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對于高中生物教學的要求也在進一步提高,在高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傳授知識技能,更要讓學生掌握生物概念。如何能夠讓學生把握生物概念的精髓是高中生物學教學的關鍵。本文將結合自身的高中生物教學經驗,來分析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具體策略,以期為廣大高中生物教師同行提供一些有意義的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 概念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155-02
前言
眾所周知,概念其實是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雖然只是其中的一種,但是它卻是對事物本質以及特征的一種抽象的概括。中學階段的生物學概念極為抽象且繁多無序,學生在對這些概念進行學習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所以,針對這樣的一種情況,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境來施展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此來使得學生對于這些概念能夠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一旦學生對于這些概念掌握牢固了,他們便可以擺脫生物學難學的困擾,從而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本文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的教學內容為例,來試著探究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一些策略。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現狀
在當前的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能夠對生物概念有所了解,但是還有存在著一些不足問題。兩個部分構成的,分別為內涵以及外延。在概念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便是內涵與外延準確性的把握。所謂的內涵,是指的對于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反映。它是在對生物的生命活動的一些規律進行總結時提出來的。而外延是指的這種本質屬性所應用的范圍。例如,我們以“種間關系”這個小節的內容為例,在這小節的教學內容中,提到“競爭”是兩種或是兩種以上生物相互爭奪資源和空間等。我們便可以發現,“不同的物種”是所提及的外延部分,而其它的是所謂的內涵。但是很多學生會將這種關系直接定義為競爭。例如同種牛之間爭奪食物和空間,它們之間的關系是種內斗爭,而不是競爭,這種情況便是學生對于這兩種關系沒有理解準確的結果。第二個問題,是有些學生對于一些概念之間的異同點不能夠準確區分。很多的生物概念從表面上看是相似與相近的,而且它們之間的區分度比較小,學生容易將其混淆。就如“生長素和生長激素”,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它們的含義卻是千差萬別。所以學生在學習這些概念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不能夠囫圇吞棗,得過且過。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學措施
(一)利用概念圖進行生物概念教學
所謂的概念圖,可以理解為是通過一種圖解的方式,以一個小節所學知識的的核心概念為中心,并以知識與知識之間的一種內在聯系為橋梁,構成的一種知識網絡。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對高中生物概念的系統學習。
以“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這個章節為例,在這個章節中第一個小節是“細胞生活的環境”,該節課教學目標是帶領學生認識不同細胞生活的環境以及這些內環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認識到多細胞生物的細胞也需要與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并在此基礎上更好的理解這些細胞的生活環境,從而加深他們對生命世界的認識。在教學這小節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概念圖進行教學,先找準這個小節的教學重點,即“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細胞外液的成分,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以及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然后引導學生把本節重點概念歸納、繪成概念圖1。
采用這種方式教學,學生可以建立起清晰的思路,有效的提升學習與記憶效率。
(二)利用圖表方式對生物概念進行詮釋
在高中生物的教材上,我們發現,除了文字,其實還存在著大量的圖片,這些圖片其實是對一些生物概念的解釋,通常會以并列的形式出現,形象直觀。但對不同章節出現的生物概念就沒有進行比較。我們以一些生物概念為例,如“DNA復制、轉錄、逆轉錄、翻譯等等……”,初看這些概念,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概念很容易混淆,一旦將其記混,那么對于接下來的學習是會造成困擾的。所以,為了使得學生不被這些概念所困擾,我們必須采取一些措施把它們區分出來,那么,如何來進行區分呢?可以用圖表方式來解決。首先,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中存在的差異進行比較,理解這些概念的內涵。然后將這些概念制作成一個對照表,這樣就能容易理清它們,從中也會領悟到這些概念往往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還可以將一些孤立分散的概念聯系起來,從而讓學生加深對這些生物概念的印象。現以中心法則中有關概念進行比較如圖2。
(三)借助比喻方法對概念進行剖析
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學中,有一種方法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即借助比喻方法。一些生物概念如果只是通過文字來看,那是極其抽象的,對于這些抽象的概念,想要將其變得具體起來,教師一般都會采用比喻的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對這些概念有一個形象直觀的認識,還能夠激發他們學習生物的熱情,體會到學習生物的樂趣。
我們以“生長素的極性運輸”這一概念為例,極性運輸是生長素非常重要的一種運輸方式,從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而不能倒過來運輸。這個概念看似簡單,但如果不能真正理解何為形態學上端和下端,將直接影響學生對一些實驗設計的理解。例如,在教材“技能訓練”欄目中,為驗證生長素在胚芽鞘內只能由形態學上端運輸到形態學下端,要求學生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許多學生即使在教師給出答案后仍然不明白,根本原因就是對于形態學上端和下端這一組概念不理解,這時,教師借助我們熟悉的身體作比喻。如果我們身體像植物一樣也有形態學上端和下端,那么頭部相當于形態學上端,腳部相當于形態學下端。現在讓一個人倒立,雖然他的頭部在下,腳部在上,但是頭部仍然屬于形態學上端,而腳部仍然屬于形態學下端。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比喻,學生就會明白形態學上下端是不因擺放位置而改變,一個人不管是正立、倒立還是臥倒,頭部永遠是形態學上端,腳部永遠是形態學下端。如此一來,便可以將本來比較抽象的事物具體形象化,學生能夠輕而易舉的理解這些概念,增加他們對生物概念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在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學過程中,想要使得學生對于一些生物概念有更深刻的認識,首先需要對如今概念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然后在此基礎上采取一些措施,如利用概念圖進行生物概念教學、利用圖表方式對生物概念進行詮釋以及借助比喻方法對生物概念進行剖析,通過這些方式,來提升學生對于高中生物概念的理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書慧.高中生物概念轉變教學的嘗試和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7,(12):18.
[2]《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
[3]劉桂芹.高中生物實驗與生物概念教學的問題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7,(12):18.
[4]錢懿泠,朱玉芳.淺談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 2016(17):65-66.
[5]朱正威,趙占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3穩態與環境:教師教學用書[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4.
[6]陳雙慧. 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中生物學概念教學[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3(34):55-56.
作者簡介:
葉建彪(1965.12-),男,漢族,福建永泰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