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玲利
摘 要:陶行知思想將教師和學生置于平等地位,提倡教師與學生共同創建和諧課堂,強調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身體驗對知識進行更深刻的理解,從而實現課堂教育的有效性。文章探究如何將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語文創新教學中。
關鍵詞:創新教學;陶行知思想;語文;情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2-0029-01
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工程,必須從小抓起,重視和加強小學教育中的創新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也是時下教育界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主要結合語文教學,探討陶行知教育思想對語文創新教學的啟示。
要將陶行知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語文教學創新中,學校就要為語文教學創新提供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支持。首先,學校應該淘汰掉陳舊的教學設施,使用新型現代化教育設備,這有利于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有趣味的課堂教學情境,營造良好的、輕松的語文學習氛圍。其次,學校還應對語文教師開展統一的培訓,來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例如,學校可以請有經驗的教育專家或講師來培訓教師們,還可以在寒假或暑假組織教師們閱讀與陶行知教育理論以及教學創新有關的書籍,在教師們閱讀完成后,讓他們將得到的啟發結合學生的真實情況,撰寫文章,然后學校對文章進行篩選,并對優秀的文章進行獎勵和表彰。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更新現代信息設備設施、組織培訓、投稿等活動,對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語文創新教學中的應用提供支持和幫助。
語文教材中的文學種類很多,詩詞歌賦、小說、散文、文言文等形式都是其中之一,每種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能讓學生通過作者的筆觸感受到一種意境美。語文教師需要適時引導學生去體驗文學作品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例如,在語文教材中《桂花雨》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去想象,去欣賞星星點點淺白色的美麗桂花,嗅到沁人心脾的陣陣花香,同時感受作者通過桂花所寄托的對家人、對母親的思念之情。另外,詩歌和小說中對人物的描寫常常細致入微,作者筆下塑造出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能讓人產生不同的感受,不同人物鮮明的特點也讓人物的形象美躍然紙上。在語文課內閱讀教學中,一方面教材內容中本身含有詩歌和小說的節選部分,能使學生感受到鮮活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在教師推薦的課外讀物中,也包含各類人物形象的塑造。學生們在日常語文學習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細細品味不同人物塑造中凸顯出的不同的美,也可以細致入微地體會作者想要通過文字去傳遞的情感和寄托。這樣,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能讓學生發現閱讀的美、發現文字的美,從而喜歡上語文學習,并且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目前我國語文教材的覆蓋面很廣,教師們在教學時要對教材十分熟悉,充分挖掘教材,從不同維度、不同層面去對知識進行拆分和解讀,從多方面去挖掘教材中存在或能與教材產生聯系的情感案例,利用情感案例去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體驗,從多方面去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知識系統地被他們掌握吸收,有利于他們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例如,在語文教材中《責任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教導學生要多承擔責任,告訴學生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努力承擔自己的集體責任和社會責任;接下來可以舉一些知名企業、知名人物為社會奉獻的案例,喚起學生心里的責任感,接著引導學生思考不同社會群體可以為社會做些什么來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教師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和思考,讓學生明白主動承擔責任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社會群體應該承擔的不同的社會責任,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有利于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知識并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這也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所倡導的。
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研究”模式,讓學生們分組合作,利用信息技術去探究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例如,語文教師在開展“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時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來設計不同的小組學習形式,而不是一成不變。例如,在教師對說明文文體進行教學講解時,可以將學生分為5人~6人一個小組,并在組內做好分工,規定哪些同學負責課外資料搜集、哪些同學負責說明文文體的特點講解、哪些同學負責說明文的撰寫,讓他們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了解書本上的具體內容,探究并總結文體的特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嚴謹性,最后嘗試著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寫一篇說明文,并最終進行小組展示和評比。在對“辯論”形式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根據辯題自主選擇辯方,并分為兩個大組進行辯論和學習。
總之,語文學習對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而且對他們完整知識體系的構建也十分重要。因此,如何將陶行知思想更好地運用于語文教學,如何對教學進行更有效的創新,還需要學校和教師進一步深入思考。
參考文獻:
[1]單玉彩.陶行知教育思想對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影響[J].教書育人,2016(29).
[2]王洪棋.淺析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體架構和現實意義[J].生活教育,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