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
【摘要】儒家文化自春秋時期問世以來,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和演變,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耀眼明珠,對新時期學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價值。運用儒家文化豐富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文化軟實力,也能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為推動學校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儒家文化 思政教育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079-01
引言
新時期,學校思政教育課應摒棄假大空的發展模式,善于從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中吸收養分,以更加豐富的教育體系不斷提高其教學實效性。儒家文化蘊涵的深厚人文精神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既為思政教育課的創新發展提供機遇,也為培養新時期全面發展人才奠定了思想基礎。
1.儒家文化在新時期學校思政教育中的價值
新時期是我國全民實踐“中國夢”的偉大歷史時期,學校作為社會建設所需各類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更應該重視和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創新思政教育工作,融入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思政教育的課程體系,是順應新時期課改要求,加大教改力度的重要舉措[1]?!爸泻弦?、內外兼修”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對于豐富思政課程的理論體系和實踐內容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能為豐富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模式注入新鮮元素,為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支撐點,全面提高思政教育課對學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強化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2.儒家文化在新時期學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路徑
2.1 運用儒家文化奠定學校思政教育背景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居民的物質生活得到有效豐富,很多居民開始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中,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為他人帶去溫暖和幫助,這正是“兼濟天下”儒家思想的現實體現[2]。只要教師善于留意,就能從社會生活中發現大量的儒家文化教育典例,以此豐富學校思政教育背景。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普及,教師可以將一些典型的事跡加工成思政教育的PPT和視頻等教學資源,運用儒家文化豐富思政教育的文化背景。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育階段科學選取儒家文化經典,使其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深度,引發學生共鳴,培養出言行合一、德才兼備的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建設需求的新型人才。
2.2 運用儒家文化豐富學校思政教育內容
儒家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其中的“自省”、“仁愛”、“修身”、“知行合一”等思想內容,對于豐富新時期學校思政教育內容體系具有重要作用。教師不應拘泥于教材的限制,可以根據新時期德育教育的新方向融入儒家文化經典,專門增設儒家文化的教育板塊,或者將其融入到其他板塊的教學內容中,為思政教育注入新鮮活力。此外,圍繞新時期社會發展的一些焦點問題和學生成才的主題以儒家文化為核心內容的思政教育講座,將學生納入到思政教育的學習體系中[3]。
2.3 運用儒家文化創新學校思政教育模式
儒家文化從其誕生以來經歷兩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在全國各地都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和人文遺跡,這些都是開展學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教師可以從儒家文化的傳承的各種載體,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遺跡和歷史文物等,讓學生在這些真實和立體的儒家文化載體面前去感受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虛懷若谷的民族情懷,利用這種豐富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增強學生思政教育的獲得感,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其次,新時期也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期,學校思政教育工作應該緊跟時代發展趨勢,構建思政教育的互聯網平臺,創造以儒家文化為核心的高效思政教育模式。學??梢越iT的思政教育網站,遴選業務素質過硬的教師組成專門的網絡教育團隊,整合和發布各類優質思政教育資源,以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如“知行合一”、“內外兼修”、“仁義禮智信”等為主題制作思政教育的短片、視頻等,并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有效豐富學校思政教育的模式。
3.結語
儒家文化歷經兩千多年的發展,在新時期學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依然能夠放射出璀璨光芒。儒家文化的經典思想“知行合一”、“內外兼修”正是新時期學生欠缺的重要思想品質,提煉儒家文化的優秀內涵,完善新時期思政教育體系,既有利于打造具有特色的思政教育網絡,也有利于思政教育的縱深開展。
參考文獻:
[1]劉國華.儒家文化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價值與運用路徑探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5(3):113-114.
[2]姜益琳, 何淑娟.儒家德育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對接路徑及實效性展望[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15(1):28-30.
[3]門亮.基于思政視域下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初探
——基于儒家文化的視角[J].山東青年, 2016(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