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厚德
【摘 要】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學科。作為一名農村數學教師,肩上不僅擔負著教育農村孩子的使命,同時還需要注重對學生德育教育,實現農村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在基層的數學經驗,闡述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地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小學數學;德育;滲透
一、挖掘教材文本,進行自然滲透
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時,可以充分挖掘文本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滲透教育。首先,結合文本知識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教師在“分數乘法”教過程中,教材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尺之錘,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這句話主要是說:“一尺長的術棍,每天截一半,永遠也截不完。”因此,教師可以從哲學情境入手,進一步激發農村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欲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直觀形象地將分數乘分數的過程展示出來了,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農村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源遠流長,有效地將其引導“分數乘法”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其民族自豪感,潛移默化地滲透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其次,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抓住每一個知識點及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例如,在“百分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同學們介紹我國人民僅占世界耕地面積7%的土地,養活中世界上21%的人口,并且國家繁榮安定、人民幸福,以這樣方式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的理解,激發其愛國情懷,立志保護地球,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奉獻出自己的赤誠的心。
二、聯系生活實際,接受思品教育
教師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必須要從農村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出發,同時還要聯系到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將德育教育有效地滲透數學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從自身的生活實際去感悟,更好地接受思品教育。如教師在進行《比例尺》的教學過程中,在進行教學前可以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或者是比例尺在軍事、科研以及建筑方面的作用,教師通過簡要扼要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將比例尺同現實生活、家鄉建設以及之后的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明白本章知識點的重要性,激發其求知欲望,幫助其樹立良好的學習動機。又如,《面積的計算》的教學中,為更好幫助學生認識圖形,計算面積,可以進行測量活動等。讓學生將其測量方案設計有效地整合出來,之后再讓其計算其面積。通過“寓教育于學習之中,寓教育于活動中,”促進學生的智力的發展,鍛煉學生的行為規范及思維能力,讓學生受到美育熏陶及思想品德教育。
三、利用小組合作,提升德育體驗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是一種基本教學形式,其不僅能讓小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還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鍛煉農村小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及人際交往能力,提升其德育體驗。例如,教師在進行《條形統計圖》的教學中,教師將8個學生分為一組,讓學生調查教學樓的用水情況,小組成員必須在調查活動中,明確各自的分工、協調好小組成員的關系。同時,小組成員還必須要在有效配合和通力合作下才能高質量、高效率的完成這次調查任務,通過小組調查使其學生更好明白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促使農村學生交往水平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因此,農村數學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挖掘教材文本德育因素,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小組合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更好地為國之未來培養一代品格高尚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 滕鳳文,張艷榮. 探析小學數學德育教育實施策略[J]. 軟件:電子版,2016(12).
[2] 李娟. 小學數學德育教育滲透策略談[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