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天 戚佳瑞
內容摘要:現今高校戲劇社團類型多樣,活動豐富。兩岸大學之間既有著相似的人文環境,也存在著不同的校園氛圍。通過兩岸高校劇社管理模式對比,可以發現兩岸高校戲劇社團長短優缺。這種對比對兩岸高校戲劇社團的管理建設乃至其他社團的建設都有著積極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戲劇社團 高校 兩岸 差異 比較
1.兩岸高校戲劇社團建設現狀
現今校園生活中,社團活動已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內容。兩岸各高校中,喜歡戲劇并且投入其中的學生群體與日俱增,高校戲劇社團越來越多,呈現出各有特色、競相繁榮的局面。
在現今高校各個戲劇社團活躍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高校戲劇社團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學生社團管理建設容易發生的問題,如社團人員結構混亂、活動組織能力較弱等。因為其活動的特點,作為戲劇社團,其大部分成果又與社團外人員聯系較為密切,因此社團組織者的管理水平、參與人員的理念追求、高校戲劇平臺的客觀條件基礎等等條件和水平的高低,都極大地影響著社團的運行、發展以及推廣。
在當下,戲劇社團存在的問題是復雜的,又是普遍的。
兩岸之間有著相似的人文環境,也存在著不一樣的校園文化,在戲劇社團管理建設上有著異同的可比較性和互相參考借鑒的意義。因此,以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和臺灣的東吳大學、高雄師范大學為例,希望通過對兩岸高校戲劇社團建設基本情況的了解和對比,發現其異同點,分析結果、取長補短、以小見大、反饋當下,為當下高校戲劇社團的建設乃至其他社團的管理建設提供具有價值的新思路、新方法。
1.1大陸高校戲劇社團建設基本情況
現今,大陸高校已有相當成熟的社團建設活動體系。大陸高校戲劇社團整體呈現著“數量大、歷史長、種類多、特色足”等特點。
以武漢地區為例,華中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大學等幾所高校都有一個甚至幾個戲劇社團。這些高校的戲劇社團不僅年代悠久而且種類繁多,如話劇社、音樂劇社、古典戲曲社等不一而足。即使是同一類型的戲劇社團,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有些主打以莎劇為例的文學經典,有些以原創為主,有的以經典話劇為主,還有一些更加貼近校園生活,以校園、青春為主。
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目前校園是文華勾沉劇社、晨雨劇社、未名劇社三足鼎立的局面。文華勾沉劇社、晨雨劇社十分活躍,經常與其他高校進行演出交流、回訪學習等,并且經常在武漢大學生話劇節中斬頭露角,更甚者還與專業劇團同臺競技。文華勾沉劇社主打經典話劇,包括傳統的文學經典和話劇經典;晨雨劇社主打原創劇和青春校園劇以及開心麻花。
以華中師范大學文華勾沉劇社為例,話劇社的活動以學生管理為主、學院支持為輔。并且文華勾沉劇社掛靠于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學院提供部分道具、場地、人員、資金支持,因此有著較為優厚的資源。華中師范大學為了辦好文華勾沉劇社,與湖北省長江人民藝術劇院進行了合作聯系,定期會有相關的專業演員、指導老師來到學校對社團的學生進行表演指導,有意把文華勾沉劇社做成華中師范大學的品牌。一些比較重要的話劇劇目,學院派指導老師全程跟進,確保演出質量。同時,劇社內部學生自我管理也十分完善,文華勾沉劇社下設社長一名,負責重大事務,包括兄弟劇社的聯系交流演出、外出參與演出等;劇務指導一名,主要負責演員培訓、具體演出指導,副社長兩名,協助社長管理事務,并且協調劇社內的具體事務。宣傳部、編導部、秘書處和表演部等幾個部門各司其職。
每一學期,劇社都會安排兩到三個演出劇目,包括新生戲和經典戲,并組建各自的演出小組,演出小組的人員基本獨立,但又有著交叉,形成了“一社多組”的局面。劇社正?;顒邮沁M行話劇排演活動,平常則由具體部門負責,帶領社員練聲、練功,敲定劇本之后則在學期內學校的演出場所進行公演。因為有著學院的支持,以及龐大的學生基礎和較多的社團成員,文華勾沉劇社在華中師范大學的發展近年來有著越來越好的成績。
1.2臺灣高校戲劇社團建設基本情況
臺灣高?;旧厦恳凰鶎W校都會有話劇社、音樂劇社等各種類型的戲劇社團,它們有著不同的特色,這主要和所處地區、學校規模以及學生基礎有關。
地理區域位置決定了社團的對外交流、資金支持的情況。一般來說,臺灣的北部地區經濟繁榮,臺北地區更是臺灣經濟、文化的中心,相對與臺灣南部來說高校數量也更多,因此各個學校的戲劇社團運作就較為成熟完整。借助北部地區良好的經濟、文化基礎、還有觀眾基礎,高校戲劇社團有了更多的資金支持、更廣的校際交流、更多的專業學習機會。而南部則在各個方面上都相對落后于北部地區。經綜合分析后,臺灣北部地區的高校戲劇社團發展整體較好于南部。
學校規模和學生基礎是影響臺灣高校戲劇社團發展的主要因素。臺灣高校相對于大陸高校來說,普遍呈現著規模小、人數少、數量多的特點。這就對學校社團的成立起到了很大的影響。臺灣一個高校同時有多個同類型的社團現象少。另外,學校的戲劇社團發展如何,也和這一學校的戲劇喜愛的學生數量多少有關。因為學生基數少,所以對于戲劇喜愛的學生群體數量也具有偶然性。
研究者在臺灣選取了東吳大學和高雄師范大學兩所大學為例,具體分析臺灣高校戲劇社團的建設管理情況。
東吳大學位于臺北,是臺灣著名的老牌私立大學之一,辦學規模不大,但整體管理水平很高。學校有專門的群育中心幫助學生社團組織活動,每一學期都有社團活動月,各個社團都有著良好的組織和活動安排。以東吳大學音樂劇社為例,它創辦于2008年,每年只產生一部音樂劇。雖然成立時間不長,劇目作品不多,但作品優良,并且在劇社運營管理方面有著不錯的表現。
學校方面,東吳大學的群育中心管理學生社團,為學生戲劇社團提供幫助與指導。學校會幫助社團請專門的指導老師指導社團表演,在劇目的排練和宣傳上也都給予充分的場地支持,最后在公演時更會開辟學校最主要的演出場所作為場地。這點相對于大陸來說工作更為細致和重視。
自身管理建設方面,東吳大學音樂劇社堅持著創立社團的目標與方向,通過對每一部演出劇目的質量的把量,良好引導了劇社的發展走勢,使得音樂劇社呈現著越來越好的運行狀態。每一部作品的籌措過程都長達一年時間,經過劇社內部反復打磨,保證了演出的質量,增強了音樂劇社在學校的影響力。劇社對內的要求與水準不斷提高,對外的影響力與美譽度也在不斷上升。
高雄師范大學位于臺灣南部的中心城市高雄,學校的話劇表演始于2001年,相對于周圍學校,開始的較早。每年都有進行話劇表演的傳統。但是因為學校規模較小、基礎較弱、對外交流少,因此話劇社活動比較稀松。
高雄師范大學的話劇社也有相關的老師進行指導,但主要是在話劇劇本的選擇上。除過對于話劇的選題上的指導外,表演和場務等后續流程,主要由學生自己組織。因此在最后的表演效果上,并不一定能夠取得很好效果。
但是學生在組織層面較為積極,學生會自行進行排練,商議演出時的配合,在臨近公演的時候會向外拉取贊助獲得資金支持并在學校周圍進行宣傳。由于高雄師范大學學生基礎小、學校指導少、整體氛圍弱,高雄師范大學的話劇社團的發展處于一個較為弱勢的境地。
2.兩岸高校戲劇社團建設管理的差異比較
以大陸武漢地區的華中師范大學和臺灣的東吳大學以及高雄師范大學的調查和研究,可以發現,兩岸高校在社團的管理組織建設上,存在許多異同。
這些異同點對各自戲劇社團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
2.1兩岸高校戲劇社團建設管理的相同點
(1)皆與學院或學校相關組織有聯系
無論是華中師范大學還是東吳大學、高雄師范大學,它們的戲劇社團都依托于學校,有學校的支持。如華中師范大學文華勾沉劇社歸屬于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東吳大學音樂劇社歸屬于東吳大學群育中心;高雄師范大學話劇社歸屬于高雄師范大學國文系。它們都或多或少的需要學院或者學校相關組織的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學院或學校相關組織的影響、支持與幫助
(2)都有部門進行分工完成劇社的任務
一個劇社要完成日常的運營以及各個戲劇的排演,是多方面人員合作努力的結果。無論是大陸高校還是臺灣高校,校園戲劇社團都會進行內部的自我劃分,下分多個部門,以起到“各司其職、共成一事”的作用。并且,各個部門的名稱、職能有相似之處。例如,組織者都是社長、其他分部都是具體的管理者。
(3)劇社資金來源大致相似
資金對于一個社團的運行有很大影響。以大陸的華中師范大學和臺灣的東吳大學為例,在劇社正式公演前,都會進行贊助的拉取,以爭取整個戲劇排演的前后期必要的資金需求。同時,資金也不完全來源于贊助商,學校、學院在必要時會給予相關的資金支持。
2.2兩岸高校戲劇社團建設管理的不同點
(1)實際的組織管理
一般來說劇社依托于學院發展,經過長時間發展之后,有一部分劇社開始走向自我完善的道路,學院管理逐漸缺失如華中師范大學的晨雨劇社;而另一部分則與學院的聯系更加緊密,更加需要學院的支持,例如文華勾沉劇社。而臺灣高校的劇社普遍來說,在學生自我管理的層面上自由度更大。
(2)日常訓練
大陸劇社更加專業和嚴格,一部戲劇敲定之后每天都會安排組內演員進行練聲,并有著較為專業的表演訓練,這體現了大陸高校劇社的專業性、體系化。而臺灣高校戲劇社團排演劇目其側重點更多在于對劇本的挑選,演員的表演訓練更多以興趣為導向,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
(3)反饋機制
劇目演出之后,臺灣高校會在出口處設置有反饋機制,通常以問卷形式進行。在對問卷做出相關統計之后,得出數據、信息,分析演出的成功與否,并整理觀眾對劇目類型的喜愛偏好,以便對下一次演出做好經驗積累。反觀大陸高校(對武漢六所高校的劇社有過采訪)基本上沒有此項反饋。
(4)周邊與宣傳
在與話劇相關的劇目介紹冊、明信片、海報等周邊物品的制作推廣上,臺灣高校戲劇社團表現的更為積極和發達。以東吳大學音樂劇社為例,每一部戲都會有專門的介紹手冊、海報等在公演時銷售,對于觀眾來說可以留念和了解,對于劇社來說擴大了宣傳,也是另一種創收方式。但大陸高校對于劇目演出的后續與周邊關注較少。
3.結論與啟示
兩岸高校大學戲劇社團管理運行的不同,反映出了各自不同的校園文化、社團氛圍和大學基礎。以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和臺灣的東吳大學、高雄師范大學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兩岸高校戲劇社團盡管在很多地方有著不同,但這都對對方戲劇社團的建設與發展起到了借鑒意義。
從以上的調查與分析,筆者試著給出如下的建議,希望對兩岸高校的戲劇社團的建設發展提供另一種思路。
第一,處理好與學校管理間的關系,擴大社團的資源廣度與深度。
一個學生社團的能力和資源是有限的。高校戲劇社團取得更好的發展,離不開學校提供的幫助和資源。無論是華中師范大學的文華勾沉劇社還是東吳大學音樂劇社都借助了文學院或群育中心的資源,獲得了更多資金支持或者專業上的指導,從而在社團建設上取得了更好發展。因此,高校戲劇社團如果可以和學校相關的管理組織有著良好的互動和溝通關系,這對自身的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第二,做好社團內部行政架構工作,處理好社團工作。
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兩岸的高校戲劇社團內部核心成員都必然是學生。因此,做好戲劇社團內部學生管理工作,對戲劇社團發展也有著很大影響和意義。戲劇社團首先要對各個職能進行清楚的任務劃分并落實到位;其次有明確的管理規則與章程,指導社團成員各司其職;還要有富有能力的領導核心進行各個部門之間的統籌調動。做好社團內部的行政管理,能更好的發揮學生在社團中的主導作用。
第三,關注觀眾反饋及時調整劇社方向,利用周邊擴大演劇影響。
在每場戲劇演出完畢后,劇社可以通過后期的問卷調研等方式,進行對劇演效果的反饋收集。這有利于對后期劇目安排的把握和對整個劇社運營走向的調整,改革劇社中存在的問題。并可以通過制作周邊,如戲劇介紹冊、海報、明信片等,既擴大了戲劇演出的宣傳,也對社團的創收有所幫助,對后期社團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兩岸高校之間不僅在戲劇社團上存在著相同和不同,繼續挖掘、并由此上升,對兩岸高校社團活動的建設起到參考與幫助意義,是本研究更深層方向。
參考文獻
[1]付勝利.高校戲劇社團建設的實踐與思考——以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戲劇社為例[J].當代戲劇.2017年04期:46-48
[2]蘇文倩.從社員發展看高校戲劇社團的建設——以武漢地區高校為例[J].文學教育(上).2014年06期:112-114
[3]李彥翰.淺析高校戲劇社團的建設和發展[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4年04期:74-75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指導老師:陳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