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新思想、新矛盾、新征程等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新時代黨的國企領導干部的標準與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國有企業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過程中,不斷加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國有企業實踐,才能夠正確的引領非公有制企業黨建軟實力,才能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面。一方面,國有企業是實踐習近平治企思想的主力軍,只有利用自身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文化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從而作為強大推動力推進中國進入這個歷史新時代;另一方面,通過在國有企業的帶領之下,能夠更好的為非公有制企業黨建起到帶頭表率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明確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關鍵詞]國有企業;政治核心;企業文化;非公黨建;軟實力
[作者簡介]黃峻暉(1989-),男,廣東珠海人,廣東永晟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師,中山大學,大學雙學士,研究方向:黨群工作、人力資源管理、企業文化、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 D26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8)04-0040-02
引言: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下的國有企業就成為了國民經濟的重要構成部分,經歷了四十年的發展,黨組織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歷程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而形成以黨組織為政治核心的特色文化品牌,進一步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完善和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為非公有制企業迅速崛起并不斷壯大提供了強勁的動力,已成為國民經濟的不可或缺重要組成部分。在非公有制企業開展黨建工作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而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柔性的“軟實力”,在現代企業制度的大背景下,更是衡量企業發展和有無生命力的重要綜合指標之一。把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進行有機結合,促進企業生產經營的健康、穩定、持續發展,更善于去大膽地實踐和探索。
企業文化是企業管理的先進文化,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思想,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促進國有企業的特色文化品牌建設,進一步完善以人為本的治理機制。通過加強國有企業的黨建工作和國有企業的文化創新,能夠更好的發揮出國有企業黨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從而更好的完善公司治理,這樣才能夠緊密聯系群眾,永遠保持并且發展黨的最大政治優勢,促使越來越多的職工、群眾能夠增強對于國有企業的發展信心以及認可,積極的投身到國有企業奮斗的過程中,才能夠有效的增強國有企業特色文化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國有企業特色企業文化,能夠保證國有企業黨組織始終保持在公司法人治理機構的法定地位,有效的提高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的發展進行有機結合,并且還能夠更加有效的促進國有企業制度的快速形成,從而更加有效的實現黨建文化與國有企業文化之間的統一關系,并且重點強化國有企業的領導核心與政治核心的統一,打造國有企業特色文化品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體現黨的建設是報告的“綱”和“魂”,其中對于黨建工作的重大貢獻指出“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從中不難發現,黨建工作始終是國有企業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是保證國有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保持不敗地位的核心競爭力。只有充分利用好黨建工作的政治資源,才能夠有效的增強企業文化的政治核心,并且保證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機統一,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通過對于國有企業黨建文化的建設,能夠有效的帶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國非公有制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國內到國際,實現了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大提升,競爭地位不斷提高,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顯著增強,已經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當前,非公有制企業從業人員在我國工人階級隊伍中已占多數,黨組織和黨員已達相當規模。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一項管理活動,它是黨組織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重要過程。把黨建工作寓于非公企業的協調服務、思想教育和企業文化建設之中,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調動企業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企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促進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國有企業文化和非公有制企業文化在一個不同的企業環境中,既有各自的特殊性,又有很多相同之處。而黨建工作的優越性在于它具有政治上的引導性和意識形態上的主導性。首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重要方針,國有企業文化同時也更加強調愛國奉獻、以人為本。只有將這兩者進行緊密的結合,才能夠更好的促進兩者之間的相互補充、互為表里。通過將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與國有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進行全面的結合,才能夠真正的保證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體現出國有企業文化深刻的思想內涵,并且也能夠確保黨組政治核心作用的正常發揮。通過將國有企業黨建工作以及國有企業文化相結合,才能夠保證國有企業黨建工作的高度一致,在實現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必須緊緊圍繞國有企業工作的重點,并且有效的將兩者之間的關系和思想進行統一,從而更好的實現二者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進行全面的突破,更好的促進國有企業凝聚力的有效提升。通過黨建工作以及國有企業文化創新目標的結合,能夠更好的將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建設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的黨組班子。“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組織就組建到哪里”,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非公黨建軟實力的展現,增強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增強企業文化的相互協調、共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促進黨建工作的不斷完善,也有助于非公有制企業激發黨建的積極性,更好的成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是指導思想的一次重大“與時俱進”,對全黨同心同力實現事業發展目標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是黨建系統工程的新領域、新陣地,應對新常態下非公企業經濟健康發展,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推動非公企業經濟黨建工作主動融入新常態,進一步強化黨組織在非公企業中的政治引領核心作用,不斷擴大非公企業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全面改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方式方法,順應形勢,不提高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闖出一條適應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包容性發展的黨建工作新路,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充分發揮出黨的先進性。一方面,必須始終強化企業黨組織這一核心,牢固樹立“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理念,著力在抓黨建與抓發展的結合、滲透、貫穿上下功夫。注重加強和改進企業黨組織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導企業黨員群眾加深對新常態的認識,自覺將中央精神落實到生產經營管理活動全過程。及時發現和化解各類矛盾,妥善處理各方利益關系,不斷增強企業發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堅持緊扣經濟發展形勢和企業中心任務來謀劃和落實企業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激發企業經營者和職工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服務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強化黨組織工作在非公企業內全面覆蓋,進一步增強黨的階級基礎、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夯實黨的執政基礎。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實踐主體是廣大黨員,而這些黨員扎根于群眾、深入群眾,所以能夠始終堅持在第一線,這樣的黨建文化能夠進一步保證企業文化更加的科學化。推行黨組織書記參加或列席管理層會議、企業負責人列席黨組織會議制度,把非公黨建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加強以黨組織書記為重點的骨干隊伍建設,通過多樣化選用、規范化管理、專業化培訓、制度化激勵等途徑和方式,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專兼職結合的非公有制企業黨務工作者隊伍。加強文化建設,積極探索融合中國傳統文化、體現黨的建設和市場經濟要求的先進企業文化,強化對企業職工的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大力開展黨員志愿服務,在強化黨組織服務功能中釋放正能量、引領新風尚。加強陣地建設,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志、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的“六有”標準,加強非公企業黨組織活動場所規范化建設。
結論:本文針對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以黨組織為政治核心的企業文化引領非公企業黨建軟實力作為研究的內容,充分說明國有企業特色文化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能夠促進非公黨建軟實力的發展,深入的解釋了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以及新時代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和國有企業文化一體化建設和黨建創新提升科學化水平助推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等內容,從而不斷提高我國國企黨建水平,強化國企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不斷提高非公有制企業的文化軟實力。
[1]胡本春.新形勢下加強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7,18(04):93-97.
[2]郭翙.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機制創新——以深圳市南山區園區(樓宇)黨建為例[J].嶺南學刊,2017(03):73-78.
[3]文侃,黎雪源.以經營促黨建: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另一種路徑——以連鎖經營企業為例[J].萍鄉學院學報,2017,34(02):10-13+21.
[4]黨齊民.基于社會責任視角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7(01):63-6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