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清
【摘要】影響學生英語閱讀理解的因素有多種,其中詞匯占據首位。實踐證明,學生積累的詞匯量越大,閱讀理解能力就越強。同時,閱讀能力的增強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和擴大詞匯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詞匯教學;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256-01
一、閱讀課中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
1.詞匯集中教學,把閱讀課變成了聽力課
受傳統英語教學方法的影響,許多教師習慣于課堂上就先教授本節課或本話題的新詞匯,把閱讀課上的新單詞向學生提前灌輸,并通過單詞詳細講解其含義和用法,等到閱讀課時就只有等著聽和說了,失去了通過閱讀語篇獲取策略和能力的機會。
2.詞匯教學方式單一
一些老師在講解生詞上花費了很多的時間,缺乏各種形式的講解。語境的創設也不恰當,忽視了教學生如何將音、形、義三者結合起來,進行充分的記億詞匯,這種詞匯學習很難打動學生,使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大大降低。
二、提升初中英語閱讀課上的詞匯教學策略
1.在教學之前,先做好文本解讀,分層次教學詞匯
在閱讀篇幅長,生詞多的文章時,老師不必要把每篇文章都作為一個簡潔的材料,逐句對詞匯,語法來進行詳細地講解。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做好文本的解讀,對文本中的詞匯進行分層,確定關鍵詞是什么,確定哪些是必須掌握的關鍵詞,哪些單詞只需要了解意思就行。例如筆者在教學中選擇了一篇關于計算機對人類生活影響的文章進行閱讀時。在分析閱讀教材結構和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對九年級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從正文中挖掘出新的詞匯。其中一些詞匯已經學習了,但不是很熟悉,有些是第一次出現,不屬于常用詞匯,還有一些詞匯和短語在文章的理解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有助于學生課后的寫作和交流。因此,在設計語言知識目標時,筆者將文本中的詞匯進行分層,使學生能夠掌握和使用一些重要的句型和詞匯。有些詞匯只需要理解,直接引導下面的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筆者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進行詞匯分層教學,創造特定的語境,呈現出關鍵詞,并在設計活動之后立即引導學生運用關鍵詞,集中時間進行操練,使學生在短時間內充分記憶這些詞匯,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2.在閱讀的同時,培養學生理解詞匯的能力
閱讀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略讀把握關鍵詞,然后進入快速閱讀,理解文章的框架,做出判斷,培養學生快速掌握文字信息的技巧,引導學生細讀,把握文章的細節,讓學生獲得更詳細的章節信息。讓學生在理解文本的過程中同時也領會理解核心詞匯的意思和用法。如仁愛版七下Unit5 Topic1 Section C課文Janes Day中出現的生詞有begin,at school,after,bed,教師可采用以下形式,幫助學生領會詞匯的用法。 首先,設計表格來重現核心詞匯。在簡要的完成閱讀后,學生對Jane一天的活動有了初步的印象。在閱讀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有針對性的表格。通過填寫這個表格,學生們有了一個更清晰的想法,并重現了本節課的核心詞匯和新詞匯。其次,設計問題并鞏固新詞匯。細讀是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重點在于學生對細節的理解程度,不僅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容,獲得更多詳細的信息,而且還能再次鞏固學生的閱讀興趣,理解新單詞和句型。如在細讀課文后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提問:
T:What time do classes begin in the morning?
T:Where does Jane have lunch?
T:What does Jane do at about a quarter to ten in the evening?
這些問題中,begin,at school,after,bed等詞匯又一次再現,更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3.增加閱讀后的活動,幫助學生鞏固和使用詞匯
知識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需要從認知理解到鞏固,最后到完全掌握的程度。鞏固英語學習唯一的有利途徑就是完成更多的“閱讀后活動”,使語言知識得到擴展和應用,從而加深學習的印象。從老師的角度來看,適當的“讀后設計”可以對以前的教學效果進行合理的調查和評估,并能及時了解學生掌握詞匯知識和語言知識的程度。例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每周堅持閱讀一,二篇適合初中生的英文報紙,激勵學生從閱讀文章中提取精華,完成閱讀后的記錄。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檢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詞匯的掌握程度,二是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知識總結能力。
三、結語
詞匯教學只是閱讀教學的一部分。教師采用多種形式的詞匯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正確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應依靠閱讀教學中的文本,滲透詞匯教學策略,使學生學會理解和運用詞匯,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文清.初中英語詞匯教學法探討[J].快樂閱讀(上旬刊),2012(6).
[2]魯子問,康淑敏.英語教學設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