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杰 王鵬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實踐教學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傳統教學側重于對學生專業知識掌握的評價,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試卷考核,而新課改理念側重于能力考核,尤其強調實踐教學,評價(考核)的重點是對學生專業技能、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評價,采用試卷考試方法難以實現能力目標的考核,隨著“工學一體化”課程的推廣,實踐教學涵蓋的范圍也越來越大,評價的標準也越來越向知識、技能、能力、素質等綜合方向發展。因此,文章針對新型課程的評價標準和創新評價方法進行了分析探討。
【關鍵詞】實踐教學 考核方法 改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42-01
很多原理性較多、理論性較強的專業課程在“知行合一”、“在做中學”的理念下改變成為工學一體化課程,這類課程不僅僅完成技能訓練、職業能力培養的功能,同時它還承載著知識的傳授、技術學習等功能,以往的傳統教學采取理論教學為主、課堂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教學評價也是采用試卷或實驗操作來評定成績,這種評價已經不能滿足工學一體化的教改課程的需求。
1.考核方法改進的第一階段
我們采用項目式教學,摒棄了在實驗臺和實驗箱上做實驗的作法,設計完整的教學項目,把學生們分成小組,每組完成一個項目包括方案設計、列元件清單、領取工具元件、制作、調試等內容,整個項目實施過程劃分為若干個工作任務,對每個小組每個任務進行考核給予相應分數,組內每個成員根據表現獲取各自分數,最后由這些任務累積分數作為最后的實踐成績。這種考核方法優點是充分的發揮了考核的促學功能,促進學生交流合作,同時對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能進行及時的反饋。但是呈現出來的問題是由于采用分組的形式,對于每個學生的考核分數不夠精準,尤其是有些同學在平時課程學習過程中過于依賴同組同學,不能充分的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有“吃大鍋飯、隨大流”的現象,同時由于學生自身的基礎和學習態度上的差異,導致工作進度和作品質量有很大差別,以組為單位的考核很難把組內的差別體現出來。但是如果不采取分組,讓每個學生都獨自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卻會導致課程經費嚴重超支。
2.考核方法改進的第二階段
我們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在分組的同時對分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求每個組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之外還限定每個學生都必須獨立完成一部分工作內容,為此我們采用模塊化項目設計思路,共享使用項目中需要花費較多的模塊,通過標準擴展接口連接,讓每個學生都單獨制作一個可以與共享模塊相連接的自有模塊,自有模塊涉及到的元件都是成本極低的分立元件,例如電容、電阻、LED、插針、IC座、按鍵、蜂鳴器等,但是電路原理卻是非常復雜,制作難度也比較大,例如在單片機應用與開發、電子產品設計與制作等課程里做過電子稱計量裝置、恒溫恒濕種植柜、智能小車等項目,都采取了這種方式,在電子稱計量裝置項目中,把稱重機構、傳感器、液晶顯示屏做成擴展共享模塊,把單片機控制器、測量放大器、按鍵、蜂鳴器做成自有模塊;恒溫恒濕種植柜項目把密封柜、補光燈、加熱器、加濕器、制冷機、噴淋水泵、繼電器驅動、溫濕光照傳感器等等做成一個共享模塊,單片機控制器、LED顯示管、按鍵、蜂鳴器等做成自有模塊。共享模塊和自有模塊可以通過標準連接插座和標準的連接線纜互聯,每個組完成一個共享模塊,每個人完成一個自有模塊,在驗收測試時每個人用自己設計制作的自有模塊聯入共享模塊,根據實際測試的效果和參數進行評分。這種考核依然采用的任務分解,在項目進行過程中分段考核,例如恒溫恒濕種植柜項目,把考核分為六個任務,每完成一項測試一項:“單片機控制最小系統功能測試——按鍵蜂鳴器響——LED顯示數字——聯入共享模塊執行加熱補光等動作——聯入共享模塊采集數據顯示——系統聯調”。在實際的操作中有效的解決了“大鍋飯”問題,但是出現的新問題是學生進度不一致,無法進行統一考核,各項任務只能進行分散考核,考核時間長,最后的項目驗收時更是花費大量的時間,占用了太多的教學學時。
3.考核方法改進第三階段
對于學生學習進度不一致的問題,我們認為這是難以避免的,因為新課改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做中學”的教學理念,學生工作態度的差異必然會體現在項目進度上,為此,嘗試轉變教學方式,課程中項目涉及到的知識講授只面向進度最快的學生,當落后的學生趕上進度時由之前學習過的學生轉授,同時簡化任務考核指標,采用簡單易操作的達標式考核方法,即只考核功能完成情況,不具體看各項參數,把考核過程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手中有一個各項任務的考核表,學生每完成一項功能,教師只需要看一下現象,記錄一個標記,大大的縮短了考核的時間,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同時兼顧知識講授、項目指導、課堂管理、成績考核,有效的提高了教學質量。但是這時又出現的問題是成績的區分度不足,例如我們把智能小車的教學項目劃分為幾個測試考核點:主控板按鍵蜂鳴器響、小車前進、小車往返跑、小車定位指示、小車循跡、小車避障、全地形競賽、武術搏擊競賽,每個測試考核點對應10分成績,班級最終出現的結果是2名學生80分,3名學生70分,其余所有學生60分,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很多學生只關注是否及格,只要及格了,就立刻放棄了所有的工作,沒有達到及格線的學生,會加班加點努力補功課直至達到及格標準。這時考核測試點的及格標準就很難提前設定,由于項目教學經常會根據情況引入新技術、新要求,這些因素會導致最終進度的不確定性。
4.考核方法改進第四階段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設計了進度控制表配合教師手中的各項任務考核表共同執行,每個學生自已管理和填寫進度控制表,表中橫坐標是時間,用教學周數來標注:第1周、第2周……,表中縱坐標是項目進度:第1測試點、第2測試點……,考核仍然采用上述的方法,但是成績評定時加入了進度分數,除了最后的項目驗收確定一部分分數以外,同時工作進度也會根據控制表中的各測試點時間坐標位置采用積分量化的方法進行定量加入成績總分,這樣一來,成績更真實準確的體現了第個學生的能力和表現,同時也激勵學生從始至終都保持較高的學習動力。
“持續改進”是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所倡導的三大教學理念之一,教學改革不是一鞠而就的事情,而是一個遵循教學規律在實踐中逐步探索的過程,教師們應當善于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不斷的完善、不斷的創新才能夠適應這個技術不斷進步的社會。
參考文獻:
[1]王書金,王鵬,黨龍鳳.注重過程強化技能——吉林大學應用技術學院高職教育考試模式改革探索[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3,32(4):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