文字或畫流程圖的形式表現出來。開展活動材料探究,促使學生能夠在課后去進行社會調查,豐富自己的所見所聞,能夠結合當地的地理實際狀況以及生活經驗來完成題目。在搜尋社會調查資料時,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調查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探究型學習習慣。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的,培養學生的課外實踐能力,有助于達成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由于高中學生受到高考的影響,難免會感到地理學習枯燥乏味,所以結合活動材料進行社會調查,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有助于學生改變對傳統地理學習的看法。傳統地理學習過程,中學生會認為地理是一項死記硬背的文科知識,只要能夠背記知識點,便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此種學習方法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拓展與能力創新,結合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動材料,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有助于學生將所學到的地理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運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各類問題,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目的。
七、 根據活動內容,進行舉例說明
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動內容,能夠引領學生進行舉例分析,例如:“請舉例說明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的途徑與表現”由于學生是社會成員中的一員,能夠感受到這一問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進而加強對問題的探究欲望,能夠在小組討論過程中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見解。“你打算在日常生活中采取哪些有益于可持續發展的行動?”通過循序漸進的提問,有助于學生增強自我分析能力,結合問題與文章內容,并聯系當地的實際,進行分析解答,教師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能夠靈活地應用地理知識,聯系本地的實際舉措案例,以此來解決活動提出的問題。通過經驗交流與分析,學生能夠養成學習自信心,在課堂上能夠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通過舉例說明,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也變得更加簡單易懂。
八、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新時期下開展高中地理教學,教師應當根據新教材中的活動進行探索創新,結合教材內容,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巧設學習情境,提出問題等,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利用活動材料進行引領分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探索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有助于學生發揮主觀學習意識,真正成為地理課堂中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黃洪芬.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內容分析[J].考試周刊,2016(18).
[2]郝慶偉.理論結合實際,創新高中地理活動教學[J].中學課程資源,2016(01).
[3]張洋文.創新能力培養在高中地理活動材料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環球人文地理,2016(10).
[4]任青宇.新課標下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培養[J].云南教育,2000(4):101.
作者簡介:
羅森華,福建省龍巖市,龍巖市永定區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