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曉玉
摘 要 要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素養,促使他們全面發展。對此,初中數學教師應順應教育改革的需求,以生為主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本文主要介紹了如何搞好初中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 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9-0156-01
初中數學作為重點學科之一,其課堂教學一直備受關注.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學中教師常常采取題海戰術,讓學生掌握知識、背誦公式等,限制了學生素養和技能的培養。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對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要充分凸顯有效性,即要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技能和素養,促使他們全面發展。對此,初中數學教師應順應教育改革的需求,以生為主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初中數學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談點體會.
一、氛圍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有效的課堂教學旨在學生自主學習,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等。在應試教育下,初中生對于數學學習習慣被動接受知識,缺乏自我去探究的精神,也可以說是缺乏一定的自主學習動機。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直接影響著學生的主動行為;完成某項具體的學習任務所需要的時間與這項任務的動機水平呈正相關。我們知道,初中生容易受環境的影響,直接決定著學生的態度問題,而態度與動機關系較為密切。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三角形的高”時,筆者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轉化,營造一個“螞蟻搬家”的自由活動氛圍,即讓學生扮演小螞蟻,搬取教室中準備的東西,同時筆者對學生的位置進行一定的規劃,即從固定的點(物體所放的位置)進行搬家,看尋找什么樣的路徑又快又省勁。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開始主動探究并嘗試,進而在實踐中對“高”有了認知和了解。
二、生活教學,促使學生自主探究
新課標倡導,數學教學源于生活且運用于生活。初中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性。教師借助生活,有助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并運用知識,也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增強自我的數學學習主動性和自信心。初中數學教材所呈現的知識是“死”的,學生覺得枯燥無味,沒有興趣,而將數學與生活相融合,其新的呈現方式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而且學生本身有著一定的生活經驗,面對數學知識,容易在思維上產生共鳴或者質疑,能夠刺激學生的感官,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同化或者驗證等,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講“一元一次方程”時,筆者將其與生活中學生常見的事情融合在一起,讓學生運用生活常識進行解決,即移動推出兩種套餐:一種是月租58元,免費贈送150分鐘主叫,被叫免費,超出主叫分鐘限制以外,每分鐘按0.25元收費;另一種是月租88元,免費贈送350分鐘主叫,被叫免費,超出主叫分鐘限制以外,每分鐘按0.19元收費。這兩種套餐哪種計費方式更省錢?這樣的生活性問題,容易引發學生思維的共鳴,進而促使學生運用生活中的經驗去探究、分析、總結,從而使學生順其自然地掌握數學知識。
三、系統教學,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
初中數學知識之間的銜接性較強,有效的課堂教學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還應該能夠了解數學的本質,全方位地統籌數學。換句話說,學生應該系統性地掌握和運用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思維反映和對客觀世界的把握是通過一個體系來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某個或者某幾個知識點,而且應該引導學生系統性地學習數學,進而促使學生形成一個自我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扭結”,如公式之間的推導、數形轉換等。從數學關系根本上進行學習,有助于深化學生的數學思維,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四邊形認知圖形的構建”時,筆者將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識點進行串聯;在講“分式的方程”時,筆者以此為點,讓學生進行拓展整合信息,自主探究建立知識鏈。這樣,逐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打破學習的“界限”,以有限拓展無限,更高層次地發展自我。
總之,有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的熱點和重點問題,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貫徹新課改的本質性體現,也是推動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所必須的。教師應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問題,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初中數學教學,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刺激學生的大腦,從而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