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幾年,“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疑極大地沖擊了旅游的發展方向,同時相應的對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高職作為職業化培養的搖籃,肩負著向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的責任,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也不能固守成規。本文闡述互聯網新時代旅游發展新趨勢,及對高職旅游管理人才的新需求,最后提出改革的模式。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院校 旅游管理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6-0246-01
1.我國“互聯網+旅游業”發展新趨勢
2015年我國李克強總理將“互聯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意味著“互聯網+”的時代正式到來,“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看著是簡單的加和關系,中間的紐帶才是至關重要——信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平臺,靈活運用紐帶才能實現完美的“互聯網+”新時代。
“互聯網+旅游業”時代的到來,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和消費習慣,據統計,通過旅游電商購買旅游產品、選擇半自由行、深度游、出境游的消費者逐年增加,旅游市場進一步細化,旅游企業線上線下開啟共營模式,實體店紛紛加入線上旅游平臺,如:攜程、途牛、驢媽媽等在線旅游企業,線上沒有旅游營銷板塊的也迅速上線,如:“美團旅行”、“飛豬”品牌等。宣傳手段也從傳統講解發展為運用信息技術,如:人工智能、Saa S(軟件即服務) 、VR(虛擬現實)等。與此同時,輿情也隨之網絡化,透明化,旅游業呈現大眾“點評”模式。
2.“互聯網+旅游 ”時代高職旅游人才的需求
2.1規劃設計型旅游人才
旅游產品、路線不再單一,消費者需求不斷增長,個性化、私人訂制、創新旅游產品越來越受歡迎,旅游咨詢師,旅游規劃設計師急需,尤其人工智能高速發展與網絡深度結合,三者完美搭配,將是未來旅游行業發展的新亮點。
2.2 網絡宣傳營銷型人才
俗語說得好:“景點美不美,全靠導游一張嘴。”景點美才有吸引力,那么網絡上面的“嘴”,一個是旅游文案,也就是游記攻略的創建,要求有較好的語言和文字整合能力,有豐富的旅游經驗或體驗,如:旅游體驗師、酒店體驗師,最好還具有旅游雜志、平臺的工作經驗。另一個就是,“網紅”網絡紅人,通過他們的微博、微信、QQ、小視頻等進行宣傳營銷。
2.3 網絡公關管理型人才
旅游網絡平臺需要公關管理人員,處理大眾輿論,公關危機,管理網絡運行安全,分配網絡職能等,網絡是個公開化、透明化的平臺,公眾留言評論千奇百怪,網絡安全層出不窮,傳播速度快,輿論影響大,人肉機會多,需要公關人員具有很強的公關能力,溝通能力,抗壓能力,管理能力,靈活處理公關危機和管理漏洞。
3.創新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互聯網+”的時代,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滿足社會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需要,不能脫軌,否則,人才就成了廢才,因此,創新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迫在眉睫。
3.1建立信息化技能操作實訓室
將信息智能化設備納入人才培養模式中,如今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大多都建有自己的實訓室,實訓課程是高職旅游教育必不可少的,實訓室的健全與否直接影響人才培養,針對“互聯網+”的時代,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建立網絡智能實訓室。酒店服務軟件操作模塊。教師也要通過多方市場調研和學習,引進最新技術的教學實訓設施,建立“互聯網+”時代的新實訓環境。
3.2建設共享網絡平臺
“互聯網+”時代,應該讓學生學會如何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自我學習和深入學習。例如:慕課(MOOC),英文直譯“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是新近涌現出來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最初以遠程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逐漸從內容由學習者創作、控制、交流和分享的 c MOOC 模式轉變成大學課堂延伸迷你版本的 x MOOC 模式。慕課完全從學習者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與運行,具有較強的靈活性與開放性,并為其提供了交流與討論的平臺,人性化解答學生的學習困惑[1]。以我校開設的會展旅游為例,將會展旅游和宴會策劃與管理課程融合在一起,48學時,實則是兩本書,應該開設兩門課,卻結合成了一門課程,學時有限,教師只能挑重點講解,很多內容學生學習不到,慕課平臺就很好的解決上述問題。平臺提供會展旅游相關的各大高校精品課程,某些高校甚至上傳了一整套課程體系的教學視頻供師生下載學習。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將學習內容拿到課堂上大家一起討論,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在深入學習的同時,獲得更大的樂趣。其次,共享網絡平臺也是師生互評與交流的平臺,實現教學整改的網絡化。最后,建設共享旅游網絡平臺,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和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等為代表的國內五星聯盟旅游院校,建設了一個集門店銷售管理系統、全景互動系統、旅游業務流程管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同行分銷管理系統為一體的共享平臺; 并設有網絡化客房、旅游公共信息平臺、旅游大數據中心等[2]。
3.3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譯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翻轉課堂”是對基于印刷術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復,由此將引發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等一系列變革[3]。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課下時間自學,教師課上將減少非重點內容的講解,做到“導學”,這也是學習能力的一種培養方法,新時代的學生對網絡都是既熟悉又陌生,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如何自學,與“互聯網+”時代一同成長。
參考文獻:
[1]賴文俊.智慧旅游與高職旅游人才培養應對策略探析[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6(18):49-52.
[2]鄧君.“互聯網+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能力培養[J].教育觀察,2016(13):132-133.
[3]王麗霞.完善旅游管理專業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對外經貿,2016(10).
作者簡介:
岳樂(1984-),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