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宇



摘要:傳統小青綠山水與英國水彩風景畫。一個是中國傳統的繪畫表現形式,一個是英國獨具代表性的繪畫種類。由于各自依托的文化背景與觀念不同,其繪畫材料、題材內容、空間構圖、色彩表現等均有各自風貌;同時,兩者的繪畫媒介都是水,畫面表現都是通過水與墨與色的交融來呈現,所以在這些方面又有相似之處。以我國傳統小青綠的代表畫家文徵明與英國“水彩畫之父”保羅·桑德比為例淺析傳統小青綠與英國水彩畫的異同。
關鍵詞:小青綠;山水;水彩;風景;比較
一、中西繪畫背景與觀念比較
其一,山水畫是以自然風景為表現對象的中國傳統繪畫科目,在中國畫歷史進程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山水畫萌芽于晉,隋唐時作為獨立的繪畫題材,形成風格迥異的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金碧青綠山水,另一種是水墨山水。進入宋元時期山水畫達到頂峰,成就巨大。明清時期的山水畫是一個繼承與創新的年代。明代著名畫家文徵明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其博采眾長,把傳統金碧青綠山水與淺絳融合,開創了小青綠一路畫風。所謂小青綠山水:簡言之就是在水墨的基礎上薄罩石青、石綠的主色。畫面清新淡雅,給人以愉悅之感。
本文的另一主題:水彩畫,是西方繪畫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其起源于歐洲,隨著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的興起,英國工業與科技迅速發展,促進其文化與藝術的發展。水彩這一繪畫形式在英國逐步走向成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畫家。水彩畫最早的作用是描繪地理圖形與書刊插圖,后來隨著文化的發展,形成為一個獨立的畫種。水彩畫選材豐富,而水彩風景是水彩畫家們最喜歡表現的一類題材。水彩畫:是用水為媒介調和透明顏料的一種繪畫形式。水彩透明的性質很適合繪畫風景等清新明快的對象。
其二,中西方不同的歷史背景,促使其有不同的文化與觀念。中國傳統山水畫以“儒釋道”三家為依托,注重“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明代山水大師文徵明就是一個虔誠的儒者,“仁”與“壽”是文徵明的人生理想,在他的繪畫中也明顯可見。中國山水畫家講究“相由心生”“以形寫神”,通過筆下的山水表達畫家主觀的精神理念。畫家們將“詩書畫印”巧妙地與自身的感悟融合,力求在作品中表達“氣韻生動”之感。英國水彩風景根植于西方文化理念,西方繪畫是受古希臘哲學觀的影響,要求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藝術創作,與中國傳統哲學觀“天人合一”不同的是,西方哲學觀關注人與自然的分離,強調的是“天人分離”。雖然中西哲學觀念不同,但是在表現山水與風景的主題上,都是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一種人與自然的關系。
二、文徵明與桑德比的生平簡介與繪畫成就比較
文徵明(1470—1559)生于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市東北部),初名壁,字徵明,又更字徵仲,先祖曾居衡山,故以衡山為號[1]。文徵明是一位詩、書、畫、文都擅長的全才,其繪畫作品的成就與影響力最大。文徵明的繪畫作品風格多樣,用筆有粗細之分、設色有濃淡不同。在文徵明之前我國傳統著色大多為金碧青綠一路。文徵明在繼承傳統青綠山水厚涂石青、石綠的基礎上與元四家淺絳著色法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小青綠山水畫風。可以說文徵明是小青綠一路畫法最具代表性的畫家。
桑德比(1725—1809)英國繪畫史上第一個用水彩作畫的畫家,桑德比之前的水彩畫,大多是色彩單調的單色畫。其在顏料制造與繪制技法方面,做了不斷的實驗,把水彩藝術的技巧,大大推進了一步,被尊為英國“水彩藝術之父”[2]。桑德比賦予了風景題材以生命力,把原來的地形畫推向歌頌自然之美的彩色之詩。這些成就使他超越當時其他畫家成為他們的領袖,開創了抒情主義水彩風景畫的先河。其影響與本文列舉的另一位畫家文徵明也頗為相似。此外,他的畫法是在畫好的草圖上著水彩色,與中國傳統山水畫技法也有相似之處。這兩位畫家雖然是東西方不同時期,不同繪畫領域的代表,但其影響力、繪畫風格等又有一些相似之處。在后面的文章中將以作品為例進一步闡述。
三、以部分作品為例簡析文徵明與桑德比的
繪畫風格比較
(一)繪畫工具與材料
傳統山水畫是以“筆墨紙硯”為作畫工具,在絹或者宣紙上作畫的一種繪畫形式。山水畫用筆多用狼毫,以表現山石堅硬的特征。文徵明繪畫用筆肯定簡練。與狼毫筆的特性也有一定關聯之處(圖1)。水彩畫用筆多用羊毛、貂毛,在專門的含膠水彩紙上作畫。桑德比作畫中常用鋼筆勾勒再填以水彩色(圖2)。這種繪畫方法也與文徵明小青綠繪制方法類似。此外,國畫顏料與水彩畫顏料雖然不同,但也有相似之處,其原料都來源于動植物與礦物。兩者相比較中國畫顏料的自然成分比水彩顏料更高一些,而水彩畫顏料的色彩則較中國畫顏料更豐富。在今天的山水畫特別是小青綠等著色畫的創作中,山水畫家們偶爾也會將水彩色與傳統國畫顏料搭配使用。另外,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墨的作用非常大,墨可分為“焦、濃、重、淡、清”五色,而在水彩畫中與之相對應的只有黑色一種。其次,水作為山水畫與水彩畫共同的媒介,拋開色彩的要素,水和墨、水和色配合的繪畫效果類似。山水畫與水彩畫都是通過水與墨與色的融合,運用不同的筆法形成不同的畫面效果。
(二)題材與內容
文徵明生于蘇州府長洲縣,對家鄉山水尤其喜愛。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實地寫生再創造的因素。對江南山水的贊美與熱愛是文徵明繪畫的重要源泉。其筆下作品題材有取材于描繪石湖風光的,如《石湖清勝圖》(圖3),又有描繪蘇州山區景色的,如《千巖競秀圖》。這一類作品多以小青綠著色,描繪的是文徵明朝夕相對、多次游覽、贊嘆不止的吳中山水。唐代畫家張璪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師造化、師自然也是文徵明此類山水大家一貫秉持的理念。文徵明不少小青綠作品描繪的是吳中勝景,也有相當一部分是吳中地區日常生活習見如《煮茶圖》。在文徵明的繪畫中多有人物與庭院齋室,和風景一起構成統一的畫面。而對樹的刻畫精微細致也是文徵明山水的一大特色。
與文徵明師造化理念有相似之處的是,西方風景繪畫幾乎都是用寫生的方式完成。桑德比活躍于18世紀的英國,在桑德比的作品中,看得出他對大自然的深入觀察,其對樹木和天空的刻畫也極其認真。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鄉村景致,常有人物活動于自然環境中,為畫面增添生氣,如《惠特爾伯里森林的韋克菲爾德小屋西北景觀》(圖4)。其作品給人以田園牧歌式的詩情畫意。比較文徵明小青綠山水與桑德比水彩風景的題材與內容,我們不難發現雖然兩位畫家處于不同時代與國度,但是他們要表達的都是一種大自然的生意之美,同時他們對人物和樹木都有精心的安排,特別是對樹木的刻畫都非常精準。
(三)空間與構圖
中西方繪畫都講究空間與構圖,但是兩者又有顯著不同。山水畫沒有科學嚴謹的規范,但自古以來構圖也是歷代山水畫家潛心鉆研的課題。早在六朝時期著名理論家謝赫就提出“六法”一說,把“經營位置”擺在一個重要地位。宋代郭熙的山水畫論《林泉高致集》中提到山水畫的空間表現大多為“高遠、深遠、平遠”。文徵明對畫面構圖也是潛心經營,他在《題朱迪功雪景》就特意強調說:“古來繪事不易言,正在位置經營間。”[3]他的作品構圖平中見奇、機關疊伏很有形式感,文徵明對“經營位置”的高度重視體現在他一貫的作品創作中。以他的小青綠名作《滸溪草堂圖》(圖5)為例:這幅畫作從它的布局上可以從中間起分為左右兩段,左段表現江上景色,畫出漁民的生活場景,右段畫與友人交談,友人回到故鄉向草堂走去,這段畫面位于全作顯著位置,可見畫家對畫作全局把控力之強。整幅作品排布得當、虛實相應、給人仿若置身其中之感。
桑德比的風景畫構圖嚴謹,遵循西方繪畫構圖科學嚴謹的傳統。又有其個人風格,在他的水彩風景中一般把前景的樹刻畫得比較清晰、生動,樹木的邊緣形狀和姿態都十分清楚。如其畫作《達特茅斯城堡》、《康威城堡》(圖6、圖7),畫面中的叢樹相互交錯、形態優美,與前景的單棵樹和后方的城堡遙相呼應。可以感知作者在處理空間與構圖上的用心之意。從文徵明山水與桑德比風景的空間和構圖上,可見東西方畫家都是費心經營,又通過各自畫作表達自身的感悟。雖然遵循的繪畫理念不同,但是從上面兩幅不同的畫作中,我們又仿佛看到一種朦朧的相似之處。
(四)色彩與表現形式
江南山水溫婉,秀美,色彩華而不麗、在文徵明的筆下他是通過青綠這一傳統的賦色手法參與元四家特別是黃公望的淺絳之法,融會貫通形成了其獨具個人特色的小青綠山水。此類小青綠作品賦色很淡,給人一種透明、濕潤的感覺。在水墨為骨的基礎上,分多次薄罩青綠色,但是用色不能掩墨,用色就如用墨。石青、石綠、花青、赭石、汁綠等色相互交融,清潤明潔,有一種獨具韻味的淡雅風致。如《江南春圖》(圖8),此畫先用墨勾山石輪廓、再加以少量皴擦,筆墨為后面的設色讓路,在上色時以赭石打底、再薄罩石青、石綠色,在設色上也頗有講究又要讓山石有穩重之感但同時用色又不能太厚重濃麗。對于小青綠這一設色法文徵明可謂鉆研頗深,對后世小青綠山水影響巨大。
桑德比開創了英國水彩風景的先河,在此前的水彩畫,僅是屬于考古風景的范疇,只用單色作畫。桑德比的色彩比起后期的浪漫主義水彩風景繪畫還是屬于古典主義的領域。在他的作品中色彩更多的是為色調服務,他在作畫中一般較多使用黃色與黑色,并在此基礎上增添一些灰色調。如《蘭戈倫敦比郡》(圖9)天空中的云彩稍加藍色,湖面看上去比天空暗淡,在色彩表現上提高了樹木色彩的純度與其余景物的灰色調形成對比。在表現手法上桑德比的很多畫作還保留著古典主義的畫風先用鋼筆或者鉛筆勾勒,再添加不是很華麗的色彩,其用色與表現方式也與山水的勾皴點染有相似之處。
中國畫寫意,西洋畫寫實。兩者雖不盡相同,但以上通過文徵明與桑德比的比較,從東西方繪畫背景與理念著手,淺析其各自不同的繪畫材料、題材內容、空間構圖、色彩表現。通過這些比較我們也不難發現在中西繪畫差異的表象下,文徵明與桑德比兩位毫無關聯而言的畫家,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處,其作品意境都很深遠,畫出了兩位畫家筆下的大自然生意之美。正如伯克所說,“藝術是人類的天性”,繪畫是人類共通的語言。
四、結語
共通是同中有異、異中又有同。以一種虔誠的態度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方能找到其共通點。小青綠山水與英國水彩風景、文徵明與桑德比,都是世界繪畫藝術中的瑰寶。兩類畫種、兩位畫家并無高低上下之分,我們應從藝術的本源看起,提升自身的藝術品位與境界。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交融,中西兩種繪畫語言必將繼續碰撞、交流與融合。
參考文獻:
[1]石莉.中國名畫家全集.文徵明[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劉汝醴,劉明毅.英國水彩畫簡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3]漆瀾,張長虹,萬新華.中國山水畫通鑒——吳門風規[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