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紅字》作為經典的心理小說和宗教小說,最成功之處在于塑造了狄梅斯代爾牧師這一個內心極度糾結矛盾的人物形象。筆者試圖從作者霍桑的清教徒信仰的角度,來理解這種人性的遮蔽和神性的袒露之間的掙扎,從最終神性的勝利,來探究霍桑信仰的本質。
關鍵詞:《紅字》 狄梅斯代爾 形象
1850年,《紅字》問世后,美國作者霍桑一舉成名?!都t字》旋即被譯成多國文字,暢行全球。轉眼一百多年過去了,依然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是什么造成《紅字》經久不衰的魅力?縱觀二十一世紀的地球,婚外情泛濫,離婚成災,一個簡單的婚外情的故事,為何如此深、如此久地扣人心弦?以筆者看來,主要是其中塑造了一些十分真切感人的形象。尤其是男主角狄梅斯代爾牧師。
翻閱前人對《紅字》中人物形象的評價,大多都是從社會的、道德的角度。不僅是隔靴搔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作者原意。若是霍桑復活,定會搖頭嘆息!要正確理解人物形象,必須先懂得作者本人,要進入到作為一個清教徒的作者心靈深處。
不是“存天理、滅人欲”,也不是對加爾文清規戒律的反抗。整部小說上演的,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肉體與靈魂的交戰、撒旦與神的交戰、隱藏與袒露的交戰、黑暗與光明的交戰、罪的捆綁與光明自由的交戰……而狄梅斯代爾牧師,擔當了這一切交戰的實體。正是神性與人性的沖突和矛盾,才會使得這部作品與眾不同,具有無比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作者霍桑獲得了“美利堅民族第一位偉大的小說家”的崇高榮譽。[1]
故事的開始,發生在陰森恐怖的新英格蘭監獄門口。女主角郝斯特懷抱罪孽的結晶——剛出生的嬰兒,走向集市廣場的審判臺,胸口的衣服上別著象征罪的鮮紅的“A”字。全部人物都在這一時空同時登場:新英格蘭居民、原著印第安人、牧師、官員……,尤其是,其中隱藏著隱姓埋名的羅杰·奇林沃斯——海斯特的丈夫。還有,海斯特犯罪的同謀——狄梅斯代爾牧師。
于是,戲劇性的場面發生了,狄梅斯代爾牧師竟然被安排推舉為審判海斯特的上帝的代言人!從此,狄梅斯代爾牧師身上的雙重性和矛盾性開始展現。一方面,他鼓勵勸說郝斯特供出同犯:“盡管他會從崇高的地位上跌下來……,這也勝于終生隱藏一顆罪孽的心。你的沉默對他又有什么好處呢?只會誘惑他——是的,實際上是迫使他——在罪孽中又加上偽善?!绷硪环矫妫敽K固鼐芙^供出同犯時,狄梅斯代爾牧師不禁松了一口氣。他呼出一口長氣,贊嘆道:“一個女人的心靈具有多么神奇的力量,多么寬宏大度??!她不肯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狄梅斯代爾牧師的痛苦越來越深。他渴望傾吐,渴望從罪中得到解脫,就像一個長期被污濁的空氣弄得窒息的人,終于吸到了清新的空氣。羅杰·奇林沃斯裝扮成醫生和朋友,潛伏在狄梅斯代爾身邊,為要查出給自己帶綠帽子之人的真相。但是,狄梅斯代爾牧師警覺地拒絕袒露心聲?!笆俏业膭趧印⑽业陌С?、我的罪孽、我的痛苦過不了多久將會與我一起消亡,是世俗的東西埋葬在我的墳墓,精神的東西與我一起進入永恒的境界。”“不,我不會向你展露!不會向一個世俗的醫生展露!……你算什么人,竟然干預這件事?膽敢在受難者和他的上帝之間插足?”時間一久,甚至連人們也看出狄梅斯代爾牧師正在經歷一場與撒旦的爭戰。“人們懷著毫不動搖的希望,看著牧師從這一沖突中走出來,獲得必定勝利的榮耀。與此同時,想到他在通往勝利的斗爭中必將經受極度的痛苦,又不禁讓人黯然神傷。”在罪孽和痛苦的重負之下,狄梅斯代爾牧師對人類犯下罪孽的同胞寄于深切的同情,以至于他的心與他們的心一起震顫,形成令人感動的極其富有力量的演講。
每當悔恨的沖動把他驅趕到暴露罪孽的邊緣時,懦弱總會戰戰兢兢地抓住他,把他往回拉。這顆軟弱無力而又極其敏感的靈魂,對重負既不能忍受又不能拋開,只是無休止地在兩者之間游移,糾結成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這種長期的、劇烈的、隱秘的痛苦折磨,不僅使得狄梅斯代爾牧師的身體虛弱不堪,甚至精神狀態也高度混亂。他在雨季的午夜,徘徊在審判臺上,在幻想中,看見天空有一個巨大的“A”(象征著罪)。
在這種矛盾和糾纏中,一晃七年過去,作者終于安排男女主人公,也就是罪的同犯,在森林里相遇。當海斯特勸狄梅斯代爾牧師和她一起逃離這片恥辱之地時,牧師沮喪地回答:“我無力離開。我作為一個可鄙的罪人,沒有其他想法,只能在上帝為我安排的這塊地方茍延殘喘。雖然我的靈魂已經失落,但我仍將竭盡全力服務于其他靈魂!我不敢擅離職守,盡管我是一個不忠實的哨兵?!笨墒?,海斯特天然的勇氣和活力,她的叛逆和堅強,再一次喚醒狄梅斯代爾牧師心中幾乎被遺忘的歡樂。兩個注定遭難、被塵世間最沉重的負擔壓在身上的人,能在那里坐下來,得到一個鐘頭的歇息和慰籍。他們一起商量一個周密的出逃計劃。乘坐海輪離開新英格蘭,回到人口眾多文明高雅的舊大陸。可憐的牧師,由于受到幸福之夢的誘惑,他蓄意做出選擇,讓自己屈從于他明明知道的重罪。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那么不過是個人性戰勝神性,世俗的快樂戰勝天國里的平安的故事。這種故事在好萊塢影片中共比比皆是,將人性欲望的滿足彰顯到極致。然而這種彰顯就像是夜空中的煙花,片刻的璀璨之后,是永遠的沉寂、無邊的落寞、以及令人討厭的殘灰敗屑。這樣的安排當然不會出自于霍桑之手。作為清教徒,他深深地明白,只有來自于天國的安慰才是真安慰,只有上帝自己才能滿足人心最深處的需要。如果人類生命中最神圣的品質被最深沉的罪孽所玷污,那么必須要做的就是在上帝面前、在人面前認罪悔改?!皭u辱在于犯下罪孽,而不在于坦白罪孽?!保╬15)
在經過世俗的幸福之夢短暫的誘惑之后,狄梅斯代爾牧師看穿了魔鬼的把戲。他終于下定決心,不動聲色地準備著一場告別。故事也就到了動人心弦的高潮。
在新一任總督就職布道演講中,他那天賦的才智、淵博的學識、超凡的口才、圣潔的名聲,沖擊著每個人的心靈。在新英格蘭的土地上,從來沒有發出過這樣的歡呼!從來沒有出現過像這位布道者一樣受到同胞們如此尊敬的人物。但是,歡呼聲漸漸沉寂下來,人們看到,牧師臉頰上燃燒的光芒熄滅,呈現出死人一般的色澤。他有氣無力、步履艱難地走上審判的刑臺。依靠著郝斯特,牽拉著小女兒。他用盡最后一點力氣,大聲坦承七年前的罪孽。他扯下圣服,暴露出烙印在胸前的紅色印記——一個像郝斯特佩戴在衣服上一樣的“A”。“他終于正視了一切,走向講臺,向一直崇敬他的教民們展示了自己的一切,承認自己的罪惡,也終于實現了靈魂的救贖?!盵2]
盡管狄梅斯代爾牧師坦白了自己的罪,然而卻沒有真正認為他有罪。
霍桑將其宗教善惡觀凝聚在《紅字》中。盡管整部作品都在描寫世人怎樣查找犯罪的人,犯罪人怎樣進行贖罪,但最后并沒有真正為哪位人物定罪。而是告訴我們:生命終究會走向死亡,反而是死亡這個最后的結局讓人進行思考,讓人懂得靈魂擔負的責任。在死亡中,神性戰勝人性,靈魂得到升華。[3]
他終于告別他那萬眾敬仰的輝煌的圣職生涯;告別魔鬼的代言人羅杰·奇林沃斯;告別七年來緊緊糾纏著他的恐懼、痛苦、糾結和憂傷。他的臉上閃現出勝利的喜悅,在眾人面前勝利又可悲地死去。他留在世間的最后一句話是:“讓上帝的圣名得以贊美吧!他的旨意就這樣完成了!永別了!”
像極了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最后一句話:“成了!”
霍桑通過狄梅斯代爾牧師一生的經歷,向世人宣告自己的觀點: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永恒生命的開始,唯一的道路就是十字架上的救贖。[4]
注 釋
[1]史志康.《霍桑文學背景概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鐘再強《人性的救贖:霍?!醇t字〉的重要主題》,《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3]胡建新《從人性救贖的主題探討霍桑的〈紅字〉》,《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
[4]王秋媛《艱辛的救贖之路——從〈紅字〉解讀霍桑的宗教觀》,《名作欣賞》2011.15
(作者介紹:陳清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基礎部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