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娜
摘 要:初中美術作業普遍呈現學生造型能力差,“造型表現”作業不盡如人意的現象。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文章結合學情,進行設計合理的美術作業調研,檢測出學生作業需分層布置,教學過程中需植入作業示范比較的環節。
關鍵詞:美術教學;問卷調查;分層作業;作業示范比較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2-0096-01
初中生的美術作業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上課質量的一個途徑。美術學科雖是一種視覺藝術,但也體現了學生強烈的情感活動,繼而美術作業就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針對江蘇省南京市江北新區玉帶初級中學學生造型能力的良莠不齊的現象,為了讓更多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術作業中,教師在本校的96名七年級學生中做了一個“合理設計適合學生選擇的美術作業”的問卷調查。教師以四大類課程的美術課作為作業設計的調查范圍,印制了美術作業的調查表格,并在調查過程中廣泛征集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本次調查旨在了解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繪畫態度、個性差異等,并透過調查,總結得失,積累經驗,促進美術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1)在欣賞評述課、造型表現課、綜合探索課、設計運用課四大類型的課程中,你最喜歡的課程是?其中,欣賞評述課10人,造型表現課22人、綜合探索課11人,設計運用課53人。2)造型表現課的內容選擇:25人選擇臨摹課內的作品,71人選擇自己喜歡或擅長的內容。3)教師示范時,學生喜歡教師局部示范的人占45人,整體示范51人。4)請學生根據自己的繪畫的造型能力自評:16人自評造型能力良好,56人選擇繪畫能力一般,16人自評造型能力差,8人自評造型能力極差。5)留給學生課堂上完成作業的時間:23人選擇15分鐘,39人選擇20分鐘,34人選擇25分鐘。6)教師示范環節,學生56人選擇視頻示范和教師的細節示范,40人選擇教師圖像示范,并進行細節示范。7)繪畫的表現形式:25人選擇老師規定的繪畫形式,71人選擇多元化的表現形式。8)美術課堂上學生喜歡的作業評價方式:11人選分數,45人選擇等第,40人選擇書面點評。9)開設美術社團,你愿意選擇哪些課程?18人選擇素描,38人選擇漫畫人物,36人選擇彩鉛插畫,14人選擇白描。10)學校舉辦的繪畫比賽活動,有意愿參加的人數為66人,30人興趣一般。
透過這份調查,不難看出本校七年級學生的造型表現能力比較薄弱,更多的學生愿意畫自己擅長的題材,他們更傾向于動漫人物、彩鉛插畫。學生造型能力較差,很多學生對設計運用課更感興趣,造型表現課的作業完成度不高。為了改變七年級學生造型能力薄弱之現象,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關鍵,課堂上教師布置分層作業也必不可少。如七上“花的變化”課前,教師將七年級三班的教室貼滿上屆學生的花卉作業,作業的形式也很豐富,有白描花卉、彩鉛花卉、水彩花卉、速寫花卉等,還有臨摹稿、寫生稿、創作稿等。這些作業展示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欲望,為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教師要求造型能力強的學生選擇牡丹、玫瑰、荷花的題材,用水彩、彩鉛的色彩形式表現畫面;造型能力中等的學生臨摹書上的鳶尾花;造型能力較差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繪畫能力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課堂練習。
課堂上教師的作業示范尤其重要,教師示范得好,再配合細致的講解,能很好地避免學生構圖、線圖、涂色等的失誤或不準確。因此,直觀而有效的課堂示范是扭轉學生美術造型能力差的關鍵。古羅馬著名學者塔西佗(Tacitus)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要想認識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別人進行比較。“比較”要植入到教師的作業示范中,如師生示范作品的比較,生生間作業的比較,不同時期同一學生的作業比較,不同時期同一學生同一題材作業的比較等。凡此種種的“比較”旨在讓學生理解到造型能力差是有方法可循的,每一次比較便是一次進步。在比較性的作業示范中,對于生生比較的時間、比較的次數、比較的程度,教師要視情況靈活巧妙地調整,本著不傷及學生自尊心,尊重學生繪畫能力差異之宗旨而進行。作業示范之比較,需要教師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和學生之間的差異而進行作業評價,評價采取“優秀”“良好”“合格”,學生提議的個性圖章評價“大笑”“微笑”“汗顏”“哭臉”也可以采納。教師也可以選出班級的優秀作品進行展覽,繼而使學生通過示范作業比較的展示認識到完成美術作業態度的重要性,促進他們更有效地完成美術作業。
總之,學生的美術作業是檢驗美術課堂教學是否成功的一面鏡子。教師合理利用美術作業分層和示范比較,既能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又能展示學生不同的美術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朱海云.試論初中美術作業設計的創新[J].成才之路,2016(15).
[2]陳小鳳.初中美術作業的合理設計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2014(10).
[3]殷建萍.呈現最精彩的美——初中美術課堂作業評價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