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摘要:21世紀,社會及企業的發展,對現代職業人所具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藝術教育專業所培養的學生將來主要在藝術教育類培訓機構從事教學工作,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培養藝術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新世紀教育教學的重要課題。本文以“提升職業核心素養”為導向,對藝術教育專業色彩課程進行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
關鍵詞:職業核心素養;藝術教育;色彩;教學設計
一、核心素養理論綜述
21世紀到來,每個國家、國際組織都在思考到底要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
2002年,美國正式啟動21世紀核心技能研究項目,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學習與創新技能”、“信息、媒體與技術技能”、“生活與職業技能”三個方面。2005年,歐盟正式發布《核心素養:歐洲參考框架》,向各成員國推薦使用母語交流的能力、使用外語交流的能力、數學素養與科技素養、數字化素養、學會學習、社會和公民素養、主動與創新意識、文化意識與表達8項核心素養。2008年發布的《墨爾本宣言》為澳大利亞未來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戰略性的思路和發展方向,概括出了公民所必須具有的包括:跨文化讀寫、計算、信息和通用技術、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道德行為、個人和社會能力及理解在內的七項通用能力。2010年,新加坡政府提出了建設“思考型學校和學習型國家”的愿景,新加坡核心素養框架由內到外共包含三部分內容,即核心價值,包括:尊重、誠信、關愛、抗逆、和諧、負責,這是素養框架中的核心與決定性因素,決定了培養什么樣的社交及情商能力。社交與情緒管理技能,包括:自我意識、自我管理、自我決策、社會意識和人際關系管理。新21世紀技能,包括交流、合作與信息技能,公民素養、全球意識和跨文化交流技能,批判性、創新性思維。2016年,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提出未來人才需要具備以下七大方面核心素養與能力,即思考與學會學習的能力,多元文化認知、社會交往與自我表達能力,自我管理與日常生活能力,綜合素養、信息技術與溝通能力,就業與創業能力,可持續發展意識與社會參與能力等。
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個概念。“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二、課程教學設計
1.開拓設計思維 培養創新能力
色彩課程是藝術教育專業的基礎課程,以往教學以講授色彩的基礎理論知識和靜物寫生為主要內容。課程重視技能性知識的講授與實訓,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過于機械,缺乏思辨能力與創新能力,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
根據以“提升職業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教學設計上,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開闊的思維與創作表現能力,打破了以往在色彩課上以水粉寫生為主的表現形式, 增加了裝飾、印象、抽象等多種造型及構成知識等原理的應用,學生甚至可以在一幅作品中嘗試多種表現手法。
2.增強文化底蘊 培養學習能力
藝術的創作力與表現力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文化底蘊,而文化底蘊的積累不僅僅需要在課堂上學習、理解、消化相關知識,更需要學生有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因此在課程的教學設計上,除了教師講授的相關知識外,還為學生推薦相關書籍,要求學生自主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如魚紋、云紋、鳳鳥紋等中國的傳統紋樣,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其裝飾風格、藝術表現手法、吉祥寓意,還要求學生了解其在不同時代的產生與發展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環境。并要求學生整理成讀書筆記的形式上交作業,作為成績評定的一個部分。
3.進行資料獲取 培養信息檢索能力
信息素養與媒體素養是21世紀對于職業人提出的更高地要求,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方面?!盎ヂ摼W+”時代為資料的獲取,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教材內容的媒體化、教學資源的信息化、教學方式的多元化,為信息技術的應用創造良好條件。在色彩課程的教學設計方面,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更好地向國外藝術大師學習,特別設計了大師作品及生平介紹的交流分享活動,學生需要根據教師布置的主題,在資源類網站、教學平臺、手機APP檢索自己所需要的藝術大師的相關資料。教師還會布置給學生觀看《梵高傳》等影片的任務,讓學生提煉在影片中所收獲和提取的有效信息,進而豐富將來自己的教學內容,增強教學設計能力,培養全面發展的職業人。
4.整合團隊資源 培養溝通能力
溝通與團隊協作能力作為21世紀社會及企業對現代職業人發展需要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完善人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藝術教育專業的學生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對于人際交往的重視程度不高。為了增強小組間的凝聚力,發揮個體優勢,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精神與能力,在教學中設計了小組合作展示講解的教學環節。班級中4人為一個小組,分別負責資料收集、整理、PPT制作、現場教學展示等工作。教師對每一項工作設定相應的評分標準,以便量化每一組的課程成績。
三、課程教學實踐
上述幾個方面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小組PK賽的形式體現。
1.小組作品展示前的準備工作
每次課程除完成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與課堂作品繪畫表現外,還安排兩位同學代表各自小組展示小組作業,在展示小組作業的過程中,每個小組都特別重視本組的成績,作品展示前都做了認真的準備,包括展示的作品與文字的介紹,小組代表在講解各組作品之前PPT的邏輯關系、展示時間的把控等方面。
2.小組作品現場展示
現場展示階段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現場展示之前學生都會寫好發言提綱,但真正做小組作業分享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學生們由于語言表達能力的不同影響最終的展示效果。由此可見,對于藝術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由于其將來的工作是面向各大藝術類教育機構進行教學,因此,一定要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在課堂上,多給學生時間展示自我,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與系統表達的能力。
3.小組展示后的自我反思
每次小組展示后都會要求學生就自己本組的小組展示的優點與不足進行反思總結的撰寫,有的學生由于現場展示過程中表現不是很理想,出現了負面的情緒,就情緒的把控也要求學生進行自我管理。通過寫總結,點滴積累,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系統思考與思辨能力。
通過本次色彩課堂上的教學實踐,基本上實現了最初設計的以“提升職業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目標,與以往課堂相比,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信息檢索能力、團隊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自我管理等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且把課堂交給學生也讓學生在學習階段更好地鍛煉了將來工作中對課堂熟悉與把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