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
摘 要:隨著食品行業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教育水平也在逐漸提高。文章對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進行探討,具體分析了研究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目的與意義,并針對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食品加工;專業課程;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28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1.創造食品安全的社會環境
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百姓在吃的方面也越來越慎重,而保證食品安全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在檢測過程中杜絕有害食品的流通。如果在高校的專業食品實驗室里已經可以把大部分食品安全問題解決,這對社會來說是一個福音。
2.提升在校學生的職業能力
深入研究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情況,并針對問題,提出對策,對于食品專業的學生而言,意義重大。因為不斷改善教學環境,健全教學的制度,不僅能提供一個比較完善的教學模式,而且能提高學生們的職業素養、動手操作能力,為以后創業就業積累經驗。
3.推進專業院校更好地發展
如今高職院校的食品專業招生數量不斷增多,而食品專業課程教學質量不佳,故而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所以,研究高職院校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問題就顯得十分的重要。
二、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問題
1.日常管理制度不夠完善
很多高職院校沒有根據科學規范的制度規范標準化地管理學生,導致相關教學沒有按照有關的規定運作。所以,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實驗器材的管理,因為實驗器材繁多,很多學生都會在使用后隨意放置,導致后續的器材利用出現不必要的麻煩。
2.實驗教學與實驗器材的不匹配,教學內容落后
食品類實驗室的設備更新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導致某些食品新技術在教學方面得不到體現。原因除了食品專業類高校的投放在實驗設備的資金不足,更關鍵的是實驗教學與實驗器材的不匹配,還有設備的維護做得不足與使用記錄的部分缺失。
三、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分析
1.日常管理制度不完善的解決對策
大部分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的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完善管理制度的方法是:重點突出責任管理。以實驗室為例,每個實驗室都要有一個責任人,除了負責實驗室的日常管理,還要負責實驗室環境的維護、信息的定期更新和實驗室物品、儀器使用情況的實時更新。
2.教學功能與社會服務功能相結合
教學功能與社會服務功能相結合的做法可以有:實驗平臺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目的是共享學校與學校的資源,能夠讓不同學校的學生增加相互之間的交流,也讓不同學校的實驗室實現資源的交流。校企合作的目的是為了與社會接軌,提高學生對實驗操作的認知水平,為畢業后服務社會積累豐富的經驗。
3.精心選擇,逐步打造穩固的實習基地
從學校長遠發展的高度,選擇管理成熟、技術先進、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加強與企業溝通聯系,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讓企業了解和配合學校的培養方案,共同培養高素質的專業型人才。學校要定期考核頂崗實習基地,經常與頂崗實習基地溝通,與企業一起總結頂崗實習的經驗教訓,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不斷優化頂崗實習基地,逐步穩固頂崗實習基地,使實習基地成為學生成長的重要基礎。
四、結語
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在實際構建中學校應該創新教學模式,準確定位課程,完善工學結合實踐教學體系和理論教學體系的建設,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思維,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社會生活。
參考文獻:
[1]周玉芳,王婷婷.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J].農產品加工(學刊),2014(16):70-72.
[2]黃友琴.高職食品加工技術專業《果蔬加工技術》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J].輕工科技,2014(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