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心慶 夏斌 劉晨霞 郭鑫
摘 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大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在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和創業成功率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已成為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文章將體驗式教育模式引入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來,提出了EESA-S模型,探索了體驗式教育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模式。
關鍵詞:高校;體驗式教育;創新創業教育;EESA-S模型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12-22
一、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中開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現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號召下,各級政府積極落實政策和資金項目扶持,全社會形成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各高校也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使學生通過學習能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具備創新精神,并給有創業意向和需求的學生提供相關服務,直接參與社會創新創業活動。
(二)當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1.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立足不夠長遠
雖然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正有條不紊地推進,很多高校還將其列為必修課并提高學分以彰顯其重要性,但仍有相當數量的高校目標定位為創新創業大賽拿名次、奪第一、出成績,而不是將創新創業作為一項長期性、實用性、協同化的項目來抓。課題項目、創新創業比賽作為創新創業的終極目標并不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不能抓住學生的價值傾向和內生動力。
2.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出現錯位
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和創業經驗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環節來激發和培養,但遺憾的是,很多高校仍然沿用傳統的授課方式來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大量的理論灌輸直接導致了實踐應用環節的嚴重缺失,“教學”僅僅停留在“教”與“學”的淺層位面,傳統的“填鴨式”理論灌輸方式對學生毫無吸引力,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3.教師創新創業知識和經驗滯后,不能很好地服務于學生
很多高校的“雙創”課程的授課教師都由專職教師擔任,這類教師很少有企業實踐經驗,對企業運營和管理體系不熟悉,缺乏創新創業的專業培訓和實踐操作經驗,也就無法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對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更不能提供有價值的針對性服務。
4.大賽模式較普遍,全員參與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提高
創新創業教育中,很多高校采取“以賽促學”和“學以致賽”的模式。從比賽的結果上來看,效果明顯,但這種模式有精英化教育的傾向,廣大普通學生的參與度較低,不能達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效果。
二、體驗式教育對創新創業教育的促進作用
(一)體驗式教育概況
體驗式教育是當下非常受歡迎的一種培訓和教育形式,它根據受教育者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科學合理地創造實際的或者重復經歷的情景和機會,呈現或再現、還原教學內容,使受教育者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
體驗式教育包含“體驗—分享—交流—整合—應用”五個環節。它以約翰·杜威的經驗學習思想和大衛·庫伯的經驗學習圈理論為理論基礎。
(二)體驗式教育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體驗式教育注重“實踐參與”和“經驗領悟”,其培訓及教育模式對于改善高校目前重灌輸輕感悟和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現狀、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就業創業質量有著現實意義。
1.教學形式不拘一格,增強了趣味性,提升了吸引力
體驗式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講授模式,強調學生在“做中學”,從“做中領悟真理”,因此,教學形式靈活多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總體目標、要求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范圍、知識儲備情況將相關內容層層分解,化整為零,然后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授課形式淡化了傳統的講授方式,主要以互動式情景體驗、交流分享為主,同時輔以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理念。授課地點可以在室內,必要時也可以選在室外,甚至可以選在專業的素質拓展基地授課。學生在趣味性極強的實踐活動中理解、消化、領悟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必定會極大地增強對課程的興趣和參與度。
2.教學主體發生變化,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教學效果
將體驗式教育引入課堂后,教育主體發生了巨大變化,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本。課堂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而是變成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模式。教師作為“導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深入實踐,引導學生用心體會、真心分享。充分尊重并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多樣性、差異化得到充分展示,潛能被最大化激發,個體的積極主動性也會由此提高。最終,教師和學生之間由單純的“授—受”關系轉變為“我—你—他—我們”的關系。
3.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確保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更需要豐富的經驗技巧、強大的心理素質和面對挫折、失敗的意志品質。由于高校在社會性方面存在的局限,后者在傳統的課堂上很難實現,而體驗式教育的引入則可以有力地彌補這方面的短板。教師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總體目標分成知識目標、素質目標、能力目標等若干模塊,科學合理地設計一些體驗活動(可以是典型工作場景、典型案例分析,也可以是為了培養某一方面的意志品質而設計的純粹的素質拓展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情景體驗中全方位打造自身的綜合素質,降低風險,提高成功率。
三、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的EESA-S模型
(一)EESA-S模型概述
將體驗式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中,構建出EESA-S模型(見圖1),實現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EESA-S模型包括5個核心要素:實踐(Experimentation)、經驗(Experience)、交流分享(Share)、抽象化(Abstract)、螺旋式運動(Spiral)。教學運行過程中,學生通過深度參與教師創設的實踐(E)活動,獲得直觀經驗(E),作為知識和感官層面的積累。不同于一般教育模式,EESA-S模式下,教育并不止步于此,通過教師引導,團隊之間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分享(S),通過思維碰撞,不斷修正完善個體思路和知識架構,在教師的進一步引導下,總結分析,形成抽象的概念或理念(A),至此,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某個知識點,學生會達到融會貫通的層次。另外,成體系化的創新創業教育,知識點交叉融合,通過不斷循環指導新的實踐活動,實現循環式體驗學習和知識能力的螺旋式上升(S)。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由原來的“知識源”的角色,轉變為“離心力”的角色,即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升華性點播,使學生的能力圈逐漸擴大,能力層次水平不斷提升。
在課堂的實際操作和應用中,按照教師和學生主體地位的變化和各自扮演的角色及任務分工,EESA-S模型可以進一步分解,轉變成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應用模式框圖(見圖2)。在圖中,教師向學生說明實踐活動的規則要求是信息單向傳輸過程,師生間的對應框圖用單箭頭連接。在學生參與實踐、自我感悟獲得直接經驗、學習團隊之間交流分享三個環節中,教師需要視學生活動情況在適當的節點進行必要的輔助引導,以確保整個實踐體驗流程朝著最初設計的方向發展,師生間的對應框圖用雙向箭頭連接。小組成員在交流分享的基礎上,將自身獲得的直觀經驗進一步凝練、抽象并達成團隊共識的這個環節,傳統的體驗式培訓主張由學員自己完成,但筆者認為,限于我國高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確保知識抽象、凝練的高度、深度和準確度,教師在此環節的引導應該占主要比重,因此,師生間的對應框圖用單箭頭來連接。
(二)EESA-S模型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施
1.課前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采用體驗式教育的模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必須提前科學合理地創設身臨其境的體驗情景。這是體驗式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后續教學活動展開的基礎。體驗情景創設的科學性,影響著學生對體驗活動的興趣、積極性和體驗過程的投入程度,也就進一步影響著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在創設體驗情景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教學設計的理念應該以滿足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為起點,以掌握創新創業知識、培養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宗旨,要遵循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
第二,創設的體驗情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既要吻合相關行業、崗位的典型工作場景,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同時還要照顧到高職學生的相關知識儲備情況。可以說,本環節是對授課教師綜合素質的全方位考察。
第三,尊重并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活動的參與者體驗者,也是活動之后的分享者,是整個活動的主體和主角,因此,教師在創設體驗活動時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戲份”。
2.課堂實施
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的課堂實施步驟及操作流程如圖2所示,它是整個體驗式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課堂實施過程的質量高低決定著課程的教學效果。為達到預期設計目的及教學目標,在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嚴格執行角色范圍內的相關任務,不得越俎代庖。
教師角色及任務:教師從傳統課堂的主體地位轉變為主導地位,即從演員變成導演。教師大部分時間只需要對學生參與實踐體驗的情況進行觀察記錄、發現問題,并在某些關鍵節點上順勢引導。如果學生的實踐體驗基本向著設計的路徑和方向順暢推進的話,則教師盡量不要中途打斷。
學生角色及任務:學生從傳統課堂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即從觀眾變成演員,根據教師的要求全心投入。分享交流要真實,反思感悟要深刻。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實踐體驗過程中,一定要嚴格遵守教師制定的規則和要求,不允許超越規則和邊界,更不能私自更改規則,因為實踐活動或體驗情景都來自于相關崗位典型工作場景,或者由職場中的若干真實案例加工而成,只有嚴格遵守,才能收獲預期效果。
3.效果評估
效果評估可以從近期和遠期兩個時間階段來進行。
近期階段主要包括滿意度評估和學生行為層面的評估。滿意度評估可以采取傳統的問卷方式,根據客觀條件,線上線下皆可。學生行為層面的評估主要關注學生利用抽象形成的理念來指導新實踐的應用能力,可以采取自評、小組成員互評和教師測評相結合的形式開展。
遠期階段的評估可以用一些具體的數據作為評估要素,比如學生在創新創業大賽中的報名人數占比、大賽獲獎比例、學生自主創業比例、創業成功率等。
4.實施條件和注意事項
(1)授課教師要積極主動轉變觀念。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利用體驗式教學培訓的模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首先需要授課教師轉變觀念,從內心深處真正接納體驗式教學,否則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或者淪為博取眼球的一種手段。
(2)要具備相應的教學場地和教學設施。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包羅萬象,不同的內容需要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也就需要設計不同類型的實踐活動作為載體。所以,在實施體驗式教學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場地因素帶來的影響。
(3)教師需要具備相應資質。體驗式教學不同于傳統理論的講授,它的實施過程是開放的,過程也往往會朝著不可預知的方向發展。為了解決隨時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授課教師需要具備心理學、教育學、行為學、社會學以及相關的商業知識和經驗,如果實踐活動需要借助器械或者高空道具時,更需要教師具備正規培訓機構認可的相關資質,以確保活動的安全。
(4)建立激勵機制,暢通培訓渠道。體驗式教學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識,一堂高質量的體驗教育課往往需要花費幾倍乃至數倍于課堂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所以學校或者教學主管部門要制定相應的激勵措施,既要滿足教師自身素質提升的需要,暢通培訓渠道,也要尊重教師的辛苦付出,保護好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周翼翔,王學淵.大學生創業教育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J].高等農業教育,2013(9).
[2]汪 洋,王玉榮.體驗式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41).
[3]楊彩霞,張 靖,吳 峻,等.創新創業教育:高校學生教育的“利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19).
[4]鄧 煉.體驗式教學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教育觀察(上半月刊),2016(6).
[5]宋逸成,孫 芳.基于實踐育人的高校職業生涯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14(11).
[6]付立平.淺析高職院校體驗式創業教育課程設計[J].黑河學刊,2015(7).
[7]韓美貴,劉智元.創業教育課程中實施體驗式教學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6).
[8]陸 英.高職生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計[J].內江科技,2017(8).
[9]王仲杰,盧曉華.淺論體驗式教育的功能[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