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隨著我國幼教事業的發展,雙語教學成為熱點話題,社會對雙語教師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雖然我國很多院校相繼開設了學前英語教育專業,但是畢業生卻難以快速勝任崗位,因此,為了切實提升畢業生的雙語教學技能,院校要改進以及調整教學方法。本文主要針對培養學前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雙語教學技能進行分析和闡述,希望給予我國教育領域以些許參考。
【關鍵詞】學前英語教育專業;雙語教學技能;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徐贏光,女,長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教師,研究生。
新時期下,雙語教學成為了幼教事業的發展趨勢,社會需要大量的具有較強英語能力和較高教學水平的幼兒教師,雙語教學主要是指幼師在日常的管理和教學中,可以熟練的運用英語和漢語開展教學活動,其對幼師的綜合素質和英語水平要求較高,雙語教師要具備靈活使用英語的能力。在此背景下,我國相關院校紛紛開設了學前英語教育專業,進而滿足社會對幼教人才的需求,但是院校在技能培訓、教材內容以及課程設置方面沒有結合雙語教學的實際需求,導致學生在畢業后難以快速的適應工作崗位,需要在教學中的不斷的探索和完善。
一、優化課程設置
課程是學生形成技能、獲取知識、提升素質的關鍵保證和重要前提,想要切實提升學生的雙語教學水平,院校要保證課程設置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發揮實踐課程、活動課程以及選修課程的促進、延伸以及補充作用。
當前,很多院校在專業教學課中設了英語活動設計、英語閱讀、學前教育舞蹈、美術、音樂、學前衛生學、學前教育學以及學前心理學等課程,但是英語專業課程基本為必修課,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較少,缺乏相關選修課以供學生選擇。因此,院校要結合當前雙語教育的發展現狀,開設英語文化論述、英語聽說以及英語語音等選修課,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開展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雙語教學水平。
同時,幼兒雙語教學與單純的英語教學存在不同,學前專業學生需要認識到雙語教學的意義和重要性,遵循幼兒教育的原則和規律,樹立正確、科學的雙語教育觀念。院校在優化課程設置的過程中,要強調灌輸給學生先進的幼教思想,將選修課和必修課充分結合,適當在理論教學中增加有關職業素養的內容。
二、調整教材內容
幼兒雙語教學屬于侵入式教學模式,要求雙語教師要在幼兒園的日常管理和教學中靈活使用英語,并且用英語指導幼兒開展一天的活動,例如午間體操、吃午飯、喝水、吸收、早操以及晨間入園等環節,都需要使用英語與幼兒開展交流和溝通。因此,學前英語教育專業的教材內容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具備一定的實用性、針對性以及專業性,不能只是簡單的道歉、致謝、請求、邀請、介紹以及問候等日常用語,還要針對幼教事業的需要,將繞口令、兒歌、童謠、將故事、活動用語等填充到教學內容中。
同時,院校還要調整英語閱讀和綜合英語兩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專業性。英語閱讀和綜合英語的教材內容,需要與幼兒園生活、幼兒教育以及幼兒教師密切聯系,比如將幼兒園活動器材、玩具、衣物、植物、動物以及食物等專業詞匯充實到教材文章中,學生通過閱讀英語文章,可以更好的將幼兒園教學、幼兒園環境和幼兒生活與英語知識充分結合,保證學生在進入工作崗位后,可以靈活的應用英語與幼兒進行交流,對幼兒實現英語啟蒙,激發幼兒對英語的興趣。
三、加強技能培訓
對學前英語教育專業學生開展技能培訓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開展,即:雙語活動的組織設計能力和英語口語表達訓練能力。
首先,雙語活動組織設計能力培養主要包括體育活動、科學活動、舞蹈活動、音樂活動以及繪畫活動等,學生在組織和設計雙語活動的過程中,要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為依據,以游戲、表演、唱歌以及舞蹈的形式開展教學。因此,在雙語教學能力培養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行設計雙語活動主題,整合相關教學資源,將英語教學與主題活動充分結合,保證學生具備使用英語開展活動的能力。
其次,英語口語表達訓練能力培養,要通過手指游戲、表演、繞口令、兒歌以及童謠等在幼兒教學中需要經常使用的形式,注重日常用語的訓練,包括午休、用餐、早操、入園等單詞,通過還包括意外情況以及戶外游戲等。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要與幼兒園的日常活動相符合,利用角色飾演或者情境對話的方式,對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和英語應用能力進行鍛煉,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輪流進行角色模擬,激發學生對口語訓練的興趣。
四、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雙語教學也必將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相關院校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需求,通過各種優化途徑培養學前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雙語教學技能,保證學生在畢業后可以快速適應工作崗位,滿足幼教行業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世琴.學前藏漢雙語教育專業美術手工課教學新論——以四川阿壩藏區學前藏漢雙語教育為例[J].林區教學,2014(07):102-104.
[2]湯靜怡,李鶴藝.如何培養高職學前英語教育專業學生的雙語教學技能[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34(05):248-249.