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要立足學生的實際特點,了解其身心發展規律,在學習工作中有效地融入德育教育,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來思考與實踐德育,才能更好地實現預定的愿景和目標。本文結合我任職校長期間的工作經歷,對如何更好開展小學階段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幾點自己的思考,以其和同行業的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
關鍵詞:德育工作;小學;教學管理
德育教育是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中國向來注重對德育的培養,這從每所學校墻上掛的名人名言就可以看出。確實,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殿堂,更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尤其是小學教育,更要以德育為重要抓手,為孩子的德育教育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在將來文化學習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一、 更新教育理念,結合時代開展學生德育工作
理念是行動的靈魂、先導、指南,教育理念是否先進,決定著一所學校的辦學高度、教育行為以及品牌形象。德育工作的開展也并非是一成不變的,每一代學生有每一代學生自身的特點,這與時代的變遷有密切的關系。因此,德育工作,不能只顧“埋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
現階段的小學生多是一些00后,他們有著和80、90后都不一樣的特征。個別00后的孩子如今比上代人更為嬌氣,因為00后一代很多都是“421”家庭,即四個老人,一對夫婦,一個孩子,孩子因此從小備受寵愛。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展,不少孩子都有421綜合征的表現。00后一代普遍相對他們父母輩早熟許多,生活條件也好了許多,因此也會與上一代大為不同。《是否該擔憂“00后”了?5歲小女孩竟掌摑老師》等類似的新聞不斷出現在大眾面前,這無不宣示著這代學生的不同。如果還秉持著老一套的理念來開展新一代學生的德育工作,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校長作為一校的領導者應該立足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了解他們的生活背景和思維方式,同時研究和借鑒先進的教育理念,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充實和完善,這樣,無論是對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還是對學生的成長都是極為有益的。教育理念如果只是停留在口頭,那只會淪為空洞的口號。必須要融會貫通于實踐之中,成為教育行動的精神內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借鑒先進教育理念,日益提升學校教育的軟實力。
二、 運用好傳統文化資源,有效開展德育教育
傳統文化之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利用傳統文化中表現禮義、誠信、真善美、自強不息等優秀品質的歷史人物或現代楷模的故事資源來開展德育工作,有效改善了傳統德育工作空洞說教的弊端,形象生動、富含人情味,有利于發揮優秀人物的榜樣作用,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校長作為學校的最高管理者可以以會議或通知的形式,將這一理念貫徹到全校的教師中,鼓勵他們把傳統文化滲透在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之中,開展有關禮儀、誠信、感恩的教育。例如,組織學生在早讀期間閱讀《三字經》,讓學生在感悟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得到德育教育。近些年“國學熱”興起,小學生誦讀經典、穿漢服、進國學班等各類新聞不斷涌現。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有了重新認識,國學重歸主流,是一種必然。教育專家也指出,誦讀國學經典在當代有著重要的意義,因為國學經典是經過前人提煉的優秀文化著作,這些思想精華超越了時空的局限,影響深遠。也許孩童對于誦讀的內容不能理解,但是會留下記憶,將對他們樹立中華民族文化意識、學會做人做事都起到重要指導作用。
例如有一次,我旁聽了三年級的一個班級的一堂語文寫作課,讓我深有感觸。課堂之上,老師展示了寫作題目“讀書的作用”,請學生展開聯想進行分析,其中一位學生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他說:《三字經》里有句話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和“勤有功,戲無益”,它說的是一個人小時候不好好讀書,這是不應該的,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所成,游手好閑,不求上進的人是沒有作為的。古人都知道要從小勤奮努力學習,而我們處在現在這么好的學習環境中,不愁吃、不愁穿,卻不懂得好好珍惜,想想自己,學習一點也不用心,態度也不認真,作業馬馬虎虎經常出錯,字還寫得很難看,真是太不應該了。可見,《三字經》等經典傳統文化資源雖然距離現在久遠,但其中很多文章所表達的例如自強不息、樂于助人、勤奮好學、珍惜時間等優秀的品質依然為現在人所需要,依然是很好的教育資源。這些形象生動、鮮明真實的教育素材比起空洞的說教,對小學生群體的德育教育工作更有成效。
三、 積極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創設德育教育氛圍
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建立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文化熏陶,提升其思想品德素養,具體的實踐途徑有舉辦志愿活動、校園雷鋒行助人為樂活動、“我身邊的好人”主題作文比賽等。
結合我的教育管理工作經驗,我以愛心志愿活動為例進行說明。作為學校的管理者,筆者和主抓學生思想工作的幾位主任積極走訪了本市的幾家敬老院、孤兒院、社區等,與其積極開展溝通達成了相關的合作教學協議,定期組織學校的師生一起到這些敬老院、孤兒院、社區等進行愛心志愿活動。開展愛心教育活動,旨在讓學生學會關心和愛護他人。同時,在學校內部,我也會定期舉辦一些類似“愛心志愿月”“雷鋒在我心中”系列活動,號召全校學生互幫互助,發揚志愿者精神。有一次,我得知西部偏遠地區的一所學校缺少教材,于是我和學校的幾位副校長經過商議后,決定在全校開展一次圖書募捐活動,并將通知下發到了各個班主任,讓班主任開展動員、宣傳工作。當一張張帶著孩子真誠笑臉、對知識無比渴望的照片出現在學生們的面前,很多學生眼角濕潤了,很多學生表示身處同樣的年級自己是多么幸運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中學習,而他們卻連基礎的教材都沒有,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這次圖書募捐活動舉辦得很成功,活動期間整個學校洋溢著志愿精神,很多學生深受這樣的校園氛圍影響,也積極參加了這次活動。對于活動表現突出的幾位學生,我在全校總結大會上進行了大力表揚。例如,二年級一班的班長為貧困地區積極宣傳捐書活動,在其帶領下,共收集到了58本圖書和一些學具。在下學期,該班
級的學生表示將再次舉辦衣物募捐活動,號召班內的同學把自己平時不穿的衣服,寄給那里的貧困學生。在一系列的愛心志愿活動中,學生在實際中切身體會中受到了愛心奉獻的教育。此舉也得到了家長的支持,頗得家長好評。這一系列活動讓孩子深深地明白了:學會愛別人才會被別人愛!
四、 結語
德育工作的對象是學生,因此必須了解學生的特點,立足學生的實際來開展相關工作。校長作為整個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者,要對學校的全局工作進行宏觀規劃和指導,引導教師去特別注意傾聽學生的聲音,借用學生的眼睛,從學生的視角去開展學校的德育工作,真正發揮德育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做到“教書”之時仍不可忘“育人”。
成就一所好學校離不開卓越的領導者,如蔡元培之于北大,竺可楨之于浙大。中國教育發展到今天,涌現出一批在人品、學識、能力等方面都堪稱一流的領軍人物,他們是中國教育得以繼續發展的最為寶貴的財富。校長作為學校開展工作的領導者,要具備較高的眼光,看清教育發展形勢,將信念與智慧相結合來指導學校的德育工作,履行好教師行業被賦予的教書育人這一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謝友元.把舞臺交給學生——“自治自理式”德育管理模式探索紀實[J].湖南教育(上),2015(04).
[2]王晶.關于教育新常態下提高校長德育領導力的幾點思考[J].現代教學,2015(Z2).
作者簡介:
楊淦榮,廣東省東莞市,望牛墩鎮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