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媚
摘 要:全民閱讀已深入人心,這映射出當前人們迫切的閱讀需求。乘這股春風,各類公共閱讀空間在全國如雨后春筍搬涌現,東莞地區也掀起共建城市閱讀驛站的浪潮。本文闡述了城市閱讀驛站的含義和特點,分析其與總分館模式的吻合度,提出東莞地區城市閱讀驛站應堅守的理性方向。
關鍵詞:閱讀驛站;總分館;城市閱讀;模式
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們對就近、隨時獲取個性化、專業化的公共閱讀資源需求更高,故各類公共閱讀空間應運而生。
1 東莞地區城市閱讀驛站的背景
李克強總理將全民閱讀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并指出閱讀是一種生活方式。在全社會都倡導全民閱讀的大背景下,各種特色閱讀空間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如北京的“書香驛站”,天津的“城市書吧”,溫州的“城市書房”,江陰的“三味書咖”……它們命名五花八門,建設主體多元,缺乏專職管理員,服務參差不齊。
近年東莞地區興起城市閱讀驛站建設,汲取全國各地優秀經驗,倡議采用總分館共建模式,并出臺文件規范驛站的建設和管理。
2 城市閱讀驛站的含義和特點
城市閱讀驛站是信息化、新媒體與新的閱讀期待共同催生的一種集閱讀、表演、展示、沙龍、休閑于一體的文化驛站,致力于定向滿足不同行業、不同社會人群隨時閱讀、舒適閱讀、個性閱讀、知識閱讀的需求。
城市閱讀驛站作為公共閱讀空間的形式之一,具有公益性、知識性、開放性等基本性質,同時又具備明顯區別于其他形式的特點。
2.1 分布廣且深。人群聚集的必經之地均是驛站的最佳選址,故人們在小區、公園、地鐵、書店、商場、咖啡館等地方均可隨時駐足享受驛站服務。
2.2 個性化、專業化。一方驛站養一方人,每個驛站均專注于為其附近的人群提供個性化服務,且集傳統閱讀、數字閱讀、信息推薦、表演、展示、沙龍、休閑等功能于一體,實現專業化。
2.3 環境舒適。環境舒適才具吸引力,讓偶然進來的人能駐足讀書、戀戀不舍,進而“路轉粉”。
2.4 混搭組合。驛站的創建主體從圖書館擴展到企業、商家、社會組織、乃至個人,多是混搭共建,故其服務內容除涉及免費借閱、讀者活動外,還提供文創產品、咖啡茶飲、面點簡餐等服務。
3 東莞地區總分館模式與城市閱讀驛站的吻合度
東莞地區總分館模式是通過合作協調與統一規劃,將分散的、隸屬關系不一的分館組合成正式的、相對固定的、聯系緊密的服務網絡組織,構建一個以東莞市總館為龍頭、鎮(街道)分館為骨干、村(社區)服務點為網點的服務網絡,以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服務的原則,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實現全覆蓋。
總分館模式與城市閱讀驛站高度吻合,主要體現在:
3.1 整體規劃,統一掌控,形成品牌和樹立形象
3.2 實現資源優化共享,提高利用效率
3.3 提供統一的指導,加強專業化
3.4 加強各級驛站的協助與交流,實現全覆蓋
3.5 精準掌握群眾的文化需求,進而促進驛站的發展
4 總分館模式下東莞地區城市閱讀驛站應堅守的理性方向
東莞地區成熟的總分館模式為驛站發展提供良好借鑒。結合自身特點,驛站的理性發展應有所堅守:
4.1 完善社會力量參與體制。制定和完善參與體制,通過獎勵、補助,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
4.2 堅持公益為主、營利為輔。公益性是驛站的生存之本,而優秀的驛站離不開文創產品、咖啡茶飲、面點簡餐等收費服務,這些服務甚至能畫龍點睛。但營利終歸是輔助,不能蓋過公益,否則就變味。
4.3 統一運營管理。標識、環境、開放、服務和宣傳等必須統一運營管理,方能匯聚單個驛站之力,形成品牌,實現資源共享,業務互通。
4.4 走個性化、專業化道路。個性化、專業化的驛站才能與不同區域的人群融為一體,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4.5 發揮公共圖書館的專業優勢。公共圖書館應從專業的角度參與制定驛站的標準和機制,加強與社會組織的溝通合作,對驛站進行指導和跟蹤。
4.6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驛站全面鋪開必然導致人員短缺,故必須發揮基層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對其培訓,使其既是讀者,又是驛站的主人,為驛站讀者提供服務。但要逐步從志愿者過渡到專職,按照一定標準進行社會招聘來管理驛站。
5 結語
城市閱讀驛站是人們閱讀需求與社會進步相結合的產物,生命力旺盛,但其發展必然歷經挫折。相信在東莞政府部門的重視下,在總分館模式的指導下,城市閱讀驛站定會朝正確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國新.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發展的新趨勢[J].公共圖書館,2016(3):2
[2]宮昌俊,曹磊.江蘇江陰市:推動城市閱讀聯盟的實踐探索[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5,24(4):16-20
[3]王瑩瑩.溫州市甌海區“城市書房”管理模式探討[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6(1):67-69
[4]王子舟.我國公共閱讀空間的興起與發展[J].圖書情報知識,2017(2):4-12
[5]賈茜.“城市書房”引領新型閱讀模式[J].視聽,2016(1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