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珍
摘 要:精準扶貧是中央黨委以多年扶貧工作經驗和心得體會為基礎,以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為奮斗目標,對傳統扶貧思想進行的一次偉大創新。精準扶貧戰略思想對今后的扶貧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即以“真”為前提、以“準”為核心、以“精”為關鍵。精準扶貧在實施路徑上選擇聯合發力,即堅持中央與地方相結合、政府與社會相結合以及扶志與扶智相結合。精準扶貧戰略思想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精準扶貧;戰略思想;改革創新;共同富裕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既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更是中國共產黨的服務宗旨和歷史使命。精準扶貧思想轉變了過去的扶貧模式,將社會主義本質作為精準扶貧思想的理論依據,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內核動力來實施靶向脫貧,致力于有效解決當前我國的貧困現狀。
1 精準扶貧思想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始終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然而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再帶動他人致富的政策卻造成了我國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區域性差異。盡管在過去的三十年里,我國對如何消除貧困方面始終保持高度重視并已成功完成半數人口脫貧,但在我國中西部還有很多貧困人員,他們的年人均純收入仍在2800元以下。為了盡快幫助這些貧困山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脫離貧困,黨中央在過去幾年曾多次走訪一些典型貧困地區,如正定、寧德、福建等進行實地調查,總結出十分寶貴、豐富的扶貧經驗,并以此為基礎在湘西首次提出了一種創新性扶貧理念:“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1]。“精準扶貧”這一科學思想的提出不僅充分體現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還恰恰印證了我黨始終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化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根據2014年底的調查數據表明,我國目前貧困現狀依然不容樂觀:貧困人口數量與全國人口總數的比例是1:20,也就是說平均每20個人里就會存在一個貧困人口。除了貧困人數較多以外,各地貧困情況不盡相同,造成貧困的原因也是因地而異,這些都為我國開展扶貧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面對這種復雜的貧困現狀,傳統的粗放型扶貧已經無法滿足現有的扶貧要求,必須向更細致、更深入的方向發展。為了順利完成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必須要趕在2020年之前實現全民脫貧。因此,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深入了解所轄地區的貧困原因,才能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形下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工作,加大扶貧力度進而提高脫貧效率。
中國共產黨視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這一點在實現目標上是和精準扶貧思想保持高度一致的。一方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黨必須腳踏實地地為廣大人民群眾辦實事,開展精準扶貧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人民利益;另一方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首先就要解決人民的貧困問題,而精準扶貧這種政策就是實現全民脫貧的最佳選擇。
2 精準扶貧思想的主要內容
與過去扶貧方式不同,精準扶貧采用的是一對一式的精準幫扶模式。在深入了解扶持對象的貧困原因之后,再為其“量身定制”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脫貧之策。因此,精準扶貧思想主要可以從“真”、“準”、“精”這三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1.“真”是精準扶貧工作展開的基礎。在開展精準扶貧之前,首先要做到“看真貧”,也就是說各級黨政部門的工作人員要走出辦公室,到貧困地區實地排查,認真核實扶貧對象的全部信息;其次要做到“扶真貧”,也就是說各級黨政干部既不能辜負黨和國家的信任,更要心懷為公之心去對待每一個貧困對象,仔細篩查確定最終的幫扶對象;最后就是扶貧人員要端正扶貧態度,堅持“真扶貧”的工作作風,認真分析貧困原因,積極尋找脫貧對策。2.“準”是精準扶貧工作展開時要遵循的基本原則。不僅要準確分析治貧原因,更要幫助貧困群眾真正找到正確、恰當的脫貧之路。致貧原因有很多種,無論是因為外部環境還是因為貧困人員的自身原因,都需要扶貧人員秉持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制定切合實際的工作目標。對待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不同情況需要區別對待。只有因地因人施策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精”是精準扶貧工作取得成功的關鍵,只有真正做到了“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以及脫貧成效精準”[2],才能徹底消除我國貧困難題。
3 精準扶貧的具體路徑
3.1堅持中央與地方相結合,形成一體化的扶貧格局
由于我國目前貧困人口數量大,并且零散分布在國家各個地區。單純依靠黨中央的領導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地方政府的有效配合,大家齊心協力,一起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在以往脫貧成功的案例中,到處都是黨和政府為了扶貧工作而忙碌的身影。這不僅充分證明了黨和政府非常關切民眾疾苦,還應注意到黨和政府為了維護廣大人民利益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一直以來,扶貧工作始終離不開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有力支撐。因此,黨和政府在提出“精準扶貧”理念不久之后就開始著手打造省、市、縣、鄉、村五級共同努力的一體化扶貧大格局。他主張以中央領導地方,地方配合中央的形式,加強上下聯動,凝心聚力,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思想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動”,地方各級黨政機關要緊緊圍繞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以中央的精準扶貧內容作為行動指南,增強各級干部的精準扶貧責任意識,并建立統一的問責機制。為了更好的回答“誰來扶”這一問題,還需要對中央和地方的工作職責進行明確劃分,讓每級部門都能夠清楚的知道自己身上到底應該肩負哪些責任。只有按層級將中央部門、省級部門、市縣部門的工作內容進行明確的分工才能實現各部門的通力合作,也有助于中央和地方之間一體化扶貧格局的形成。
3.2堅持政府與社會相結合,構建系統化的扶貧體系
精準扶貧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利民工程,需要數代人為之而努力奮斗。但是結合我國當今現狀,扶貧資金缺口十分巨大,所以除了政府的經濟補給以外,還需要社會各界的資金支持。因此,堅持政府與社會相結合,建立系統化的扶貧體系是目前解決資金困難的唯一出路。扶貧濟困、共建和諧不僅是政府的職責,也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國家也曾多次倡導要在精準扶貧的過程中實現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完美結合,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匯聚更多財力、人力資源。構建系統化的扶貧體系,首先要確立政府在整個體系當中的主導地位。這樣做是為了將社會各方面的扶貧力量統一納入到黨和政府的領導范疇內,避免扶貧力量過于分散,難以實現扶貧目標。其次,利用輿論宣傳,大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積極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來。“單絲難成線,獨木不成林”,有了社會各方面力量的鼎力支持,精準扶貧真可謂是如虎添翼,有望形成“跨地區、跨部門、跨單位、全民共同參與的多元化社會扶貧體系” [3],最終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只有加強政府與社會各方面力量的聯系,才能盡快構建起這種多元化、系統化的扶貧體系,完成資源的整合利用,促進精準扶貧工作的進一步展開。
3.3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培養理性化的脫貧主體
剛剛前面提到了致貧原因有很多種,既會受到外部一些客觀條件的影響,但貧困人員自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扶貧不能只單純依靠政府、社會的不斷支援,更主要的還是扶貧人員自身要不斷變得強大,才會徹底解決扶貧工作中怎樣扶持的問題。只有堅持扶志與扶智相結合,才能不斷激發被扶持對象的積極性。“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4]。這句話其實就是希望那些從事精準扶貧的工作人員可以在日常與被扶持對象接觸的過程中,堅持幫助其建立脫離貧困的信心。另外,要多和貧困戶溝通,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一旦出現偏差就要及時進行疏導。比物質上的匱乏更令人恐懼的是精神上的貧瘠。如果總是一味的依賴政府救濟,就會喪失主動應對貧困的機會。只要自己肯腳踏實地,積極進取,奮發圖強,那么不論多么窮困的處境也終有被我們攻破的時刻。古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說明扶貧工作的關鍵是要幫助貧困戶掌握一項適合他們的謀生技能,提高他們自我脫貧致富的能力。正是這份處處為貧困人員著想的心意讓我黨更加堅定了“扶智”的信念——堅持將其作為脫貧的一項重要舉措并在全國加以宣傳推廣,致力幫扶全國貧困對象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生存本領。
4.精準扶貧的現實意義
2012年,我黨在第十八大會議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精準扶貧”指導思想的提出就是為了徹底掃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阻力,確保黨對人民的承諾可以如期兌現。“精準扶貧”不僅可以有計劃有目的的解決農村發展滯后問題,還能帶領七千余萬貧困人民真正脫貧致富。現距離2020年還有不到2年的時間,扶貧工作已經進入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必須堅持走精準扶貧路線,才能縮短貧困地區基礎設施的完善時間,加快教育、醫療等社會保障服務水平提高的速度,從而不斷減小城鄉之間的經濟發展差距。因此,開展精準扶貧的第一個現實意義就是保障廣大農村和貧困地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不落后、不走偏,為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打下基礎。
隨著精準扶貧的有效開展和持續推進,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目標也就指日可待了。精準扶貧因地因人施策,可以讓貧困地區原有的經濟態勢不斷好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此,開展精準扶貧的第二個現實意義就是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目標,早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精準扶貧可以有效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并為實現社會主義本質要求,達到共同富裕的建設目標創立了先決條件。黨的十八大特別強調,要以實際行動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幫助貧困群眾擺脫貧窮困境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精準扶貧就是讓每一個困難群眾都能獲得幫扶,讓他們能和其他非貧困群眾一樣,共同享受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舒適、便捷的幸福生活。
5 結語
扶貧工作未來的發展離不開各級黨政機關扶貧干部各自以往的扶貧工作經驗,還要對我國現存的貧困現狀和貧困原因進行層層剖析,最終提出了一種新型反貧困的戰略思想——精準扶貧。不僅是對原有扶貧方式方法的補充和完善,更是在以實際行動表明社會主義消除貧困的決心。在精準扶貧思想的指導下,我國的反貧困工作必將取得圓滿成功。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M],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謀劃好“十三五”時期扶貧開發工作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EB/OL].[2015-06-23].http://www.zgdsw.org.cn/n/2015/0623/c218988-27193017.html.
[3]習近平.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5-11-30.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