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丹麗
【摘 要】本文論述提高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策略,針對政治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和我國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思想意識問題,提出情感素材引領、問題對話引領、思維引領、練習引領等措施,推動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思想政治學科 核心素養 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1B-0089-02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渥的生活條件和優越的學習環境,使得一些青少年迷失了方向,他們變得沒有目標,價值觀念出現扭曲并偏離方向。要扭轉這種現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養成良好的政治道德素養,思想政治課堂是一個有效的載體和突破口。本文針對政治教師隊伍中存在的一些錯誤認識和我國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思想意識問題,探索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含義
核心素養的養成是一個有過程、有預期目標的結果,它是指人在面對不確定的、紛繁復雜的現實情境時,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素質。其貫穿于情境分析、提出并解決問題、交流結果整個過程中。這種綜合素質依托于人內在動力系統以及個人所特有的思維模式、學科觀念和探究技能。
思想政治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及自身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來獲得思想政治學科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學科技能,以及個人情感、品質和觀念的素養。政治老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指導學生從更高的境界和視野關注自己的人生和社會發展,培養他們樂于思考的品質和興趣,以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思想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內容。
二、強調和落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刻不容緩
從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對于學科的核心素養問題很多教師還存在著一些錯誤的理解。這主要表現為忽視發現、排斥改變、拒絕發展。
第一,忽視發現。主要表現在教師認為“基于核心素養”的改革就是不顧一切地“另起爐灶”,把新課改跟以往的改革割裂開來。對于新課改抱著超乎現實想象的期待,對于一些現有的教育教學方式采取全盤的否定。表面看這好像是對核心素養改革的重視,其實是否定了新課改的現實基礎,全盤否定了以往改革所取得成果和意義,是片面的。
第二,排斥改變。主要表現在老師不愿意接受基于核心素養的新課改,否認核心素養是教學的根本追求。常見的幾種說法是:“核心素養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更不必說指導學生備考,衡量教學實效了。”“教育方式沒有十全十美,現在這種方式也有可取的地方,何必再折騰”,等等。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這些老師在固守現有的教育教學方式模式,并為之叫好,卻忽略了現有教育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全面均衡發展的不足之處。
第三,拒絕發展,主要是部分老師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戰,沒有勇氣通過提高自己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而是千方百計地抵觸和抵制新課改對他們固有知識和習慣的沖擊。
對于以上的這幾種現象,雖然只存在于部門教師當中,但是這對于新課改的推進來說也是不小的阻力。要想在新課改中將學科核心素養變成現實,就必須首先解決教師層面的這些問題。
因此,貫徹落實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刻不容緩。素質教育已然在我國實施多年,但是因為歷史的現實的因素,政治教學面臨的升學壓力已然很大,這就使得很多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不自覺的更加重視對學生知識點的傳授和各種解題方法和技巧的運用,教會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來答題,這些都對學生的考試和升學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因為這樣的只顧眼前利益忽視長遠規劃的做法,必然會使學科價值大打折扣。
三、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多元化措施
(一)情感素材引領。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我們既要注重教學的深度,更要使課堂有溫度。顯然,“有深度”是相對于學生的學科知識而言,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學生將課堂內容深化并內化為自己的認識,這對于學生的思維和智慧都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而“有溫度”是相對于學生的個人情感而言,教師應通過特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觸動學生的心靈。因此,在思想政治課程中,老師應通過情感素材引領讓學生樂學并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在寓教于樂中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情感素材引領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多選取那些切合所教課程內容又有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素材,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和實踐對這些素材進行多方位解讀,鼓勵和引導他們用個性化的語言或者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讓他們的情感在教師的引領下升華。比如,在講到《經濟與生活》誠信經營的必要性時,筆者選取了張瑞敏怒砸海爾冰箱、三鹿奶粉退出歷史舞臺等學生熟悉的品牌案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還能用的冰箱張瑞敏要全部砸掉,海爾為什么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什么讓國產奶粉巨頭走向沒落并成為歷史的罪人?進而引導學生明白無誠信不經營,誠信經營十分必要。同時,通過我國成績優異的海外留學生因為地鐵逃票,屢次求職都被拒之門外的案例,讓學生明白人無誠信不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信譽對一個企業至關重要,進而達到學生情感上的升華。
(二)問題對話引領。問題對話引領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對于一些問題進行開放式的研究和探討,讓學生在思索和論辯中明辨是非。比如在講到《生活與哲學》量變與質變的關系原理時,講到國外一些地方專門為中國人設置的中文提示語,如泰國皇宮的廁所上寫著“便后請沖廁”;新加坡環球影城的吸煙區寫著“請在此吸煙”;美國珍珠港的垃圾桶上寫著“請把垃圾丟在此”;巴黎圣母院也寫著“請勿大聲喧嘩”等。
師:在國外看到我們國人這樣的行為、這樣的提示語我們還能理直氣壯地說這是外國人對我們的歧視嗎?認為這些還是小事嗎?
生:(靜悄悄,顯然他們的情感已經被觸動)
(教師乘勝追擊,繼續發問,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情感)
師:那么反觀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自己有沒有講粗口、亂穿馬路、隨地吐痰、乘車不排隊、亂拋果殼紙屑……
師:既然在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解決?
生:教育的同時,還有處罰。
師:不錯,這和我們國家采取的措施是一致的。那么我就想問,既然道理大家都懂,為什么我們很多同學和民眾都沒能做好?
生:因為大家都覺得這些都是小事。
師:也許單個來看,大家還認為這些是小事,但是就是這些小事早已經形成一個大事,我們中國人的臉已經丟到了全世界。我們應該感覺到羞愧和恥辱。那么說到這,大家知道該怎么做了嗎?
生:從我做起,做一個文明的中國人。
教師通過這些生活問題的對話引領,讓學生感受到對話的真實性,進而激發他們的公民意識。
(三)思維引領。關于人的智能,美國知名教育家加納德歸納為八種,這就是多元智能理論。這一理論要求老師必須關注學生心理、情感、綜合能力、生存能力、適應能力、責任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具備終身學習和發展的能力。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在課堂導入環節引入一些有哲理性的笑話或者“腦筋急轉彎”,讓學生在歡樂的笑聲中和思維碰撞中領悟人生道理。
例如,在講到《生活與哲學》中關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理時,可以給學生出一道 IQ 題:“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讓羅浮宮處于火海中,如果當時的情況允許你搶救出一幅畫,那么你的選擇是什么?”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說完自己的答案后。再拋出:“對于這個假設,法國的一家報紙曾經專門舉辦過一場智力競賽,最后的金獎得主是一個法國的著名作家貝爾。大家猜一下,這個作家給出的答案是什么?為什么會得金獎?”
這時候學生已經進入到情境里:最喜歡的、最貴的、最方便的,等等,答案五花八門。在學生充分討論之后給出答案:搶救離窗口最近的那幅。到此,就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從這個 IQ 題中我們領悟到了什么?在老師的步步引導下,學生最終得出結論:人生要有所取舍,我們在給自己制定目標時,不一定非得選擇最有成就最有價值的,而是應該選擇最有可能實現的。這個作家之所以獲得金獎就在于他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實際出發。
這樣的思維引領,大大地激發了學生政治課的熱情,激發了他們探究課程問題的興趣,開始期待下一次政治課,想著下一次政治課老師會給他們帶來什么樣的 IQ 題,這都在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練就他們洞察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看似不經意間領悟人生真諦,對人生、對社會有了自己的思考。
(四)練習引領。練習引領,貴在精而不在多。不必每次每題都是核心素養題,而只需要在每次的聯系中加入 1-2 道與本學科核心素養相關的較為典型的題目即可。讓學生在練習中和教師的講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有所啟發,在日積月累中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例如,通過布置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課后實操題,讓學生在做中體會,并通過這樣的訓練過程感悟人生道理。
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并非朝夕,而是一種日積月累的慢沉淀,是一種長效教育。作為政治教師,在新課改的新形勢下,要不忘初心,自覺增強自身的政治認同感,堅定不移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道德品質和政治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周 健.高中思想政治學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芻議[J].中學教學參考,2016(1)
[2]張忠坡.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中學教學,2016(5)
[3]賴祝明.基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中),2017(5)
[4]李 新.核心素養結構的四種類型比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6(8)
[5]季成偉.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與踐行[J].中小學德育,2017(6)
[6]朱明光.關于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6(1)
[7]朱傳勝.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創新途徑探析[N].今日文教周刊,2016-12-09
[8]李 晴.高中思想政治課核心素養培養面臨的困境[J].萊蕪日報,2016-10-20
[9]李曉東.思想政治課教師與學科核心素養培育[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6(9)
[10]貝新華.高中思想政治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嘗試[J].中學教程輔導·教師教育(上、下),2017(20)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