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俠 李雷
摘要:學生的寫作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就的,需要師生付出大量的勞動才能獲得。認識到這點以后,我把學生寫作技巧訓練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而不是單單地放在習作課上。
關鍵詞:寫作;技巧;教學
教材中有許多可以供師生借鑒的寫作技巧,只要我們留心,總能找到提高學生寫作技巧的訓練法訓練點。
一、 總——分構段方式練習
《秦兵馬俑》這篇課文中就是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課文開頭寫道: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接下來課文分別從兵馬俑規模宏大和類型眾多這兩個方面來表現兵馬俑的享譽世界。我在教學時直接拋出問題:小組討論課文是怎樣把“舉世無雙的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這一主題寫明白的。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小組討論等方式了解到,課文分別從兵馬俑的規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兩個方面來說明的。在說明兵馬俑規模宏大時,使用了列數據、舉例子、作比較的方法來具體說明,讓讀者心中一目了然。在說明兵馬俑類型眾多時,又分別舉了將軍俑、武士俑、騎兵俑、車兵俑、弓弩手和馬俑的例子,說明每一件兵馬俑都是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了解了總——分的構段方式的特點即先總寫想要說明的問題,再分別從不同角度分述這一主題。緊接著,我們又學習了《音樂之都維也納》,這篇課文也是采用的總——分的構段方式來寫的。如作者用“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維也納幾乎一天也離不開音樂”來說明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世界著名的音樂之都這一主題思想。在分述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搖籃時,又舉了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音樂家,都在這里度過了大部分音樂生涯,寫出了許多優美的樂章。為了說明維也納是一座用音樂裝飾起來的城市,作者又舉了維也納到處可以看到大音樂家們的銅像或大理實像,許多街道公園、禮堂、劇院等也多用音樂家的名字命名……作者在分述每個論點時同樣也是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法。我讓學生仔細品讀這些句子,聯系前面所學的秦兵馬俑這篇課文,再次讓學生感受總——分的構段方式的特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對總——分的構段方式的理解,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學生對總——分的構段方式已經理解了。
學生理解了總——分的構段方式以后馬上讓他們練習,做到學以致用。于是老師給出一些總寫的句子如:班長是一位特別有責任心的人……春天到了到處春意盎然,瞧……花園里真美呀,請看……有的學生還想到了更多的總寫句子并提出來讓同學們圍繞這一中心句練習寫作。只需要十多分鐘學生就牢牢地掌握了總——分的構段方式的寫法,達到了課文學習為我所用的目的。
二、 學寫過渡句
語文課本中過渡句是把上下文貫穿起來,它們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即承接上文引起下文,使文章不顯得突兀,有渾然一體的感覺。《秦兵馬俑》中有這樣一句: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我告訴學生這就是過渡句。《埃及的金字塔》中也有這樣一句: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內容,體會過渡句的作用。接著我又舉了一篇寫鴿子的習作,里面有這樣的過渡句:它(鴿子)不但有一身光潔亮麗的羽毛,而且飛行起來姿態優美。讓學生體會小作者為了把鴿子的外形和動作連貫起來使用的過渡句,體會一下過渡句的作用。讓學生知道段與段之間要銜接得好,還可以利用過渡句來處理。學生理解了過渡句的特點后我并沒有到此結束,而是順水推舟讓學生再在以前學過的課文中找找這樣的句子。學生開始回憶、翻閱以前學過的課文從中找到了好多過渡句。再讓學生更進一步認識了過渡句的基礎上,我就布置了練寫過渡句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再次鞏固,做到熟能生巧。
三、 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訓練
在學習《黃河的主人》時作者為了突出艄公的勇敢、機智、鎮靜和機敏,就采用了正面和側面相結合的方法來描寫。于是我出示了相關的文字,讓學生仔細品讀,體會正面描寫艄公的句子。學生體會到作者抓住艄公的神態和動作描寫,表現了艄公的勇敢、機智、鎮靜和機敏。然后我又讓學生讀讀描寫黃河、乘客和羊皮筏子的句子,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艄公,為什么又花了許多筆墨來寫黃河、羊皮筏子和乘客,這對于表達表現艄公有何作用?學生通過品讀交流,感悟到作者寫作的用意,即通過對黃河、羊皮筏子和乘客的描寫來側面烘托出艄公的勇敢、機智、鎮靜和機敏的特點。有了深刻的體會和感悟,學生就能把這種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用到今后的習作中。
我在教學生寫作時就有一篇習作是讓學生融合了以上幾種寫作方法。題目要求是這樣的:每個人的心里都有自己喜歡或者崇拜的一個人,利用以前學過的課文中的多種寫作方法(總——分的構段方式、過渡句、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來寫一篇作文。注意要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人物的特點,要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的品質。學生仔細審題以后,利用以前學過的思維導圖的形式列出了寫作提綱。在列好思維導圖提綱后馬上動筆寫文章。由于學生們接受了多種寫作方法的訓練,再加上結構清晰的思維導圖,僅僅用30分鐘就已經完成了一篇中心突出、結構完整、內容深度的文章。
我想,只要老師做個有心人,處處留心課文中的寫作技巧,隨時利用課本中的文章訓練學生寫作技巧,讓學生學有所得。漸漸地,我們的學生也能寫出出色的文章來,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參考文獻:
[1]李國棟.閱讀教學的理論困境[J].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5期.
作者簡介:
張紅俠,李雷,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敬安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