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 黃巧玲
【中圖分類號】G45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96-01
我校省級課題《教師職業壓力狀況調查及對策研究》開題后,課題組對我校教師進行了工作倦怠、工作壓力源、幸福感調查,通過仔細分析查找出了中學教師產生職業壓力的因素。
1.教師的職業角色和家庭角色之間的矛盾帶來的壓力
中學教師每天上課二至五節,批改一至兩個班作業,每天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備課、書寫教案兩三個小時;另外還有業務學習、集體備課、校本培訓、教學研究、試卷分析、政治學習、專題探討、心得體會、實踐活動等。當班主任的工作更多,中學教師像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屬于自己支配的時間少得可憐。而為人父母、為人子女,他們必定要承擔起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家庭生活和職業工作之間難免出現矛盾,會讓教師產生焦慮困惑的壓力。
2.教師的職業光環和勞動價值低下矛盾帶來的壓力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的工作對象決定了教師的工作牽連著千家萬戶乃至整個社會的心,成千上萬雙眼睛都在盯著教師的一舉一動。不同的主體對教師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對教師的工作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國家和社會期望教師充當知識的傳播者、集體的領導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長和學生期望教師是知識博大精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學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學校總是期望他的教師是出色的紀律維護者、業績突出的教育者、遵紀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員工。這種思維定勢,理所當然地忽視了教師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常態,認為教師就應該安貧樂道,任何事情都應當比一般人做得好,而看不到教師工作的清苦、生活的清貧。不可否認,近年來教師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黨和政府雖然花了很大的力氣在保障教師的工資兌現上,要求教師的工資待不得低于當地國家公務員,但實際操作中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教師的勞動報酬很難反映教師勞動價值就使教師產生倦怠心理。
3.教師的實績評定和量化管理矛盾帶來的壓力
職稱作為教師教育教學及科研能力總體水平的標志,對教師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由于晉升職稱有一定的條件要求及指標限制等,教師業績評定由此產生競爭壓力。在現實中,教師個人的個性、能力、特長和機遇各不相同,教師業績并不一定能從教師自身的學歷、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映出來,而要從學生方面間接地反映。目前,許多學校還是簡單地用升學率、排名次、分數高低等指標來衡量教師業績。教師的業績評定標準單一,忽視了教師之間的差異性;評價方法過于片面、簡單,忽視了學生在遺傳因素、家庭環境及家長的重視程度方面的差異所導致的學習成績差異。在教師管理方面過分追求量化,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的作業、早晚輔導、教案詳略、聽課筆記等都要“循規蹈矩”,用簡單化的幾條指標和抽象的分數,去衡量復雜且模糊的教育問題。對教師的要求過多,檢查過多,評比過多,使教師疲于應付,困惑茫然。重負下無法“充電”, 無法得到專業發展而自我“加壓”。
4.教師的課堂效率和校園安全矛盾帶來的壓力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優化課堂結構,解放學生的“手、眼、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主動思考、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效果。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獨生子女居多,在家庭教育中被無限遷就和放縱,缺乏紀律約束,加上網絡文化大餐的病毒,兇殺打斗的電視、電影泛濫,給校園的安全蒙上了陰影。教師師整天擔心不知什么時候出問題,捆綁在心頭中安全的弦一刻也不敢放松,害怕管理學生被視為體罰,擔心話語不當傷害學生的心靈,又害怕實驗操作課上發生安全事故等等,這勢必會影響教學內容的全面開展。這種矛盾心理使教師沒有辦法輕松愉快地去生活、工作。
5.教師的個人因素和課程改革矛盾帶來的壓力
在同一工作環境壓力下,有的教師不是頭痛便是焦慮,而有的教師卻干勁十足、生龍活虎,這主要由教師個體感受力的差異所致。而新課程標準的出臺,教材更新力度加大,現代化教學手段紛紛涌現,學生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增多,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速度快,了解外界事物的信息量大,使教師們面臨著失去知識權威的危險。為了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他們不得不接受新觀念,學習新知識,形成新技能,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中青年教師雖然有闖勁,但缺乏經驗;上了年紀的老師,不能把現代教學媒體和教學經驗融合起來,往往事倍功半而產生退縮心理,缺失了從容、平衡、穩定的心態。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這些因素對于不同區域、不同類別和不同個體的教師之影響是不盡相同的。此外,家庭因素雖不是教師職業壓力的直接或主要原因,但有時也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壓力是動力,還是阻力,就看教師如何應對。如果教師不能積極尋找有效的調適對策去應對壓力,必然會出現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