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娜
摘 要鑒于《圖形的旋轉》這一內容容量大、思維層次高、難理解的教學困難,筆者嘗試從簡明的目標定位、簡要的素材選擇和簡化的環節設計入手來進行課堂實踐與深度思考,力求化解“旋轉”的教學難點,追求簡潔、清晰、流暢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圖形旋轉;數學教學;簡約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30-0229-01
正愁選擇哪一篇課作為優課的內容時,突然發現《圖形的旋轉》這一課,生動活躍的操作活動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維含量,可謂集“優點”于一身,于是筆者果斷地選擇《圖形的旋轉》作為優課的內容。本著對教材的理解和教學目標的定位,對“旋轉”進行第一度的分析后,便毫不猶豫地對其進行了第一次的教學實踐。在認識了旋轉的鐘面后,筆者進行第二環節旋轉作圖的教學。
課件出示例題:畫出三角形順時針旋轉90度后的圖形。
師:請仔細觀察,課件上的三角形是怎樣旋轉的?課件演示。
師:那這兩個圖錯在哪里呢?(學生一片沉默,過了幾分鐘才有學生舉手)
認識旋轉這個環節上得比較順利,但到作圖的環節就卡住了,很多學生不懂如何作圖。盡管學生在生活中能觀察到旋轉現象,而這節課是畫出簡單圖形旋轉90度后的圖形。因此,學生的認知經驗極為貧乏,造成了絕大部分學生的作圖困難。究其原因,有三點:1.教學內容的理解難;2.思維層次的要求高;3.教材編排的容量大。
為此趁熱打鐵,筆者對“圖形的旋轉”一課進行了深度分析,并基于學生學情進行了實踐,收到良好的效果。鑒于以上問題分析,結合新課程課堂改革的理念,擬定了實施路徑三條:首先,簡明目標定位。目標的設定凸顯知識技能目標,將空間觀念、審美能力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培養滲透其中并加以落實。其次,簡要學習材料。用學生非常熟悉的小棒代替教材呈現的多種素材,增強素材貫穿整堂課的整體性。最后,簡化環節設計。將圖形旋轉三要素融入在圖形繪制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整合教學環節。下面筆者來具體談談自己對“圖形的旋轉”這節課的一些思考和進行的教學實踐。
一、簡明教學目標,凸顯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既是教師規劃課堂教學全程的起點,也是反思教學、審視課堂效果的基準。筆者結合上述的情況,將本節課的目標定為:知識與技能目標:借助小棒,幫助學生理解旋轉的三要素和特征。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動手操作,掌握將一個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旋轉90°的繪制方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簡要學習素材,整合教學資源
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決定了數學學習的難度,影響了不少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避免出現以上現象,應該精選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一材多效。(1)用小棒代替時針讓學生有動手操作的材料。(2)通過小組合作將小棒拼成活動角和三角形。
三、簡化教學環節,緊扣教學主線
教學環節是落實教學目標的載體,為了達成課時目標,教學環節的設計應該緊扣主線,層層遞進。首先,結合線段旋轉方法的教學,進行旋轉中心的教學。其次,結合活動角旋轉方法的教學,進行旋轉角度的教學。最后,結合三角形旋轉方法的教學,進行旋轉方向的教學。
(一)借助線段旋轉方法的教學,理解旋轉的中心
用小棒代替時針和風車作為學生探究旋轉三要素的素材,避免了多種素材給學生造成的認知負擔。將小棒按不同端點進行旋轉,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旋轉的中心決定旋轉的位置。
(二)借助角旋轉方法的教學,理解旋轉的角度
分別將活動角按順時針方向旋轉90°和180°,在對比中讓學生明白旋轉后圖形的位置與旋轉的角度有關。將三角形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旋轉90°進行對比,加深了學生對旋轉方向的理解。
(三)借助三角形旋轉方法的教學,理解旋轉的方向
在方格紙上畫圖,是一種特殊的操作活動,它在圖形變換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學方格紙上畫旋轉90°的圖形時,先讓學生用手中的小棒在方格紙上按要求轉一轉,再畫下來,然后討論三角形上的兩條邊轉動了哪里,由此逐步引出畫圖步驟。
對于課堂容量大、學生理解困難的課,我們可以試著可以用“簡約”的理念去設計我們的課堂,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更大探索的空間,或許課堂會因為簡約而精彩。所謂“簡約”,《辭源》上的解釋就是“簡易”“簡單”。但從其廣泛的實際應用可以看出,“簡約”并不是簡單的壓縮和簡化,相反,它是一種更深廣的豐富,在去繁就簡中又極其完美地保留了事物本身的經典內核。
在《圖形的旋轉》這一課例的教學實踐和深度思考中,筆者也在追尋著“簡約”課堂的足跡,目標簡潔明了,環節簡化自然,指導簡要到位,媒體簡單實用,語言簡練深刻。簡約而不簡單,既表達了數學學科的本質特征,又是基于“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的理性回歸。
參考文獻:
[1]劉璇.小學數學圖形旋轉教學的問題探析[J].林區教育,2013(11).
[2]樊秀娟.小學數學圖形旋轉教學的問題[J].學子(教育新理念),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