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娟
摘 要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歷史與文化發展的結晶,也是我國的文化瑰寶。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也是學生了解與學習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生可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了解到更多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通過開展語文教學,經過語文教師的積極引導,可以為學生深入了解、學習傳統文化提供有效支持。此篇文章首先闡述了傳統文化的概念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其次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途徑。
關鍵詞 傳統文化;初中語文教學;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026-01
一、傳統文化的概念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
我國傳統文化是各個民族歷史的思想觀念與文化的體現,其反映了我國獨特的民族風貌以及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適當的在課堂教學時融入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初中生能夠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情況下對我國傳統文化也具有一定的認知,并進一步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精髓,從而幫助初中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以往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語文教師并沒有重視傳統文化在課堂上的滲透,許多語文教師仍舊采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方法,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講述的內容大多是考試會考的內容。而從目前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來看,一部分教師雖然已經認識到傳統文化對初中生的重要性,但由于初中生對傳統文化知識認識不足,從而使初中生失去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途徑
(一)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初中語文與傳統文化的聯系十分緊密,語文教材包含歷代習俗文化、古代詩詞名句、近代文學名著等多個文化載體。在諸多文化載體中古詩詞的占比巨大,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古詩詞滲透我國傳統文化,可以讓學生在朗讀背誦詩詞典句時感悟古詩詞富有的文化底蘊。我國傳統文化是經由歷史凝聚而成的,并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的精髓,是我國最為珍貴的財富。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將滲透傳統文化作為古詩詞教學的一部分,引導學生體會古詩詞中的情感、背景及文化要素,感受古詩詞中獨特的敘事意境,真正理解古詩詞的文化價值。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課為例,在教學前,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預習詩詞,督促學生從網絡、書籍中收集與詩詞相關的信息。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展開教學。這首詩詞主要對暮春時節的特定景物楊花和子規進行了描寫,整首詩主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同情和關切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借助詩詞內容提出一些問題,如“同學們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這兩句詩中感受到了什么?你們能夠體會到詩人寫作時的心情嗎?”在教師提問過后,學生會積極地參與到思考與討論中,在主動學習的過程更容易理解詩詞所蘊含的情感。在進行詩詞教學時,教師應該為學生預留一定的思考空間,因為詩詞中包含的文化訊息無法通過口頭講授來讓學生理解,學生必須自己動腦思考,只有當學生真正理解了詩詞的含義才能夠感受到詩詞中的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入挖掘詩詞中的文化知識,引導學生思考詩詞中的傳統元素,進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
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包含著很多的傳統文化元素,通過開展語文教學,經過語文教師的積極引導,可以為學生深入了解、學習傳統文化提供有效支持。然而,因為長期以來初中語文教師一直使用比較守舊的教學方式開展語文教學工作,課堂教學的內容比較單調、乏味,這也導致很多追求新鮮感的初中生逐漸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所以,為了讓學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產生濃烈的興趣,語文教師應該依照初中生身心發展特征及認知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的滲透傳統文化,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他們能夠更加積極的學習和了解傳統文化。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建有效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良性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的體會傳統文化的內涵。
比如,在教學《三顧茅廬》的過程中,由于古文沒有現代文那么容易理解,所以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來導入教學情境。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述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比如說可以向學生講“臥龍”稱號的由來和“木牛流馬”的故事。通過向學生講這幾個小故事以后,學生不僅對諸葛亮的智慧表示安坦,同時也讓學生了解“木牛流馬”是諸葛亮發明的一種運輸工具。根據史書《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記載,“木牛流馬”為當時運送軍糧的重要工具,這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種半機械化的運輸工具。通過創建這樣的故事情境,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學生也會主動向教師提問故事的后續,并且在課后還可能會主動的去查詢相關的知識。如此便在語文課堂上營造了一個十分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考試范圍內的知識,也應該注重對于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產生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氛圍,讓初中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傳統文化。初中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很多傳統文化元素,語文教師可以在古詩詞教學中,有效的滲透傳統文化,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詩詞中蘊含的情感,從而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牛樹林.小學語文教材中傳統文化類選文的編排與分析[J].教學與管理,2017(3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